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没有方向,她却总为我逆行
记者:林灵
编辑:蔡依佳
美工:刘婷婷、张力丹、王许哲
视频:隗梦绮
图源:受访者
排版:陈欣
校审:张逸芸、张浩
责任编辑:胡锡
缓慢又笨拙的路上
是她陪我们一起认识世界
迷茫又稚嫩的路上
是她陪我们一起奔赴未来
柴米油盐,碎碎念念
心有牵挂,岁岁年年
她用最平凡、也最频繁的守护
为我们织就一片灯火可亲
即使穿上蓝色隔离衣和白色防护服
她们心中的爱却未曾减少一分
今天,华小青进行了一场特别的采访
让我们分别从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的视角
感受疫情防控下的幸福和温情
这些文字献给所有正在过节的妈妈
一位母亲说:
“不曾后悔,但有时也会感到遗憾”
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已将近两个月。当我们在为自由受限而烦恼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那些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老师、工作人员中也有近两个月没有回到自己的家里?她们的家中也有等待她们归来的孩子。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她们还可以抽出短暂的休息时间向家里打一通视频电话;而有的宝宝甚至还没有完全断奶,她们只能夜晚望着天空遥想挂念。
商学院的李叶老师——四期7号楼的楼长,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这是第一次“缺席”。3月10号学校进入闭环管理后,李叶老师便一直留守学校。起初,她没有申请离校是为了配合学院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后来根据更新的疫情防控政策,3月26日她被派进学生园区做四期7号楼副楼长,3月30日晚又临时被安排做四期7号楼的楼长,从那之后便一直驻守着这栋学生宿舍直到现在。从最初三天睡在车里,到在办公室里支起行军床,再到入驻四期7号楼,不知不觉就过了快两个月。
所有的楼长都负责着楼里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事情,李叶老师也不例外。每天凌晨一点多入睡,三点半就会被提前设置好的闹钟叫醒,查看一下有没有收到重要的消息和通知;下次醒来便是五点四十分,因为六点十分就要出门去食堂帮助各楼完成早餐的配送工作,由此也开启了每日固定不变的循环——
统计抗原分发和自测的结果、统计订餐数量、搬运饭菜、分发物资、到东门为学生拿药、组织核酸检测、处理楼里学生的异常情况、在晚上十点前完成楼长清单和每日楼宇日报……她全心全意地扑在这些琐碎而繁杂的日常防疫工作中。
除了楼长的工作以外,她还是商学院的一名专业课教师,每周都有9个课时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所以,在处理楼内的各项疫情防控事务外,她还要挤出时间,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答疑,一天24小时排着满满的日程。
尽管如此,李叶老师也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当初驻守华政园的选择,依旧在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日常的防疫工作。她说:“留下来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挺有意义,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成长的机会。每天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看着她们整体状态慢慢变好,我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些成就感的背后也有淡淡的遗憾,作为一位母亲,李叶老师同样会为错过孩子的成长而感到难过。即使时间被纷至沓来的任务占据着,她对孩子的思念未曾因为忙碌而减少半分。“这么长时间没见到肯定是会非常想孩子,因为两个孩子都是我陪着长大的。我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他们这么长时间,这是第一次,闭环管理的时候弟弟都还没有完全断奶。”
李叶老师还讲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柔软心灵也时常被学生所触动,楼里学生对她所做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其实都记在心里,这些小确幸也让她在四期7号楼、在学校体会到“家的温暖”。“学生们非常关心我,喜欢偷偷放好吃的给我,主动帮我搬东西,很积极地配合我的所有工作,每个人见我都会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问一句小叶老师好或者小叶姐姐好,我觉得每天都很感动,这里让我很有归宿感。”李叶老师动情地说。
