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纪录短片工作坊顺利结束,5组作品亮相!
“当下中国人在城市中的故事,包含着各个维度的意义,哈佛经济学家爱德华·克莱泽不断地告诫我们:“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
在一个城市里记录故事,也是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空间的关系中寻找自己,这一站:北京。
北京的每一天也许都是双面的,一面要坚强,一面也需要撒野;一边在享受,一边马上逃离。
你的北京故事是什么?”
“北京故事”
纪录短片实拍十日工作坊
——用现实讲故事
经历了疫情的变化,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苏格兰纪录片学会携手“42时纪录片培训团队”开设的“北京故事”工作坊项目经过初审、线上课程、线下制作后,8位学员共制作出5部短片,在4.6日晚上最终和大家见面。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总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及艺术参赞 莫睿女士致辞
主持人、【42时】纪录片培训团队 张安宁
后浪电影学院总经理 孟杰先生致辞
佳能中国影像信息商务统括本部影像信息产品BtoB市场部 总经理 今井英树致辞
北京东方之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纪晓海
最 终 作 品 介 绍
故事以一位残障女孩潘美好的北京独立生活展开。作为一位轮椅使用者的她已经来北京四年了。从当初的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北京,到后来的逐渐独立的生活,再到今年在疫情下和朋友留在北京跨年。每一年,潘美好在成长和独立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的克服困难实现价值。虽然生活中依然时常面临着困境,但在新的一年里,她也有了对自己人生新的追求。她渴望在保证自己生活的同时,去探索更多的工作邻域,去寻找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更多的价值。
经历人生低谷的视障患者娟子在“何亚军助盲团”的“帮助”下,勇于尝试并连续5年坚持参与盲人长跑运动,最终重拾信心,过好“普通人”的生活。
讲述一位异乡姑娘在北京以写诗歌为生,在疫情期间不得不上山居住一段时间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人或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弱小的,然而与这种情况下的焦虑、抱怨相比,她展现出了自己写诗创作的快乐与小动物分享食物的爱心。希望能带给观众一些正向的思考就是我想要表达的
《天通苑》以大城市里的小故事为主线,讲述亚洲第一大社区里小人物的生活轨迹。他们当中有土著,有北漂:爱跳广场舞的楼门长、抱着北漂梦的房产中介、勤劳热心质朴的五金店老板,他们于时代的困境中寻求微光和盼望。影片通过静观三个普通人在这个“睡城”里的奋斗和追求,映射出北京城市化发展的缩影。
北京修佛女孩赵圣晴身上有着同龄人少有关于生命思考的深度,也有着属于年轻人的前卫和活力。本片通过圣晴的视角,去展现一个普通90后女孩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困惑, 试图用各种方式去探寻“生命存在”背后的原因。
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媒体嘉宾的支持!
学 员 介 绍
陈莎莉
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三年级。
进击的纪录片萌新,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指教呀!Salute!
单麟 Lion Shan
作为一名拥有早九晚五工作的我来说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希望用自己来诠释,在中国的普通人,利用自己的假期一样可以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是一种精神,对未知的可期,这种对于未知的探寻和对困难的记录与反思,是我们增强信心,面对日常中种种的动力源泉。
因为普通所以可复制,希望更多的朋友走入纪录片,展示大家丰富的一生。
主要作品:
《爸爸和我》获2019滨海国际电影节入围纪录片
《爸爸和我》获2019青年电影季纪录片主竞赛单元提名
《飞跃洱海》获2019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提名
《爸爸和我》获2020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展映影片
《大运河上的小传奇》制作中
李梦姣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
曾在腾讯、北京电视台、甘肃广电总台实习和工作,原创作品发表在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等媒体平台,多次登顶微博热搜榜。
秦潇越
2012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2014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电视电影新媒体制片管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从事独立纪录片导演的工作。
纪录片作品:《世界与我》《我遇见的人》短片系列。制作中的有《巢》《爱》。参与拍摄的有《本草中华》。
夏培彦
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就读于查普曼大 学纪录片制作专业,师从奥斯卡最佳剧情短片得主 Chuck Workman(《珍贵影像》)。
夏培彦一直关注中国社会边缘群体及其相关议题。其关注武汉盲人职工社区的纪录短片《盲村一日》入围 2019 年洛杉矶独立电影节等。
修小萍
福建人,用影像记录生活的兴趣是从大学就开始了,当时创作了一部独立纪录片《爱唱歌的刘涛》,记录了从小失去双臂的山东青年刘涛在福州的生活,该片入选为2010年台湾“华语电视论坛”青年短片观摩作品,这部片子极大地鼓励了我对纪录片创作继续深耕坚持。
随后我在电视台工作,并且已经十年了。在工作中有做过一些纪录片,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创作。
张一桓&邵寒冰
导演- 张一桓
教育:目前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制作专业
