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进行时】聆听沪语之韵,体味桑梓之情

 提示关注"华理商之潮"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34rgtzcl&width=500&height=375&auto=0

1、“小脑袋”沪语班

“小脑袋”沪语班是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的特色寒暑期实践项目,意在向适龄儿童教授沪语的正确发音,让他们会说上海话,习惯说上海话。7月18日,我们前往黄浦区实践基地进行探访。

目前沪语班在浦东、长风、新华、黄浦、五里桥、虹桥设有六个实践基地。主要在寒暑假开展课程教学。

沪语班老师表示,教学的初衷是想为沪语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希望沪语班能够重新点燃孩子们心中对沪语的兴趣和热情。

2、拜访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要探究沪语的使用与传承,拜访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7月20日上午,我们与组员玄佳琳的外公外婆在闵行公园进行了一次有趣且收获颇丰的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他们向我们讲述了沪语的变化历程。他们指出,上海从50年代就开始推广普通话,当时所有学校明令禁止上课说上海话。到现在普通话的全国推广,无疑大大冲击了方言,这是现在多地方言式微的一个主要原因。

外公外婆还指出上海话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就在上海市,不同区的方言也是不一样的。闵行有老闵行话,奉贤有老奉贤话。即便是一些很小的词汇,不同区的表达和发音也不尽相同。而如今各区的上海话的差异已不像从前那么明显,是因为在方言中心趋同化的大势下,老方言逐渐被市中心的沪语替代、同化了。

3、探访益人养老院

上海市奉贤区益人养老院是一家创办于2001年的民办养老机构。自创办以来,被区民政局多次评为“养老机构先进单位”,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广泛好评。7月20日下午,我们前往益人养老院进行实地探访与交流。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大都不是上海本地人,却也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上海话”。她们中有连云港的,有浙江的,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她们的“上海话”更像是沪语与自己家乡方言的一种“混合体”。



通过此次访问,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来上海生活多年的外来人员的情况。她们是人口迁徙带动方言变化的老一辈的见证者,也是方言文化融合碰撞的亲历者,这是可以引发我们思考的一个突破口。

4、采访沪语班负责人

7月19日我们邀请了现在的沪语班负责人菜东赟同学进行专访。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沪语班的发展历程,课程规划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沪语班自2010年设立,从一个实践基地发展到现在的六个;开课时间主要放在寒暑假;课程间断时间太久和志愿者数量短缺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暂时无法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虽然沪语班在传承沪语文化方面开辟了先河,但是不难看出这种方法当今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缺乏有力的宣传手段,目前在上海市也没有与“小脑袋”相似的保护和传承沪语的志愿活动。这使我们意识到,需要开设更多类似的方言教学来唤起人们对于沪语传承的保护意识,他们需要“同路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让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保护和传承沪语的过程中,

携手并进,砥砺前行!

文稿:巢洋

视频制作:玄佳琳

采访:陶俊峰、胡丹娜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活动视频


往期实践推送回顾

【实践进行时】华理观察家·一颗芦笋的光荣与梦想

【实践进行时】Chuǎng? Chuàng! 闯创不同!

 

近期热门文章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

【毕业季《干杯MV》】干了回忆,天南地北,我们一起走

【毕业季】阎海峰院长在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毕业季《干杯》】是你陪我走过一生一回热闹的华理四年

最炫华理风】衣襟上的华理~已美哭〒▽〒

华理版《小幸运》】想把华理唱给你听

指尖上的华理】一图在手,华理我有

【华理最美寝室】女神学姐手把手教你用1000元打造唯美北欧风

·END·

华理商之潮


小商QQ:2193207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