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湖南丨大湖之南:三湘四水风光美 芙蓉国里尽朝晖
点击名片,关注湖南国际频道,世界潮我看!
//
锦绣潇湘,在水一方。
秀美湘江在这里蜿蜒起伏,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洞庭以南,熠熠生辉之处便是大美湖南。
这里古迹遍布。战国时期为楚地,汉代属荆州,城头山古遗址、炭河里遗址的发掘,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两千年;
这里红色厚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走出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谱写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
这里山清水秀。绵延逶迤的武陵山余脉造就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的人间仙境;
这里夜色璀璨。五一商圈、梅澜坊街区流光溢彩,道道香辣热烈的人间烟火,拉长了市民游客的夜生活。
新时代,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古色”更浓,“红色”炽热,“绿色”盎然,“夜色”璀璨的新亮点。
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使得旅游业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新引擎。全省上下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部署,更是激发出新一轮强劲活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方向。
▲ 中国城头山古城遗址博物馆。裴瑶摄
文化传承显新义
澧水之畔,一座古老的城头山城深藏着6000年的岁月密码。
自1991年起,位于常德澧县的城头山遗址,在经历了10余次考古发掘后,出土文物一万六千多件。其中6300年前的水稻田、6100年前的城墙、以及众多浓缩了岁月的陶器,无一不向世人展示着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极其丰富的古城址,其背后是稻作农业的支撑,从这点来看,湖南自古享有的“鱼米之乡”之美誉也有迹可循。
虽说城头山的城市烟火在存续了2000多年后消失,但在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内,一粒粒出土的稻谷、一道道城墙断壁,在众多游客的来往凝视中得到延续。
近年来,景区以古城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为灵魂,将遗址景观和周边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要素结合起来,配套了一系列体验产品、休闲项目、生态景观,形成了完整的游憩体系,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 湖南衡阳南岳衡山景区。曹正平摄
如果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农耕文化的代表,那拥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衡山则是历史文化的象征。
相传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祝融氏在此“击石取火”,播撒光明。千百年来,名山之光耀古烁今,留下“文明奥区”之美誉,祝融圣火,也因此成为南岳独有的历史文化“招牌”。
今年,景区先后推出“南岳七点半”、祝融音乐节、非遗展演、文化课堂、古风集市、天外飞仙等多种特色文旅活动,一改过去“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单一形式,让游客在穿行古今之间,得以真切感悟千年文化的魅力。
古今交融,共促发展。
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宁乡炭河里遗址、长沙铜官窑遗址、永顺老司城遗址4处入选。目前,湖南已成为全国十个文物大省之一,共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39处。
▲ 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彭昶摄
红色印迹续华章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被红色文化浸润过的韶山,自然是最炽热的那一颗。
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更因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蜚声中外。
国庆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在毛泽东广场,敬献鲜花,鞠躬敬礼;广场一侧设立的“一切为了人民”主题展前排起长队,成为今年假期韶山“打卡”新景。
夜幕降临,伴随着光影汇聚,在韶山核心景区南广场,声声浑厚的吟诵响起,阵阵掌声从“红五星”剧场内传出,这便是“红”篇巨制《最忆韶山冲》。
自去年12月25日公演以来,《最忆韶山冲》先后获得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被评定为湘潭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截至9月,共吸引了10万余人次前来观看,成为韶山红色旅游“新名片”。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彭昶摄
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韶山以红色旅游为“龙头”,聚焦红色主题,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打造红色名片,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
而这得益于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的建设红色旅游基地、首次在全国打造红色旅游铁路(韶山直达井冈山)、首次联合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首次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规划建议》,首次打造一批初心源红色旅游景区。