像李老师一样,校园里还有许许多多正在为疫情防控工作着的“她们”,同时也都是离开家人、离开孩子近两个月的母亲。在忙着工作的同时,她们也会牵挂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当下的时间因为满满的日程而“快进”,几乎没有给她们预留消化思念的空间。所有在“漫长”等待中许下的承诺,也只能等“妈妈回去后”兑现。
一个孩子说:
“齐心抗疫是我和妈妈的双向奔赴”
疫情防控的这些日子里,也有近六千人次的学生志愿者前赴后继,走上一线。他们的妈妈有着医护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等等不同的身份,却都在为上海的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校内,学生志愿者在负责消杀、引导核酸检测秩序、核查场所码的工作;校外,他们的妈妈也同样在负责消杀、从事核酸检测检验、分发物资的工作。
用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朱一丹同学的话来说,这是她与妈妈的“双向奔赴”。在闭环管理的第一天,法律学院的朱一丹同学便与其他5位研支团成员主动请缨,与各位团委老师、团学骨干们一同奔赴战疫前线。在校内疫情防控期间,她活跃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时而是重复着“保持两米间距”的食堂秩序引导员,时而是在操场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的“大白”。
当谈到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志愿服务时,她提到了在食堂引导购餐秩序的那些时光。研支团的同学不仅要完成每天六个小时的引导任务,同时分别是三个食堂学生志愿者的负责人。同样的点位,同样的工作,她总共坚守了十多天。朱一丹向华小青说到:“选择做防疫志愿者是因为,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之下,在校师生都面临着艰巨的防疫任务和压力,我就想为学校的防疫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理应冲锋在前,不言苦累”。
在校门之内,朱一丹同学在华政园抗疫的第一线。而在校门之外,朱一丹同学的妈妈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也正在上海抗疫的第一线——从负责给社区居民做核酸检测,到进驻方舱医院支援,她始终在为抗击上海疫情奔波忙碌着。
“从我记事起,她就是医院急诊室和补液室的一名护士。她非常符合我心目中一名温柔护士的形象,那个时候我常常和她打趣说:‘很多生病的小朋友都喜欢找你这个漂亮阿姨打针’。”在朱一丹的眼里,妈妈在工作中非常细致又充满耐心,对待问题总会体谅,从不抱怨;遇到压力也总能积极面对,很少沮丧。在对人对事方面尤其随和宽容,同事关系相处的非常好,从门卫保安、保洁阿姨到每一个科室的医生护士都很熟悉。
“在为人处事方面,她教会我如何宽容、温柔待人,总是教导我要乐观地看待事物。还有在思想方面,因为医务工作者这份职业的特殊性,也让我耳濡目染奉献精神和无私的大爱。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我才很喜欢做志愿服务工作。”原来,朱一丹同学坚定的选择背后是妈妈用爱浇灌的“独家记忆”,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也始终影响着她,指引着她。
“4月30日那天是妈妈的生日,在方舱的同事为她用瑞士卷做了一个蛋糕,她自己泡了一桶泡面当做长寿面,而我也只能在线上为她送上生日祝福。”朱一丹同学是本地生源,但为了配合学校的防疫政策,同时坚守在抗疫前线,从开学一直到现在都留在学校,如今也只能等妈妈挤出时间通过线上交流联络感情。当谈到当下最想和妈妈说什么时,她的回答简单却有力:“妈妈辛苦了,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校内校外,她们身处不同的地点;白天黑夜,她们都在为同一件事忙碌。像朱一丹同学一样,也许疫情当下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无法与妈妈相聚,但是在今天,遥寄的思念和满怀爱意的祝福一定能透过重重阻隔,到达彼此身边。
爱没有方向,她却总为我们逆行
一路跨越山海,披荆斩棘
将最温暖的守候带到我们面前
爱没有方向,而妈妈就是导航
让我们有前进的勇气
也有回家的方向
无论经历多少个四季
惟愿不负春晖
请相信
“小棉袄”也会努力成长为“防弹衣”
“皮夹克”也会变身为坚不可摧的“盔甲”
守护这份一路逆行的爱
祝妈妈们母亲节快乐!
✦ 听!这些青春的声音
END
感谢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