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张善文:《周易》是用来算卦占筮的吗(上)

乾元国学 2022-10-31


有时,到书肆购买有关《周易》的书籍,往往会听到售货员用带点神秘的语调说:“这是算命的书,您要买吗?”可见,人们对《周易》的认识,有不少是片面地以为它只是作为“算卦占筮”之用的作品。


当然,这种认识也并非毫无依据,因为《周易》产生之初,实是“为卜筮而作”。但我们所要修正的,是此书虽曾被用来占筮,而其本质乃是哲学著作;也就是前文说过的,它是“以占筮为表,以哲学为里”。而且,仅就“占筮”一端来说,《易》筮的运用实有它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流变过程。因此,对这一问题也有必要作一番简要的解说,以使读者树立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一、先秦时期用《周易》占筮的渊源


在先秦时代,最为通行的预测吉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卜”,二是“筮”。“卜”是用龟甲或兽骨,将之灼钻穿洞,视洞沿的裂纹形状占断吉凶,随卜将结果刻写于甲或骨上(今存殷墟甲骨文即是),而没有预先编定卜辞;“筮”是用五十根蓍草,演算出卦形,根据所得之卦的卦象和卦爻辞来判断吉凶。


先秦典籍中,记载《易》筮例子最多的是《左传》和《国语》。这些筮例,所涉及的多是上层统治阶级问疑决难之事。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厉公生了一个儿子,想知道幼儿的前程如何,便请周王朝的史官占了一卦;闵公元年记载,毕万想在晋国做官,便用《周易》占了一卦;闵公二年记载,鲁桓公的妻子将要分娩,桓公欲知这个未来子女的吉凶,就占了一卦;僖公十五年记载,晋献公想把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妻,于是占了一卦;同年记载,秦穆公攻打晋国之前,为此占了一卦;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周朝廷内乱,周襄王逃往郑国,晋狐偃劝文公出兵送襄王回国,文公让卜偃占了一卦;成公十六年记载,晋国和楚国在鄢陵打仗,临战前,晋侯想预测战局的胜负,曾占了一卦;襄公九年记载,鲁宣公的妻子穆姜曾经设谋废除嗣君未成,被贬入东宫,临赴东宫前,占了一卦以问来日吉凶;昭公五年记载,鲁国的叔孙庄叔(名得臣)次子初生,为此占了一卦;昭公七年记载,卫襄公去世,卫国大夫对立长子还是次子为君的问题未能决定,于是占了一卦;昭公十二年记载,鲁国的南蒯想背叛鲁国投降齐国,为此占了一卦;哀公九年记载,宋国攻打郑国,晋国的阳虎占了一卦,以决定晋国是否要攻宋救郑。《国语》中类似这样的筮例也有一些,如《周语》记载,晋成公客居在周王朝,临将归国前,占了一卦;《晋语》记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出亡,想借用秦国的力量夺回晋国,为此占了一卦;又记载秦穆公收纳重耳,用兵力帮助重耳回晋,也让董因占了一卦。


从上面举的简单例子看,先秦时代《易》筮的运用十分广泛。那些上层人物,出兵打仗要占卦,生儿育女要占卦,幼主登位要占卦,嫁女娶妻要占卦,甚至出走叛逃、遭受贬谪都要占上一卦,以测前程吉凶。至于在占卦过程中,如何判断所问事件的得失利弊,则往往是因人而异,即占卦者并非绝对以所筮得卦爻辞的吉凶为吉凶,而是根据他自己对事件的分析并参照卦爻辞的内容作出自己认为满意的解释。譬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这样一段记载:


齐国的大夫崔杼去吊唁棠公之死,看到棠公的遗孀棠姜年轻貌美,遂生爱慕之心。这时,崔杼的妻子也刚死不久,便想把棠姜娶过来作继室。崔杼的手下认为不妥当,劝他勿娶。崔杼就用《周易》占了一卦,占得《困》卦变为《大过》卦。这是《困》卦第三爻六三变动所致。六三爻辞说:“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意思是:“困守在巨石下,石坚难入;凭据在蒺藜上,棘刺难践;即使退回自家居室,也盼不到配人为妻的一天,有凶险。”崔杼的下僚根据这则爻辞,认为是大凶之兆,绝不可娶棠姜。但崔杼对棠姜一见倾心,他解释说:“棠姜是寡妇,娶她没有妨碍;如果占得这一卦是凶兆,那凶兆早已在她死去的丈夫身上应验过了。”于是,崔杼执意娶了棠姜。不久,齐庄公利用到崔家的机会,与棠姜多次私通。崔杼知道内情后,大为恼火,就设计把庄公杀了,另立新君。第二年,崔杼和棠姜生了一个儿子。第三年,为确立家族继承人问题,崔杼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产生冲突,崔氏的政敌庆封乘机插手,杀了崔氏全家,夺取了他的全部人口和财货,棠姜上吊而死。崔杼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也上吊死了。在三年之间,崔杼由于娶棠姜为妻而酿成大祸,终于使崔杼整个家族彻底覆灭。


读了这个筮例,人们或许会惊讶,《周易》爻辞所断定的“凶”兆,是何等准确啊,可惜崔杼不听劝告,自取灭亡。事实上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就崔杼娶棠姜为妻而言,由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以及各家族之间矛盾重重的人际关系,故崔杼一旦娶了棠姜必然要引来许多难以对付的事端,也就为他最终败亡埋下了无法避免的祸根。崔杼的手下人就是清楚地估计了这种形势,才借着占卦所得结果进行发挥引申,阐述他们的看法。倘若崔杼占卦得到的是吉祥之兆,他们照样也会推衍出“凶”的结果来。因为《周易》哲学强调“变动”,吉可变凶,凶可变吉,这就为占筮者提供了十分宽裕的推论余地。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史籍中记载的《周易》筮例时,要具体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占筮者的思辨能力,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而避免陷入迷信的泥淖。


先秦文献中,《周礼》、《礼记》、《尚书》、《诗经》等均有对《易》筮的简略记载,但记载较多、较详细的则是《左传》、《国语》两书。可见,《周易》的筮法创立之后,即被长期沿用,至春秋时代仍十分盛行。至于用《周易》占筮的具体程序是怎样的呢?这方面的记录,最早的材料见于《系辞上传》。后来历代学者对之又有诸多阐说推衍,而南宋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所载一篇《筮仪》最为初学者所取用研习。下面即根据这些材料,略述《易》筮的程序和方法问题。


原载《周易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继承北大易学传统,义理与象数并重,通解易学正道。通过回归经典,通俗晓畅的感受《周易》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思想。“极深研几”、“穷神知化”对天道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天道以明人事,明体而达用


课程咨询:13716322500(微信同号)

课程详情请点击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

乾元国学

喜欢的话

请转发或点再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