作品:《盛夏之末》《中国抗疫志》《摩洛哥丹吉尔文化遗产与保护》
制片- 邵寒冰
教育: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获民族志与纪录片专业硕士学位
作品:《中国抗疫志》《星光》(MV)《高考2020》
周游
199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民族志与纪录片专业,本科就读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媒体实践专业。现任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视传与数媒设计系副系主任,数字媒体专业教师。
纪录片作品《中国在埃塞》(China In Ethiopia)获2018年同一个世界媒体奖(One World Media)最佳学生奖、2019年第八届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录短片最佳剪辑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收藏奖;入围2018年第46届格里尔逊纪录片奖 (The Grierson Award)最佳学生奖。该片在2018年巴黎民族志电影节(Ethnografilm Paris)及第12届斯洛文尼亚民族志电影节(Days of Ethnographic Film)等进行展映,同时被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关 于 导 师
诺伊·门德尔
Noé Mendelle
从人类学及女性研究专业毕业后,诺伊·门德尔开启了她的电影生涯,于1982年加入了英国第四台的电影工作室,位于谢菲尔德的Steel Bank Films。她是一位在国际舞台上富有经验的导演及制片人,曾与诸多新兴人才和资深专家合作,创作的多部纪录片在影院和剧场上映。她策划电影节的纪录片单元,多次担任电影节的评委,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最近她作为奥斯卡提名委员会的一员,参与最佳纪录片奖及最佳纪录短片奖的提名工作。
在2004年,诺伊创办了苏格兰纪录片学会,多年来策划了一系列获奖人才计划,其中包括Bridging the Gap、This is Scotland、Right Here、Stories 和Edinburgh Pitch。她是多部获奖影片的制片人,包括由苏格兰纪录片学会出品的《自由的球场(Freedom Fields)》、《时间审判(Time Trial)》、《成为动物(Becoming Animal)》、《叙利亚故事(Syrian Stories)》《唐吉柯驴(Donkeyote)》、《利比亚在行动(Libya in Motion)》、《你注定要去的地方(Where You’re Meant To Be)》,此外她也坚持自己的创作,目前正在几内亚比绍完成关于比热戈斯人的三部曲。作为爱丁堡大学的研究教授,她负责指导实拍纪录片的博士课程。
安妮·米尔恩
Anne Milne
来自苏格兰的安妮·米尔恩是一名获奖电影制片人。由她担任制片的电影《玛利亚的办法(María's Way)》曾获2010年欧洲电影奖提名,而她本人也因此荣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该影片于众多国际电影节上展映,接连斩获一众奖项。在获得世界观多媒体基金(WorldView Multi Media)的支持后,安妮前往尼泊尔,拍摄了影片《喜马拉雅姐妹(Himalayan Sisters)》,该片于2011年Underwire Festival上荣获“最佳剪辑奖”。从此之后,她便一直辗转于多部电影的制作中,其中短片《深入太空(Into Deep Space)》讲述了一个关于探索地外行星的故事,后于纽约和都柏林的想象科学电影节展映并荣获“特别提名奖”。最近几年,安妮与苏格兰纪录片学会保持合作,拍摄了多部优秀短纪录片,其中最新一部短片《天鹅(Swan)》于2016年拍摄,获英国电影学院奖“苏格兰最佳短片奖”提名,并入围格里尔逊奖。除此之外,在苏格兰纪录片学会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纪录片工作坊项目中,安妮参与于利比亚、巴基斯坦和约旦三国举办的工作坊项目,开展合作教学。安妮执导的新电影《痴呆大冒险(Adventures in Dementia)》由苏格兰纪录片学会制作,2019年在苏格兰电视台播出。此外,安妮还是DocKlub的联合创始人。
周兵
(中方导师)
历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编导、《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组制片人,中央新影集团特别节目部主任。其三度获得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创作监制纪录片上百部,获得纪录片最高奖项30多次。现创办成立北京东方之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独立导演的身份参与纪录片产业化进程的发展,致力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表达。作品分别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历史频道、英国 SkyTV、NDR、德法 Arte、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等众多国际主流媒体播出。
代表作:《故宫》《敦煌》《千年菩提路》《台北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外滩》《雪豹》《下南洋》等。
注:中方导师在拍摄过程中会帮助学员们拍摄的前期与后期工作,解决疑问。
初审团
郭容非
毕业于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处女作纪录短片Fairy Tales(我是仙女)曾获得学生奥斯卡奖,现就职于界面新闻旗下箭厂视频,参与拍摄过30多部短纪录片。同时兼职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
张新伟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创作有纪录片“老男人三部曲”(《老张》《唐老师》《嘿,老潘》)并入围多个影展。曾担任2017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初审评委,是2019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优秀选片人。
韩萌
