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 | 郭锐:构式的论元还是谓词的论元——谈几种特殊结构中论元的来源


题目

构式的论元还是谓词的论元——谈几种特殊结构中论元的来源


主讲人

郭锐 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持人

陈振宇 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


时间、地点


时间:9月30日(周四)18:30-20:30

腾讯会议号:966 9085 6024


主讲人简介


      郭锐,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79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1983年毕业留校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在汉语词类、谓词时间性、虚词语义、谓词论元结构、类型学视角的汉语语法、早期北京话等方面有较多研究。


摘要


       动词的论元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但在有些特殊结构中,句中出现的论元数却与动词的论元结构不相符。如“我跑了一身汗”、“这顿饭吃了我一百块钱”、“我吃了老王两个苹果”、“学校放我三天假”、“祥子把钱买了车”。正是由于论元结构理论的局限,构式语法应运而生。Goldberg(1995) 反对动词中心论,认为构式的论元结构更重要。其所依据的是对英语几种带假宾语的特殊结构,如“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He talked himself hoarse”、“She baked him a cake”,Goldberg认为构式可以提供论元,这些假宾语不是动词提供的,而是构式整体提供的。但实际上,无论是英语的这些假宾语结构,还是汉语的假宾语结构,都可以通过谓词的论元结构进行还原分析。具体来说,这些假宾语结构,其实是特殊的结果结构。结果结构包含两个事件,英汉结果结构的论元整合规则基本相同,其共性在于英汉结果结构的结果补语都由不具时态性的小谓词充当;差异在于英语结果补语是显性的,双宾式结果结构的补语是隐性的,而汉语结果结构的补语既可是显性的,也可是隐性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