“五个首次”给了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底气。纵观全省,今天的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十八洞村、沙洲村等新时代红色地标热度不断攀升。
目前湖南拥有红色旅游区点310个,其中国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点28个、国家A级旅游区点57个。去年,全省红色旅游人数突破1.4亿人次、同比增长25%,综合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28%。
▲ 张家界武陵源索溪峪。吴勇兵摄
绿意盎然焕新生
从空中俯瞰张家界,陡峭的岩峰耸立于沟壑深幽处,细长的溪流穿行于石林峡谷间,云雾时而从峡谷间溢出、时而漫上峰林之巅,宛若仙境一般。
清晨,从张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区乘索道而上,气温随着海拔上升逐渐下降。穿行于莽莽峰林间,不远处,在海拔1520米高的悬崖上,一只由红色钢架、透明玻璃打造而成的“天空之眼”,引人注目。
下索道后,前往山顶观景台,一座名为“系马桩”的孤峰与“天空之眼”遥相呼应。这座山峰的海拔不多不少,正好是1314米,大自然的“爱情密码”在这里得到解答。
景区也特意为这份浪漫,制作了年轻人最喜欢的拍照打卡路牌,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留念。
▲ 张家界武陵源十里画廊云雾缭绕。吴勇兵摄
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张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坐拥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六张金色名片”。
今年年初,张家界从全省14个申办地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
围绕“办会兴城”,张家界全面实施了项目攻坚行动、风貌提质行动、旅游复苏行动、招商引资行动、文明创建行动、安全防护行动等,全力推进年内完工的11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计划投资78.09亿元。
如今,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张家界七十二奇楼开街试营业,世界首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剧场座无虚席,七星山景区悬崖温泉酒店项目顺利推进……张家界正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为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梅澜坊商业街。中建梅澜坊供图
夜色璀璨人间味
夜幕低垂,位于省会长沙的中建·梅澜坊街区,霓虹璀璨、车来人往。
梅澜坊街区全长1公里,是梅溪湖畔唯一的滨湖商业街,其兼具景观休闲、文创生活、音乐展会、创意市集、吃喝玩乐等多种游玩方式于一体,90%以上商户夜间营业,打开了市民游客夜间生活的新方式。
顺着摊位望去,大大小小数十个摊位一字排开,精致的文创产品、动人的民谣演奏、精彩的变脸表演……串起长沙夜晚独有的韵味。
“街区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湖畔集市、湖畔音乐等每月固定活动外,还有各类国风巡演、国潮打卡、非遗展会活动。”梅澜坊街区运营方负责人孟凌说。
街区围绕“24小时城市”打造规划,将烟火气和文化味有机结合,依托梅溪湖的自然资源优势,给消费者带来“湖畔漫游”的多元化夜间体验,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 湖南永顺县芙蓉镇景区。人民网 向宇摄
夜晚的热闹并不仅限于城内。城外,以湘西芙蓉镇为代表的小镇之夜亦是精彩纷呈。
去年12月,“湘西最美高铁”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高铁芙蓉镇站到湖南永顺县芙蓉镇景区,仅需10分钟。
星空之下,悬崖之上,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绝美的山水舞台中,融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实景演出《花开芙蓉》浓情上演,游人“夜游+旅拍”的新模式正成为点亮小镇夜经济的新名片。
湖南“夜经济”发展再传好消息。从湖南省商务厅、省文旅厅联合印发的《湖南省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促就业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到,湖南将从加强“夜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夜潇湘”消费场景、培育“夜经济”消费品牌、打造“夜湘村”旅游名片、拓展“夜经济”就业渠道等八个方面发力。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根据湖南旅游资源特色,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五张名片”,即以张家界等为代表的奇秀山水名片;以韶山等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以长沙等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名片;以南岳衡山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表示,“五张名片”的提出,既是湖南稳经济、转动能、促消费的战略选择,也是增强湖南旅游美誉度,塑造湖南对外开放新形象的重要路径,将成为放大湖南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 往期精彩 //
👇
央媒看湖南丨大湖之南:清波荡漾满洞庭
央媒看湖南丨湖南打造“五张名片” 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央媒看湖南丨长沙:在潮玩之城入“湘”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