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这段时间,游戏茶馆所在的成都市出现了新冠疫情反复,偏偏病例还集中在游戏厂商聚集的高新区。随之而来的,核酸筛查、出入都需亮码明显给生活带来各种不便。
这样特殊时期,我也常常看一些医学科普类书籍。相比书籍,医学类游戏可谓少之又少。近两年我玩到的《神医》与《肿瘤医生》算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医学类游戏。
在TapTap上,《肿瘤医生》评分达8.8分(在腾讯接手前,评分超过9.5),而《神医》评分更是高达9.4分,下载量也突破百万。可见这两款游戏在大量玩家眼中也属质量上乘的独立佳作。
游戏玩法
简单来说,《神医》是类似AVG+QTE的玩法来推进剧情、模拟诊疗过程。开发团队Muccy Games(木夕工作室)设计了两条剧情线:
①玩家选择继续传统医学,博得皇家医学会成员好感,赚取大量财富,成为医不好人的医生;
②玩家拥抱新式医学,与皇家医学会决裂,推动医学进步
游戏真正吸引我的点在于,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传统医学是有多荒诞:麻醉就是用棒子将病人敲晕;迷信放血能治好大病;配药更在意口味而不是药效等等......
最令我没想到的是,游戏里每次做截肢手术或放血治疗时,都会大张旗鼓卖票供NPC围观,甚至门票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结果我一查资料,竟然还是史实。辅以游戏黑暗哥特式的美术风格,将当时医学的荒诞演绎得很生动。
早期手术就是场秀,观众买门票围观
《肿瘤医生》的玩法类似《瘟疫公司》。游戏将治疗手段简单地概括成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玩法核心还是收集点数,点开“技能树”,组合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来治疗病人。
《肿瘤医生》后期关卡就需要在患者资金、治疗手段的毒副作用以及体力之间做出平衡选择,以降低癌细胞侵袭速度,达成通关目标。
难就难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上,要不要手术,病人体力差可能无法扛过术后感染;要不要加大剂量化疗,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病人重要脏器首先衰竭;要不要用靶向药,患者资金可能跟不上治疗费用。这样两难的选择局面,简直和现实中每个癌症病人面临的困难一模一样。因此《肿瘤医生》代入感还是挺足的。
一本书、一位晚期病人 激发他们做医学游戏
虽然两款游戏口碑都不错,但依然面临盈利困难的尴尬。
《神医》中加入了广告变现,不过还是非常克制的,并且填充的广告都还是股东橙光的。可以想象,《神医》收入并不会很好看。Muccy Games创始人Lapin也坦白地告诉我,目前游戏没有回本,还处于“烧经费的状态”。
而《肿瘤医生》是直接与腾讯合作,自手游版上线后,已有快三年没有更新了。游戏制作人胡晚至早已将精力投入到新的商业游戏项目。
不仅医学游戏如此,其他科普类或功能性游戏都存在上述问题。那Lapin和胡晚至为何选择要制作商业模式没有跑通的科普类游戏呢?
“立项头脑风暴时,我们策划同学看了一本叫《荒诞医学史》的书,同时他父母也是医生”Lapin回忆起《神医》立项时的契机说,“他在会上告诉我们,那时医学和现代医学差别很大,比如放血截肢疗法,比如买票围观手术这些荒诞的故事。我们觉得也很有趣,加之我们对中世纪美术也是非常有兴趣的。于是决定制作这样一款中世纪医学主题游戏。”
此书启发了《神医》创作灵感
《肿瘤医生》更加特别,这款游戏缘起一位晚期肺癌患者。这位患者找到胡晚至,希望能合作开发一款肿瘤科普游戏,并由他资助开发。
不曾想到,《肿瘤医生》是由肺癌患者发起的
“本来癌症这个话题关注度就挺高的,我们很快就决定合作开发。”胡晚至告诉我,为了保证游戏科普正确性,他看了好几本医学专业书,包括怎么用药,这些药功能是什么等等,基本相当于学习了一遍癌症临床指南。
科普游戏商业模式之惑
回到现实,这种科普游戏商业模式到底该怎么发展?
Lapin表示,她认为游戏关键还是要好玩。如果要扩大影响力,势必要以免费模式为主,加入广告变现,这样不利于像他们这样的团队发展。但如果把游戏做得很好玩,完全可以做成一款付费买断制游戏。
“我们新项目都涉及不同知识领域,去探索科普性游戏该怎么做。先试一下,然后再看看商业化该怎么做。”Lapin告诉我。
胡晚至的思考更为新颖,他认为科普性游戏能赚口碑就好,不能指望赚钱,而商业化可以依靠游戏里的功能拆分制作成专门的工具。
“科普性游戏毕竟体量小,游戏内容就那么多,竞争力不如一般游戏。游戏归游戏,游戏就是用来赚口碑、打广告的。我们把医学游戏里一些功能拆分出来专门的app,这个app来收服务费。这样的商业模式会更好一点。”
胡晚至透露,他们把《肿瘤医生》部分功能拆出来,做成了一款医生向病人讲解病情的app。不过这种app要进入医院应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前路漫漫,我非常钦佩Lapin与胡晚至的尝试,衷心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玩的医学游戏。
联系作者请点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