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这些日子里,8个很短的故事
他们是平凡的海油人。
他们是坚定的守护者。
有人已“反向隔离”两个月,有人连续志愿服务20天,有人和伙伴们一天内装卸了50吨物资,有人从站长变身“团长”,有人想把城市“*”号摘下......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看到,被记住。
-01-
“以前是妻子送我去‘海上一线’,现在是我送她去‘上海前线’。”
王兴在方舱“海油墙”前
4月2日下午,正当有限天津分公司渤南作业公司油藏工程师张浩一家人满心欢喜地迎接假期时,他的爱人王兴看到科室群里“紧急抽调人员去支援上海”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王兴是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她每天6点入舱开始工作,凌晨出舱休息。工作包括送饭、送物资、采核酸、测体温、消杀、做卫生等。“我离危险近一步,别人就会离危险远一分,上海必胜。”
4月16日,4岁的女儿突然对张浩说:“妈妈去打病毒了,妈妈是英雄。”他知道是孩子又想妈妈了,从第一次与妈妈视频时的嚎啕大哭到慢慢理解妈妈,女儿真的长大了。
在看到为女儿“摘星”的航天员王亚平顺利归来后,张浩对女儿说:“妈妈会和所有抗疫人员共同努力,将上海的‘*’号摘下,平安回家。”
-02-
6个人,面对3辆车、50余吨的物资,倒吸了一口凉气。
左为第一批志愿者,右为第二批志愿者
海油发展上海地区管理服务中心接到当地求助,大批防疫物资装卸急需人手,一支6人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
志愿者们赶到现场才发现,这批物资是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面屏、抗原试剂等极其重要的防疫物资。来不及多说什么,大家分工合作,搬运、码放、入库有序进行。
不一会,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海油小伙个个汗流浃背。下午6点,第二批6人志愿者也迅速到位。
直到晚上近10点,两批志愿者完成全部任务。上车后5分钟不到,车上就响起了呼噜声。
“看着这群‘逞强’说自己不累的同伴,我想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战斗过,拼搏过,就一定能奏响胜利的凯歌,吹响平安的号角。”
-03-
“这里,在这里!半个小时就送到!谢谢你啊!”
4月4日晚6点,一通电话打进了中国海油上海星城青岗加油站。
“我是外地支援上海送物资的司机,我的车没油了停在路边,能不能麻烦送20升油帮我抵达目的地。”
防疫物资配送十万火急。青岗站站长朱秀兰接到来电后,立即向社区防疫人员说明情况并报备,火速用应急油桶装满两桶油,拿起加油装备、骑上员工电动车赶往现场。
经广东急驰上海支援抗疫物资的货车司机尚师傅看到朱秀兰的到来十分激动,在加油工作结束后再次表达谢意:“太谢谢了,这些物资没有耽误!可以按时送达防疫一线了。”
“要感谢你们才是,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向你们致敬。”朱秀兰笑着说。从电话拨通到货车继续开赴上海,仅用时半小时。
-04-
“我今天出门的时候已经把行李箱带上了,如果被封控,我就住在库区办公。”
5月8日,有限湛江分公司所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从11时起落实“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的管控措施。中海油服采办共享中心湛江分中心配送服务部员工已连夜做好周全准备。
“我行李已经打包好,随时可以进去。”
“我车里带了行李箱,不怕!”
