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埂连载54】赵匡胤卷 第十二章 藩镇末日 3 宰相的椅子

2016-11-30 段海辉 袁腾飞

 



投稿/段海辉


注: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赵匡胤》为长篇连载,简称《赵匡胤卷》每日更新。往期连载请回复关键词「赵匡胤」。


· · ·

司法权


五代以来,藩镇飞扬跋扈,枉法杀人比比皆是,朝廷摄于地方威权,不闻不问,刑部形同虚设。杀人这么大的事,显然不适合由藩镇来掌管。

就像几年前,最高法院收死刑复核权一样,赵匡胤要把死刑复核权收归中央。

建隆三年,962年3月,赵匡胤下诏,死刑案件必须上报中央,由刑部审核后才能执行,他想藉此堵死藩镇滥杀的的恶习。



死刑复核权的收归,与其说是赵匡胤夺权的需求,不如说是赵匡胤重视人命的理性光辉在起作用。人命大于天,赵匡胤有朴素的人权理念。

死刑复核权收归中央显然是有好处的,对于保持司法的公正和中央的权威。对于防止冤假错案,堵截错杀漏杀意义重大。

如果死刑复核权在地方,想杀人,把地方上的人搞定,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死刑复核权在中央,想杀人,就需要把中央刑部的官员搞定。如果皇帝行使勾决权,那么想杀人,就得把皇帝搞定。这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死刑复核外,赵匡胤对地方的治安权,也盯住不放,建隆三年962年12月,赵匡胤下诏,每个县设立县尉一名,负责辖区内治安案件。

节度使手下的镇将,对于治安案件的属地管辖,从此被限定在城郭之内,如此一来,节度使的治安管理权,也几乎连根拔起。



 

宋代以来,地方司法权由节度使属下的马步院负责。节度使往往任命自己的心腹牙将,来管理刑狱之事。牙将是武将,大部分大字不识,不要指望他们有什么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他们行使职权的时候,多有不法举动。

开宝六年,973年7月,赵匡胤下诏,各地的马步院改为司寇院,由新科进士及文臣担任司法参军。当时没司法考试,所以没有专业法律人才来掌管司法权。但是比较而言,让有仁庶之心和清晰逻辑思维的的文人,来主持司法工作,显然要比简单粗暴的武将要好的多。


四、制其钱谷


五代时期,节度使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家比拼的是暴力的强大。要想在暴力上足够强大,需要有强大的军队,要维持强大的军队。就需要很多钱来招兵买马,因此钱财和人马对于节度使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五代时期。地上财政收入大部有地方支配,这个权力,叫做留守或流使。

当然,剥夺这个权力,对节度使的打击是致命的。



为了斩断藩镇的经济基础,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下诏,地方财政收入,除正常的财政支出外,其他的一律上缴中央,废除地方留使、留守的特权。

但是,让地方截留部分财政开支,仍然可能给地方节度使留下可乘之机。于是开宝四年,973年,赵匡胤再度下令: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必须要经过中央的核准。至此,地方的经济自主权彻底丧失。

 

为了管理和监督地方的财政,赵匡胤下令,在各地设立转运使。

转运使负责审核中央从地方获取多少赋税。这样一来,地方的财政权被中央掌控,地方再也没有和中央抗衡的经济实力,结果就是:利归公上外权削。

对于地方藩镇,赵匡胤采取了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三大策略,多管齐下,把藩镇的各种权力层层分割,形成了干强枝弱的格局。

五代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分庭抗礼转变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

诚如宋人吕中所言:朝廷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从此,藩镇名存实亡,再也无法对抗中央,唐中叶以来愈演愈烈的藩镇之祸最终消弭。大宋,也终于没有在成为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这一切的集权举措,最终为大宋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宋廷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如今安内已经解决,下一步就是攘外问题了。


五、宰相的椅子


按照历史教材的说法,中国封建王朝存在着两队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藩镇势力剪除,央地矛盾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也在赵匡胤时代,部分得以解决。

宰相是文官之首,其职责为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陈平语)。

宋代以前,宰相的权力很大,地位很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所有的朝政,宰相都会涉足。汉代的宰相,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宰相和皇帝说话,要有座位,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优哉游哉,旁边还有专职服务员伺候着。



到了宋代,宰相们就开始站着跟皇帝说话了。宰相没有椅子了。

至于宰相椅子的取缔,历史上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范质王溥等后周宰相,留任大宋的宰相后,嫌弃自己是前朝老臣,不是开国元勋,所以做事比较收敛,而且对于英明神武的赵匡胤比较犯怵,所以他们自觉主动请求不再坐着跟皇帝奏事了。

版本二:按照《闻见后录》的说法,是赵匡胤把他们的椅子拿掉的。说是一天,宰相范质等奏事,皇帝说,我眼睛发昏,你们把文书拿过来给我看。范质照办,把奏章蹭呈递上来以后,回到原处,发现椅子已经没有了,宰相只能忍气吞声。赵匡胤让下太监把凳子拿走了,从此以后,宰相就一直站着办公了。

宰相的待遇由坐票变成了站票,一个椅子倒是小事儿,但是地位待遇和权力的变化却是不可逆转的。

 

待遇变了,宰相的权力也小了。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批准了前朝三位老宰相的辞职报告,让赵普顶班。赵普担任宰相的时间一长,就开始不安分了,办事专断。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赵匡胤扩大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的权力。

他们一举从宰相的跟班变成了副宰相,宰相所拥有的权力参知政事都可以参与。参知政事开始跟宰相轮流掌管相印,轮流押班奏事。

同时,为了限制宰相的军权,设置枢密使,担任最高军事长官;为了限制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三司使,为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

宰相的权力被层层分割,往日地位显赫,权力造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下期预告:

【青埂连载55】赵匡胤卷 第十三章 雪夜定策 1  先北后南:太祖的成算

主要讲述:宋太祖最初的统一策略 ,是先北后南,却屡屡碰壁,到底是谁让他放弃成算。

敬请期待...


精彩回顾


回复关键词「赵匡胤」看完整连载内容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青埂连载53】赵匡胤卷 第十二章 藩镇末日 2  文官知州,朝官知县

👉 【青埂连载52】赵匡胤卷 第十二章 藩镇末日 1  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 【青埂连载51】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4  杨信:无语十二年

👉 【青埂连载50】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3  张琼:死于谗言

👉 【青埂连载49】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2 韩重赟 :皈依佛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