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青埂连载48】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1 杯酒释兵权

2016-11-24 段海辉 袁腾飞



投稿/段海辉


注: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赵匡胤》为长篇连载,简称《赵匡胤卷》每日更新。往期连载请回复关键词「赵匡胤」。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平定二李叛乱之后,大宋的开国气象已经光风霁月,拨云见日。诚如大臣林德称颂的那样:我太祖之开国,以千百年破碎不可为之天下,一举而削平之。强者服,很者顺,俛首听命,惟恐或后。藩镇无异辞,守臣无异志。

到了962年,大宋建国第3年,地方节度使纷纷投降。大宋天下步入和平年代,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形势一片大好,赵家天下已经坐稳。



赵匡胤很明白:但是这世界并不太平,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某军歌

新生的大宋表面上是一派祥和,但是实际上内忧外患。

中央禁军还是存在隐患。自己黄袍加身的榜样,不知哪一天会被禁军将军们效仿,投效的地方节度使也是个个貌合神离。

赵匡胤对前朝大臣采取一律留用的原则,这帮人的忠诚度值得怀疑。


在外部,大宋周边强敌环伺。在北边,有强悍的北汉,还有几百年不世出的强大少数名族,建立的契丹王朝。在南面,除了真心向中央称臣的漳泉、荆南等弱国外,南方还存在着吴越、武平、蜀、南汉、南唐,加上北面的北汉和大宋中央,基本上形成战国七雄的格局。

赵匡胤很清楚,大宋之患,在内不在外,他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想要一劳永逸解决可能起于萧墙之内的隐患。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兵权问题。

 

一 、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八晚,赵匡胤像以前一样,请几个心腹大将把酒言欢。即便在当皇帝后,赵匡胤也喜欢之前当将军的一套做法,没事儿就把哥几个叫过来喝酒聊天(曲宴无常,惟上所命)。



这晚,他再度请几个禁军大佬喝酒。酒过三巡,影帝赵匡胤开始了精彩的表演。他做闷闷不乐状,大家很纳闷,就问皇帝为什么不高兴。赵匡胤于是乎发表不高兴感言。

他说:没有你们,我没有今天,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难忘。但做皇帝太难了,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我当了一年半的皇帝,我还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呢。

赵匡胤这种撒娇似的叹息,让石守信等人听得云山雾绕,不知道皇帝想要表达什么。就问他:陛下这是为什么。

赵匡胤接着说:这个很容易明白,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要?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里有话,非常惶恐: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怀有异心。

赵匡胤答道:我知道你们都没有二心。但是你们的部下就未必了,如果哪一天,他们贪图富贵,把黄袍加到你们的身上,你就是不想干,也得干啊。

石守信等人惊慌失措,立即顿首,涕泪不止道:臣等愚不可及,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吧,给我们指一条活路。

这帮杀人如麻的大将,说哭就哭,也是醉了,问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么经得起这么个哭法?

 

赵匡胤感觉这帮人,也觉悟得差不多了,也不想看着兄弟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之状,就乘机开导道: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追求富贵,多攒点金银财宝,自己及时行乐,也不亏待子孙后代。你们何不交出兵权,到大藩去当节度使,买房置地,为子孙置办永业。养些歌女,饮酒作乐,安享晚年。我和你们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是挺好吗?



石守信等人叩头拜谢:陛下为我等想得如此周到,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纷纷上疏称病,言辞恳切,强烈请求解除兵权。

赵匡胤一律允准。把他们分配到地方当节度使,其他的禁军高级将领也全部被解除兵权。赵匡胤后来跟这些人结亲。赵匡胤长女嫁给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嫁给石守信之子石保吉。弟弟赵光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为妻。之前赵匡胤曾把妹妹嫁给高怀德。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的始末。

 

 

             二、真假疑云


以上精彩的剧情来自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关于真假,众说纷纭,分成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一派认为这个故事,仅仅是个故事。记载杯酒释兵权的都是宋人笔记,除了《涑水记闻》,主要是王曾的《笔录》和《丁晋公谈录》。国史没有任何记载。

最早记载此事的是《丁晋公谈录》,依据本书记载,赵匡胤是在赵普的开导下,主动解除了几个大将的兵权,没有前面戏剧化的一幕。

依据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记载,赵匡胤在赵普的劝说下,不胜其烦,动之以情,劝解兄弟们交出兵权。

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的最为生动,也就是开头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故事从真宗到仁宗神宗时期,记载的越来越详细,这有违常理。

并且事情的时间比较诡异,因为建隆二年6月,杜太后死去。皇帝是个孝子,按说不会在这个时间去请哥们喝酒,

但是这个故事,应该是真实的。释兵权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建隆二年3月,赵匡胤解除了殿前司和侍卫司两个老大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兵权,外放节度使。通过喝酒的方式解除兵权,也是极有可能的。赵匡胤非常喜欢喝酒,每次开宴会都会喝酒,每次喝酒都会喝醉,每次喝醉都会后悔。还对近臣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

