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埂连载30】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2 流言:策点检为天子

2016-11-06 段海辉 袁腾飞




投稿/段海辉


注: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赵匡胤》为长篇连载,简称《赵匡胤卷》每日更新。往期连载请回复关键词「赵匡胤」


· · ·


第七章 陈桥兵变


军报来了

 

当早朝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让喜气洋洋的大周朝廷的中枢神经,陷入了紧绷状态。

战报来了,大家的情绪变得凝重,节日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根据定州、镇州的情报,北汉联合契丹再度联兵南下,直扑汴京。

 

皇帝和符姑娘很害怕,要打仗了。北汉和契丹太可恶了,大过年的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大臣们一片骚然,把太后和小皇帝吓哭了。

怎么办?太后问宰相班子。对这次战争,宰相们显然没有心理准备。

也难怪,大过年的,谁会想到战争啊。宰相们也失去了基本的理智。

战争是十万火急的事。但是再怎么十万火急,也需要核实情报的可靠性。

可宰相们是智囊团,只懂得利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他们的智慧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问题。如果根本就不存在问题,他们的智慧就会被利用。  

因为,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契机。




宰相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应对这场战争危机。讨论了半天,宰相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没有现成的战争预案。

一切来的太突然。宰相们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但是他们又说不出来。其实他们的疑惑是:北汉人不需要过年吗?

但是很快,他们内心的狐疑被打消。契丹是蛮夷之国,自然不需要过春节,至于北汉,是契丹的附属国,如果契丹要打,北汉人可以不过年。而且现在主少国疑,打过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一个知人善用的人

 

这时,被大家公认为知人善用的宰相王溥提出了一个意见:让禁军在京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

此时,赵匡胤的职位是: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太尉,殿前都点检。

由于大家都没有办法,一投票表决。所以宰相班子都表示同意,皇帝和符姑娘表示同意,全体大臣表示同意。

因为大家需要回家过年,陪老婆孩子,孝敬爸妈,接受送礼。

 

过年多忙啊,大家不愿在朝堂耽误时间。

大臣们觉得如果赵匡胤可以自己不过年,替大家背黑锅打跑外敌,那是最好的。牺牲他一个,幸福一朝廷。让大家过个好年也是不错的选择。

谁让你赵匡胤的军衔最高,比大家都多一颗星。

最重要的是,掌管调兵权的韩通也表示同意。




赵匡胤也表示同意,牺牲我就牺牲我吧。

事实证明,赵匡胤不仅要背走黑锅,还要背走柴家的整栋豪宅。早朝散去后,大家都回家过年了,赵匡胤回到军营里安排出征事宜。


大年初二


 流言:策点检为天子

 

正月初二,殿前司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先锋大军赶赴河北真定。

这时,京城流传了一个预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对于这个传言,各方的反应非常反常:百姓都很害怕,纷纷打包行李,准备跑路。

百姓为什么这么怕?首都首善之区,户口那么难搞,为什么大家还要跑路?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全国的户口基本都一样,不管你在哪里,你跟首都户口的人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你来首都,能够在汴京城维持生计,哪怕只是一个乞丐,也能解决户口。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户口制度。




大宋是一个开明的天堂,公民有迁徙自由。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削尖脑袋去搞北京户口。

首都居民在各种待遇方面,跟其他地方的居民,没有任何特权和区别。

户籍制度的始作俑者,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重八。

 

百姓们想要逃跑,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害怕。害怕改朝换代,改朝换代通常跟老百姓是没有关系,老百姓害怕什么呢?跑到哪儿,不一样遭受战祸?

其实并非如此,唐代以后,改朝换代跟老百姓已经有关系了。尤其是首都百姓。每次改朝换代,后朝推翻前朝。后朝的开创者,都会允许手下的士兵在首都内公开抢劫,来作为对大兵们的感谢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大兵们干一票,几乎都会发财,抢劫毫无反抗能力的老百姓,太容易了。百姓辛辛苦苦攒了几辈子的金银财宝,可能一个时辰,都会被大兵们洗劫一空。

这样的噩梦,首都的百姓已经习以为常了。对于上次郭威纵兵抢劫的场景,首都市民历历在目;对于下次可能来临的抢劫,首都市民拭目以待。


都下喧然,内廷宴然

 

跟开封市民的恐慌相比,朝廷内部的反应可以说是极其反常。这么一个全开封都在传播的流言,大内却不知道(惟内廷宴然不知),皇宫内部一片平静。

这一点特别奇怪,尽管大周没有东厂、西厂、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但是眼线还是一定会有的。即便没有眼线,那么大臣也会听说这个谣言。

为什么皇宫大内一片平静?原因很简单,赵匡胤是不可替代的。

撤掉赵匡胤,领军主帅的可能人选如下:

