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了,这座“深海先锋”还在创造奇迹
“去年4月10日总书记连线平台时,我就在现场,总书记的嘱托激励了我们更好工作,我们字字牢记。”时隔一年,说起去年的连线时刻,“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员工们依然十分激动。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气田,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具备全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处理能力。
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嘱咐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同时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年来
海油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
“深海一号”鼎立南海
见证了能源报国的坚守与担当
披荆斩棘解难题
提前迈入高产期
前不久,再次登上“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记者一眼就瞧见许多变化:平台清洁鲜亮,员工着装统一、精神抖擞地开展巡检、吊装等各类作业;在办公区走廊、办公室里,“工人先锋号”“海油楷模”等各种荣誉特别亮眼。
“现场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气田进入并持续保持在平稳、高产阶段——现在日产气达千万立方米,年产气30亿立方米、产油3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能的高峰水平。”“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宋金龙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家付出了艰辛努力。
气田投产后遇到的第一个大的挑战是冰堵。井流从高温压的地层深处产出、通过油嘴降压、进入海底管线时,温度骤降凝析出游离水,形成了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有出现冰堵的可能。2021年6月,“深海一号”西区投产,日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且投产初期设备需磨合。3个月后,东区投产,气田产量快速增长,再加上东区来液含水量高,冰堵出现。气田员工深入分析总结,优化甲醇和乙二醇注入频率和注入量,将问题成功化解。
产量的提升,对平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台彼时脱水、脱烃设备处理能力有限,对产能释放造成了影响。为此,去年6月,平台对脱水、脱烃装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使整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天。
气田的后续生产还遭遇了段塞流难题。海底油气水通过立管输送到平台时,气体有时被液体压住,当气体压力达到一定量时,会突破液体封堵,产生一股巨大气流瞬间进入生产系统,影响生产平稳。平台员工一方面摸清每口井的油气生产能力,合理调配产出的油气水量,减少段塞流发生次数;另一方面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应对能力,均取得较好成效。
设备设施细“呵护”
安全性能再提升
一年来,平台着重在船体安全、生产安全、安全文化三方面开展工作。平台由16根锚链系泊在1500米水深海域,每条锚链承受拉力超300吨,得以在2022年历经7次台风无恙,其中一次瞬时风力达15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高枕无忧,强化对锚链的监测与维护保养,比如每年下ROV(水下机器人)进行锚链的外观检测,并清除寄生的海生物等工作仍然十分必要。”安全监督刘龙彬向记者讲述了平台在安全方面的提升。
“平台的4个腿桩既是4个巨大的储油罐,也有压载水舱。平台设计的安全吃水深度是桩腿入水35~40米。每天平台员工都要根据进入立柱的原油量确定排出水量,以确保桩腿吃水深度始终在安全范围内。原油外输时,更需精准压载。”
生产安全方面,平台多措并举,如开展防爆电气专项整改、进行工艺系统的风险分析与仪表系统的逻辑分析等。力求实现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的同时,平台也注重现场的隐患排查。通过扫描张贴于平台各处的“不安全行为上报二维码”,所有人可随时随地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上报,各班组每周还会抽调一人专门巡查安全。
一年来,平台强化6S管理,新增20多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在,平台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与安全工作执行能力明显增强。
党旗在心敏于行
“深海先锋”更闪耀
“总书记连线平台,让我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在“深海一号”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陈炽彬介绍,2021年7月1日,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正式成立。气田党支部全力夯实“基梁门窗”,创“深海先锋”。
“基”,是基础,即思想建设。气田在每天早上6:30~7:00利用广播系统播报学习内容,引导党员群众深学深悟;组织“课堂人人讲”,支部书记带头讲、支委成员跟进讲、党员结合自身讲,用身边故事影响身边人,有效加强党员群众思想建设,筑牢堡垒之“基”。
“梁”,即支撑,就是组织建设。通过优化支部委员配置、实行党员领办等举措,强化支部组织力建设。
“门”,即出发点,就是具体路径。比如,成立稳产攻坚队,确保气田生产高效平稳;成立科创先锋队,强化技术攻关,破解生产难题;践行低碳理念,促进气田绿色发展。
“窗”,即服务窗口、形象窗口,也就是着力点。通过挖掘“深海一号”典型人物事迹,开展宣讲工作,讲好深海故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党员与群众的服务,努力将“深海一号”打造为展现海油形象、发扬海油精神的重要窗口。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通过开展“早会领学”,帮助员工学懂弄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掀起学习热潮;同时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岗位实践,自觉在安全生产、增油提气上积极献力。“三步走”的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见于行动。
党群一心,争先锋,战深水。“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获海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智能应用提效率
“桥头堡”作用更凸显
4月10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调试工作,成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这意味着平台具备了在台风期间远程操控、保持连续安全生产的能力,每年可增加天然气产量超6000万立方米,可供47万家庭用一年。
“在实施远程遥控生产改造的同时,‘深海一号’同步开展多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索,努力建设超深水智能气田,打造科技领先的行业示范标杆。”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说,“我们正以‘深海一号’为‘桥头堡’,加快挺进深海的步伐。”
深海气田开发,海陆通信是难题。有限海南分公司相关部门与作业公司创新攻坚,采用散射技术建设生产网络,利用微波技术搭建了海陆生活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水下检验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海特色的智能化运营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
为提高气田运维效率,平台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所有设备设施的三维模型,在故障排查处理、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可通过分析模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下一步,平台还将重点围绕水下流动性保障、立管实时监测等,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努力将平台打造成深海油气开发的智能化建设标杆。
当前,“深海一号”生产平台正紧张进行二期工程的接入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对二期工程开发的陵水25-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远程操控。二期工程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高峰年产量将提升50%。
依托“深海一号”,中国海油还将进一步加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带动更多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国海油挺进深海、深耕蓝色国土的诸多部署将在能源报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上不断结出硕果。
冬去春来
面对来自深海的考验
“深海一号”不负所托,捷报频传
在祖国更广阔的蓝色国土上
这样的奇迹
海油人一直在创造……
深水勘探再发现
探得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
2022年4月,有限海南公司成功评价21-1气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由此发现。宝岛21-1气田成功勘探,证明中国海油建立了深海深层油气录测试一体化评价技术体系,具备完全自主的深海勘探作业能力。
深水开发再启程
“深海一号”二期建产提速
当前,“深海一号”二期钻完井作业正在提速进行中。“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开发共部署12口气井,气田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量将提升50%,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深水装备再出发
自研采油树顺利“上岗”
2022年5月,中国海油自主研制的500米水深水下采油树顺利应用于乐东22-1气田南块,服役近1年来运行平稳。目前,1500米水深级水下采油树的自研制示范应用项目已经启动。
殷切嘱托照亮前行的路
海油人昂首阔步挺进深海
奔向新征程
为推动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再创佳绩 再立新功
更多推荐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文字 | 张光明 张馨亚
图片由有限海南分公司提供
制作 | 宋文植
编辑 | 刘建坤
监制 | 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