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他20多岁就被称为陈鸣远第二
文丨砂海墨韵
他一生清高,从不谄媚,傲骨处处显精神。
他的作品高雅大方,清新不俗,种类丰富。
他是“紫砂七老”之一,“陈鸣远第二”的裴石民。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一个普通的豆腐作坊业主家庭。
小时原名云庆,七岁入私塾,由私塾先生改名"德铭",后自己改为石民。在他14岁那年,父亲去世,失去经济来源的他只能辍学。
20世纪60年代裴石民与学生在一起
为了生计,拜当时制壶界有一定声誉的好手,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从此与壶结缘,相伴一生。
江祖臣,是清末民初制壶好手,世居丁蜀大浦洋渚村。
他善仿古器,擅长筋襄货,特别是有一手浮雕装饰技艺,所创【狮球】、【狮座】、【狮灯】系列壶,深受时人喜爱,人称“狮球王”。
裴石民 汲直壶
江祖臣制壶严谨,要求特别严格,并经常为外埠收藏家或古董商仿制陈鸣远什件茗壶等,故当时有“仿鸣远壶好手,明有陈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说。
裴石民在姐夫家里学艺,江祖臣要求他从基本功练起,特别是要练【狮球浮雕】。
裴石民 三脚传炉
但此时的裴石民年纪尚小,正是贪玩的时候,二则对整天练【狮球】感到分外的乏味。尤其是江祖臣每去上海,总要三五月回来,师傅不在身边更是耍起了小聪明。
拿姐夫家里的样,捏个花生啥的小东西,一年过去了也没学出个像样的【狮球】。
裴石民 德泰壶
到第二年,江祖臣开始严格起来,一见裴石民做的壶胚不好,二话不说,拿起就摔,摔掉后叫他重做。
裴石民觉得委屈,江祖臣却越发认真,教导他“手艺练好才有饭吃”的道理。
裴石民制 石瓢壶
江祖臣发现他人机灵,好小聪明,就顺势利导,不强求学制【狮球壶】了,而学他高兴做的、有兴趣的仿古杂件、仿古尊、鼎炉之类作品。
慢慢地裴石民开始懂事,抱着“做好生活才有饭吃”的念头,用心临摹师傅的作品,并时时找毛病,找不足。
裴石民 松桩花盆 (一对)
做不好的作品不要师傅摔,而是自己摔,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由师傅摔壶到自己摔壶,对裴石民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1917年初秋,沪上古董商照例来请江祖臣,且住下等候、催促。
但江祖臣为人清高,一见客商住着等候催促,发起倔脾气,借故推辞。客商无奈,暗地里找裴石民游说。
裴石民 三头桑盘摆件
年轻的裴石民既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也想出去锤炼下技艺,便跟师傅商量,自己随客商到了上海。
他去上海仿制的第一把壶,即是仿陈鸣远的【天鸡壶】,形神俱到,酷似原作,难分真假。
裴石民 段泥松段三足洗
接着,裴石民又仿出了【龙凤壶】,亦称【凤首壶】,凤嘴龙尾逼真细腻,十分精到。
之后又仿古尊、铜鼎,香炉类古董制品。古董客商一概照江祖臣订价付工钱,这意味的裴石民技艺得到了认可,他也赢得了“陈鸣远第二”的盛名
裴石民 田螺
自此之后,裴石民迷上了仿古,从紫砂传统器皿中吸收营养。就在这时他改名为石民,意愿和紫砂(紫砂泥由矿石炼制而成)打一辈子交道。
抗日战争时期,蜀山伪和平军团长史耀民听说裴石民做了一只【南瓜壶】,世所仅见。
便几次上门讨要,诱以重利,裴石民都一口回绝。史耀民恼羞成怒,只是碍于裴石民声望太大而不敢报复。当地百姓无不称赞裴先生有气节。
裴石民 扁圆壶
1942年以后,沪上的一些古董商纷纷复业,再次赶来宜兴邀请裴石民至沪仿古。
裴石民总要先问古董商卖给什么人。只要是日本人要货,就坚持不去,并劝告古董商要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可随意出卖艺品珍品。
一次,有个老客商出重价要裴石民至沪替他制仿古壶,并说绝对不卖给日人。
裴石民 横把梨式壶
裴石民跟其客商赶到上海,准备仿古。不料在与客商家佣人闲聊时,得知还是日人的订货。只见裴石民一脸怒色,二话不说,连夜拂袖告辞。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1954年,政府开始将一家一户分散的紫砂艺人们组织起来,成立生产合作社。
裴石民带头申请加入,他亲笔写申请道:“只有以互助合作精神团结起来,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只有组织起来方能走向光明道路,实是幸甚!”
1954年12月17日亲笔书写的入社申请书
1956年他被江苏省政府评为技术术辅导,成为宜兴紫砂“七老”之一,从此翻开了他艺术生涯新的一页。
他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时已经63周岁,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撑着拐杖到去上班,在制作时专心致志,很少与人说话。
裴石民 段泥三足鼎壶
在这个时期,裴石民艺术造诣真正进入了他的鼎盛时期,【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相继问世,并屡屡在省级、国家级工艺品观摩评比中获奖。
裴石民 柿花
1968年裴石民中风瘫痪,病愈后虽能走动,却大为不便。虽受身体限制不能再做壶,但他仍经常拄着拐杖走到厂里关心指点后一代艺人。
1976年裴石民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