    远在淮南的侍卫司老大李重进,不行,宰相们防贼似的防着他。

刚被撤职的张永德不行,现在用他对先帝不敬。

军队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侍卫司和殿前司是平级单位,韩通是侍卫司的二把手,先锋慕容延钊跟他是同样的军衔,所以韩通不行。剩下的韩令坤,石守信等人也不行。所以赵匡胤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可以替代,只能让小皇帝御驾亲征了。但是这个风险太大,小皇帝估计不会愿意去。




因此,赵匡胤如果还要接着打仗。大臣们就不能胡说八道,让赵匡胤分心,本来就是大家,让赵匡胤背的黑锅,现在打小报告,不厚道。

如果打小报告,势必会影响到赵匡胤同志的战场发挥,给赵匡胤带来严重的心里障碍。

如果赵匡胤打了败仗,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跟着赵匡胤一块完蛋, 成为被契丹肆意蹂躏践踏的俘虏 ;

如果赵匡胤打赢了,以后大功臣赵匡胤肯定不会放过打小报告的人。

大家谁也不傻,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不会不懂。

 

或者,宰相们和大臣们知道了,也决定报告皇帝,但是准备明天再(正月初三)报告皇帝,今天先过年。但是第二天,赵匡胤已经带领大军出发了。

再或者,大臣们当天就报告了皇帝,但是皇帝和符太后表示不相信。除了赵匡胤,还有谁能去领兵打仗?或者他们相信了,但是没有能力撤换赵匡胤,希望赵匡胤不要造反。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队在他手里,你能奈他何?


舞台剧

 

那么很可能的实际情况是,这个流言传播范围很小。如果这个流言是广泛存在的,大内闭目塞听。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皇宫不是监狱,这么重大的头条新闻都不知,实在不可思议。所以,即便存在流言,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比如道士集团,比如一小撮看出苗头的百姓。

之所以会出现流言,是因为历史是依据大宋官方记载写的。

流言代表民意,大家都知道赵匡胤要当天子,所以赵匡胤当天子顺天应民,理所应当。为了让赵匡胤顺利当天子,皇宫大内的人都是聋子和哑巴。




换句话说,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对于正月初二发生的事情,在《太祖实录》里面,编写了一个舞台剧,这个舞台剧里的所有角色都是安排好的。

在这个舞台剧里,首都百姓们只有一句话: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做天子。而隔壁的布景是皇宫大内,大家关着门好好过春节,一片祥和,谁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后来,《宋史》依据《太祖实录》抄写了这个舞台剧。

流言是存在的,但是流传的范围相当狭隘,绝对不会像史书上说的民意汹汹,绝对不像《长编》所言:大家都知道了(都下喧然)。


妹妹的擀面杖

 

这个流言,据说赵匡胤也听说了。他很恐惧,惊慌失措。

他的恐惧是真的。大周是柴家天下,不搞皇帝的民主选举,对于民意上呼声很高的人,在这个体制下,只有一种命运,就是被杀掉。

他很害怕,他想当皇帝,但是他不想当大家心目中的死皇帝。他想好好活着。

民意这个东西,往往都是王气的表现形式,而王气是皇帝的专利,如果赵匡胤的王气显露出来。皇帝虽然小,但是宰相们会要了他的命。

 

心怀恐惧的赵匡胤,回到家里,把流言说给家人听:大家都说点检做天子,外间讻讻如此,将如之何?

这时,赵匡胤的妹妹正在擀面条,听到大哥的这句话,顿时变脸(面如铁色),抡起擀面杖朝着赵匡胤打过来,说了句很有气概的话:

男子汉大丈夫,碰到大事了,能不能自己做决定。你现在回家吓唬我们妇道人家,算什么事儿呀(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被骂了个狗血临头的赵匡胤,本来想回到家里找点安慰,没想到碰到这么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狠角色,只能默然离去。

那一天,赵匡胤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下期预告:

【青埂连载31】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3 兵变:赵匡胤的贺岁大片

主要讲述:大年初四,赵匡胤领兵出发,驻扎在陈桥驿,这天天生出现两个太阳,赵匡胤醉酒,第二天,士兵们把黄袍披在他身上....

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回复关键词「赵匡胤」看完整连载内容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青埂连载29】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 兵变前夜:山雨欲来

👉【青埂连载28】赵匡胤卷 第六章 托孤 3 致命漏洞:虽然看到王气

👉【青埂连载27】赵匡胤卷 第六章 托孤 2 柴荣的平衡术

👉【青埂连载26】赵匡胤卷 第六章 托孤 1 姐妹皇后,符王岳父

👉【青埂连载25】赵匡胤卷 第五章 出师未捷 3 点检作天子:蹊跷的木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