可是他就是改不了喝酒的毛病,不做人也不能不喝酒。

 

赵匡胤曾经通过喝酒的方式解决问题。赵匡胤称帝之后,藩镇大多骄横不法,尤以义社十兄弟为甚。有一次,他给他们一人一个弓箭,请他们骑马到树林里喝酒。喝酒到一半,赵匡胤说:这里没人,你们谁想当天子,可以拿弓箭射死我。

大家跪在地上,战栗不已。皇帝再三问话,没有一个人答话。

赵匡胤说:你们既然要让我当天下之主,就应该恪守人臣礼节,你们这么骄纵不法,我干不下去。大家磕头谢罪,喝醉了才回去。



至于时间问题,就更容易解释,你听说过丁忧三年的皇帝吗?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是历史有记载的,但是皇帝因为丁忧,脱离工作岗位2年是不可能的。

皇帝不是一般人,皇帝丁忧一天按照一月计算,叫做以日易月。三年丧期实际上就是两周年,皇帝服丧24天就够了。杜太后6月初去世,6月底老赵服丧结束。所以七月份请喝酒也是合理的。

赵匡胤是一个比较重情义的人,在酒桌上说话,比较容易营造气氛,推心置腹,容易让大家信服,用感情拉拢人心,也是赵匡胤驾轻就熟的。释兵权肯定是存在的,至于是不是通过喝酒的方式则不得而知。我们只能说很可能就是这么发生的。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顿酒的威力也太大了。


三、背后的真相


赵匡胤通过喝酒的方式解决禁军的兵权,看起来十分轻巧,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很多玄机。喝顿酒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喝酒也能解决。解决问题,背后最强大的支撑点是实力对比,不是喝酒吃饭。需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赵匡胤解除兵权之所以如此轻易,是因为他有最强大的实力。

    禁军将领不论是石守信,还是高怀德,慕容延钊,跟赵匡胤像比,都是小跟班,他们在禁军中的影响力加一块,也不会有赵匡胤这么大。

他曾经担任过整军工作,在禁军中形成了自己强大的班底,禁军的中下级军官都是赵匡胤一手提拔的,所以他在禁军中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

禁军中唯一一个威望可以跟赵匡胤媲美的,就是李重进,已经死于非命。

整个禁军系统,已经形成了以赵匡胤为核心的、众星拱月的基本格局。


 

赵匡胤建立大宋以后,君臣名分已定,大家也就只能恪守臣节,不愿意抵触赵匡胤,以求自保。而且,赵匡胤英明神武,做事很有魄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求将领们交出兵权,这些忠心耿耿的将领自然乖乖听话。

乾隆皇帝就曾指出:史家没有眼光,只知道记载杯酒诡词,而看不到太祖英断勇为。后代以为喝酒解决问题,实在是愚不可及。

实际上,赵匡胤解除兵权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步,建隆二年961年3月,赵匡胤解除两司两位老大韩令坤和慕容延钊的职务。其实之前,他们一直在地方,老大仅仅是个名誉头衔,拿下来比较容易。

第二步,解除另外四位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的兵权。两司的老大都已经被解除兵权了,这些排名靠后的自然也就无话可说,所以一顿酒,就能和平解决问题。

第三步,解除包括赵光义,张光翰,赵彦徽在内的另外几位禁军将领的军权。皇弟和几个上司都已经被免职了,这几个排名更靠后的,自然也没有反抗的必要。

所以到最后,只有韩重赟留任,还被从侍卫司调到殿前司。


 

赵匡胤解除禁军兵权采取的是经济赎买政策。通过开诚布公的方式进行,整个过程堪称完美。

所以王曾在《笔录》里表示:光武帝刘秀善于保全功臣,也不过如此。

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禁军将领对皇权的可能威胁,最终禁军将领得到荣华富贵,成为皇帝的儿女亲家,皇帝对大臣们也很放心。

大家不用再在猜忌中度日,实现了完美的双赢结果。


下期预告:

【青埂连载49】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2 殿帅韩重赟 :皈依佛门

主要讲述: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如何对禁军改革,殿前司老大、一向谨小慎微的为什么会皈依佛门?


敬请期待...




精彩回顾

回复关键词「赵匡胤」看完整连载内容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青埂连载47】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6 登时攻拔,恫吓南唐

👉 【青埂连载46】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5 家贼难防:李重进的死穴

👉 【青埂连载45】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4 大王的困境:无处收留

👉 【青埂连载44】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3 战败自焚,杀鸡儆猴

👉 【青埂连载43】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2 战局:猪一样的队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