常驻北京的导演和摄影师。她曾经作为摄影记者在媒体工作12年。她的最新的作品《遥望繁星》(SMOG TOWN)入围2019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新晋导演竞赛单元。她的中片作品《江南女儿》(China's Forgotten Daughters)在洛杉矶亚太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节、One World电影节等展映。她之前的图片作品曾发表在众多国内外媒体上,包括纽约时报、南华早报等。2014年,她获得美国国务院政府奖学金的汉弗莱项目,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就读于马里兰大学。
王申
1991年生于河北承德,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纪录短片《离乡》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学生作品奖。纪录长片《芳舟》,获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基金奖励。提名第30届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最佳荷兰影片。入围捷克One World人权电影节、韩国EIDF纪录片电影节、欧盟人权电影节等。正创作第二部纪录长片《石史诗》。
宋婷
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系,获电影制作硕士学位。此前她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英语和金融双学位。近年来宋婷执导、拍摄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在电影、纪录片、商业广告等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纪录片电影《宫殿之城》(THE LAND OF MANY PALACES)获罗马独立电影节 “最 佳国际纪录片奖” 、莫斯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奖” 等,并获得 2016 年 FIRST 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 提名。
关 于 我 们
42时
【42时】是由爱上纪录片&后浪电影学院联合打造的纪录片培训品牌,致力于为广大纪录片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专业的纪录片学习平台。历时3年,举办5季+,共邀24名纪录片导师为将近300名学员带来超过168小时的纪录片干货课程。未来我们将会不断整合行业内外的资源,为纪录片人提供更多的分享和交流机会,实现纪录片学习和输出一体化的平台。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我们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涉及艺术文化、英语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去年有超过8000万人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超过7.91亿人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出版物与我们互动。英国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使英国和许多与我们合作的国家都广为受益,通过创造机会、建立联系和增进信任来改变生活。我们成立于1934年,是英国皇家特许的非营利机构,属于英国公共机构,并接受英国政府百分之15的核心资金补助。
在北京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和重庆我们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我们在中国的考试服务以外商独资企业形式进行运营。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自1979年在中国开展工作。2019年是我们在中国成立40周年。我们通过人文交流、开展艺术和文化项目、提供教育机会、语言学习和评估等多样性的中英文化交流来庆祝纪念。
www.britishcouncil.cn
苏格兰纪录片学会
苏格兰纪录片学会由诺伊·门德尔于2004年创办,旨在培养苏格兰和更多地区的纪录片人才及观众。学会侧重于纪录片的培训、制作和发行,通过丰富的国际项目及高水平的培训课程,支持电影制作人的发展提升。学会的项目涉及许多方面,培养人才、提升电影制作人群体的国际视野,创作优秀电影在著名电影节上首映。在过去的16年间,苏格兰纪录片学会拓展了纪录片的艺术性,引领及鼓励在影片内外呈现多元文化。
www.scottishdocinstitute.com
大象点映
大象点映是全国最大的可在影院点播电影的观影社交平台,首创C2B众筹点映模式,致力于“让好电影遇见对的观众”。
设 备 合 作
佳能
佳能公司自1937年创业以来,始终秉承"共生"的企业理念,以创造世界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目前, 佳能的事业以光学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影像系统产品、办公产品、医疗系统业务及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等广泛领域。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与美洲、欧洲、 亚洲和大洋洲的各区域总部紧密联系,构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
http://m.canon.com.cn/about/
战 略 合 作
FIRST青年电影展
FIRST青年电影展于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是集作品竞赛、电影展映、电影融资、电影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青年电影节展。
FIRST青年电影展致力于留取华语青年电影作者影像创作的多元样本,并提供有效且公允的评价标准。在行业、艺术、工业等多种视角的交织下,影展予影像艺术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以前瞻性的引导、鼓励与同行。
合 作 媒 体
商业合作 请联系微信/电话:1840157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