“有人已经带行李去了,随时入住。”
11点前,6名值班人员火速赶往南油分中心库区。所有人员行李箱、行军床等生活物资齐备,开始吃住在岗生活。
随后的几天里,他们装满送往“深蓝探索”平台的4个集装箱物资约20吨,钢丝绳、配件等物资约20吨……满装了两台车。
夜晚,雨后的库区多了许多飞蚁蚊虫,办公室里燃起蚊香,协调完物资的运输问题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整理起明天的工作计划。
-05-
在上海,虽然加油站的车流减少了,但站长们仍旧忙得不可开交,从站长变身“团长”。
左为杨卫忠,右为周兴田
中海炼化华东销售上海公司中黎加油站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站长杨卫忠得知居住小区要管控,便立即收拾行李住进了加油站,至今已经有整整两个月。
在得知油站封控小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遇到困难时,杨卫忠立即安排站内员工建立社区群,按照居民需求接单、配货并配送到指定地点,按照门牌号排列整齐,坚持无接触配送,已累计服务超过150户社区居民。
吴中路加油站的站长周兴田,同样已在加油站住了两个月。除日常工作外,他定期和员工聊天谈心,注意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空闲时,他还会和站内员工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由于机动车不能上路,周兴田每次都步行配送物资,有时双手提着20公斤的大米,来回步行需要30分钟以上,他说居民的需求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
-06-
去年7月海休,他在河南新乡暴雨抢险。今年5月,他又做了同样的选择。
5月2日,河南新乡发布全员核酸通告。这时距海油发展信科深圳分公司通讯技术部电报员张琦出海只剩10天时间。
他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考虑到参加后要居家隔离一周,刚好2天的志愿者任务不影响正常出海。张琦马上与小区网格员联系,成了一名核酸检测辅助志愿者。
5月的新乡,温度已接近30摄氏度。烈日下,张琦在自己负责的核酸采样点仔细检查人员行程码、核酸码、场所码,核对预约信息。
虽然每天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但只要能帮上忙,他就充满干劲。
2021年7月,在河南遭受暴雨侵袭时,张琦就曾义无反顾加入抢险队伍。这次,他还是做了同样的选择。
-07-
在上海市疫情较为严重的街道,他一干就是20天。
左为赵杨
“保持两米距离。”
“把手机屏调到最亮。”
“有码往前走,没码等一下。”
这是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赵杨近20多天来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的话,他支援的街道是上海市疫情较为严重的街道之一。
维持秩序、扫码、登记,配合医生进行核酸检测、搬运和分发防疫物资、登记人员信息、配送急需药品......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
由于这次任务风险较大,他在白色防护服外穿了一件蓝色隔离服,手上戴了三层手套,每一层都用胶带封口,脚上穿了两层大白鞋套、一层雨鞋套。每天工作结束后,赵杨的全身都是湿淋淋的,手也被汗浸得浮肿,赵杨还被捂出了中耳炎,但他依然坚持着。
“我已经习惯这样连轴转了。说实话,真的很累,但这种情况,就应该挺身而出。”
-8-
这段日子让两个入职海油不久的年轻人懂得很多。
左为熊志武,右为吴啸啸
熊志武和吴啸啸都是有限上海分公司研究院入职不久的新人。3月开始,两个年轻人与百余名提着行李去公司办公的海油人一起,开启了吃住在工位的“反向隔离”之旅。
准备科研项目汇报基础材料,联通居家、驻厦人员信息共享,协助提供防疫生活保障……熊志武在驻厦的一个多月里担负起多个角色。
吴啸啸也随时待命。驻厦期间边学边做,积极推进科室项目。新项目急需人手时,他快速适应、咬牙顶上,为项目平稳推进助力。
“这将是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经历,我们向前辈们学到了很多,也更加理解‘中国海油’这几个字的涵义。”
疫情之下 责任之上
他们选择坚守岗位
疫情之下 逆行而上
他们默默奉献担当
疫情之下 青年向上
他们尽显海油力量
当“海油蓝”与“抗疫白”相融
他们以行动书写答卷
更多推荐
文字 | 张浩 赵杨 王冰 张寅盈 潘宇峰
钟欣茵 沈芝烨 任晖 李文俊 刘晶晶 高舒淇
图片 | 赵杨 郁沈萍 尹昱良 韩珍
徐超 张琦 任晖 熊志武 吴啸啸
编辑 | 刘晶晶 高舒淇
责任编辑 | 高舒淇
监制 | 冯哲
喜欢本篇内容
请给我们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