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邮人故事》第一期丨一盏烛光,点亮邮子征途

爱邮苑的 北京邮电大学 2022-03-20



三尺讲台

述尽天地方圆

一盏烛光

点亮邮子征途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上

他们脚踏实地 以身作则

用行动诠释着教师的意义

培育出一代代邮苑英才

让光和暖

升起在每个邮子心间



聚焦团结奋进的北邮人,聆听他们身后的感人故事,《北邮人故事》栏目带你走近那些为铸就邮苑辉煌而拼搏奋斗的人们。今天推出第一期,为你讲述邮苑教师的点点滴滴~

      为奖励表彰在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研究与改革、教育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教师,学校于今年6月启动了第二届“烛光”奖评选工作,并最终评选出10位获奖教师。学生代表们与10位教师进行了师生间的深入对话,了解到许多教书育人背后的感人故事。点击下方视频,向你娓娓道来……


点击观看视频哦 ~


烛火心田,光若明辉


从教三十余载,她用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获誉无数。科研之路上,她以求真的态度不断求索,硕果累累。她就是第二届烛光奖获得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田辉老师

谈及获奖,田老师认为这对她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学生能够实现梦想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欣慰,今后我也将继续做好教研工作,努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编写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发明科技专利、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除了日常教学任务之外,田老师也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我认为这两者相辅相成,都需要做好。对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究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教学上我也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田老师以朋友的方式与同学们相处,平等和尊重是她与学生们相处的首要原则。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她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学生。她认为教师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引导者,“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与他交流沟通,为他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向,及时帮助他走出困境。”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田辉老师也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田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给出具体指导,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课题方向,并为学生提供资源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科研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无私奉献,用心灌溉教育的沃土;潜精研思,不断攀登学术的高峰。田辉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意义,用烛火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路。



晨光破晓  迷雾彻散




扎根杏坛,他醉心耕耘;投身科研,他成果丰硕。他就是第二届“烛光”奖获得者——电子工程学院张晓光老师




谈及烛光,张教授道出了自己的见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老师始终将学生的成长记挂心头。他陪伴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每每看到曾陷入困境的学生成功攻克难关,顺利完成学业,张老师都无比欣慰。扎根杏坛三十余载,做一支燃烧的红烛,用光和热给予学生温暖、引领学生成长,是张教授对“烛光”最好的诠释。

2001年,张老师牵头进行863项目“光纤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的研究,在结题时获得A+的评价。丰富的科研经历使张老师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他在课堂上讲解偏振光学的时候有过一次顿悟,就将想法用到了科研项目里,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他在科研项目中对通信系统和偏振现象的结合研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案例,同时也为同学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正所谓教、研相长,相互促进。

张老师不只是单纯的教书匠或者科研人,而是教、研兼顾的专家学者。不仅要把书教好,还要投身科研,为祖国培养创新人才,为民族带去创新技术,这是张老师始终恪守的信条。

历经三十余载,张老师见证了学子们在北邮的成长岁月,看到越来越多的北邮人同他一道,投身到国家的科研工作中。张老师嘱咐有志于投身创新科研的学生学好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注重专业“硬课”,为今后的科研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矢志不渝 涛声依旧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参与十余项教改项目;他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带领学生团队承担科技扶贫任务。他就是第二届“烛光”奖获得者——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戴志涛老师

从1992年起,戴志涛教授就开始在计算机学院从事教研工作。他曾编著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提起教学,上一代老教师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的精神给予他很大的激励。

戴老师认为,教学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他建立并带领“蓝图”科创团队在贵州长顺县进行科技扶贫。“学生前往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是一个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对学业也起到很大的帮助。”谈及科技扶贫,戴老师认为同学们在做体力劳动之外,更应灵活运用头脑中的知识,用科技的力量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发挥北邮人的专长,体现出北邮的信息化特色。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侧重于理论的成分会多一些”的情况,戴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应用场景融合起来,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内容融合起来,最终融会贯通,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战略方向上的把关,从而指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对于教育改革,戴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逐渐适应教学方式的改进,通过实践训练切实提高个人能力,为以后参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砥志研思 诲人不倦



曾经,他在这里潜心求知;如今,他在这里传道授业。从学生到老师,他秉持着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科研上散发着光和热。他就是第二届“烛光奖”获奖教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武斌老师

致力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方向的武斌老师是北邮第一位“关肇直奖”获得者。在获奖论文中,武斌老师与合作者尝试在观点动力学、演化博弈论之间架起一座连接不同学科的桥梁。

知识承载着无以伦比的力量,教育则使这份力量永远延续。作为北邮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博士生,武老师心中也怀着这样的信念,这使得他在毕业后选择留在母校教书育人,为母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武老师对于教师的使命有着自己的理解,“教书育人在我看来,最终的目的是育人,就是培养大家怎么做人。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除了学习基本知识外,培养价值观、人生观、意志力是很重要的。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情商,以及坚持不懈追梦的人生态度,这对以后从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武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锻炼判断力与发现力;积极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与课题的研究;课程之外可以接触一些创新创业计划,发挥自己的知识能力。

对学术科研孜孜不倦,对教育事业勤恳认真,武斌老师用行动展现出了北邮教师的风采与卓越。从学子到老师,他始终怀着对母校不变的爱,也正是这份爱让他在育人之路上行得更长、更远。



爱才好士 旭日东升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与学生们亦师亦友。他就是第二届“烛光奖”获奖教师——人工智能学院的门爱东老师

门老师并不提倡师生之间保持严格的等级分层,而是倡导师生平等。“青年者,如初春如朝日,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前沿活跃的思想,对于我自身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师生应洽为一体,互相学习。

在他看来,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促进、互相帮助的过程。门老师于一次研究生新生教育会上说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平等地交流对话,实验室里,只讲道理,不讲权威。”他始终坚持着这个原则,鼓励每位学子在坚持真理、追求真知的路上行稳致远,趋之驰之。

门老师不仅在专业领域见解独到,更是在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上有独到的心得。不论于课堂还是实验室,门老师的教学内容总是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相关。“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会多讲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它们的思路等等,给学生们多分享一些科研心得。”在教学过程中,他还会通过向学生们提问来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学生们的思维。

门老师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学生的认真负责,彰显了教师的崇高精神,诠释了“厚德敬业”的北邮校训。



红烛灿然

风雪染鬓而创新之火依旧热烈

怀瑾握瑜

遍阅世事而赤子之心不曾改变

学子们求道、得道

师者守道、传道

学本延续,薪火传承

师生间的情感永不停歇


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另外五位“烛光”奖获奖教师

请大家跟随我们的讲述

走近北邮人,走进北邮~


1

END

1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鸿雁新闻媒体中心

排版:张莉莉

责编:董思捷、于浩川 



精彩回顾:


喜讯连连!我校四项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大雪节气 | 等你一起讲述 “我的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