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床位“搬进家”,老人可在家享受养老院服务!上海市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机构名单来了→
市民政局介绍,养老机构现在可以把服务送到家,为市民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全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的机构名单如下,有需求的市民朋友可按名单上的信息进行咨询。
家庭照护床位是指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管理为支撑,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在家享受“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
家庭照护床位可提供机构式长期照护、阶段性专项照护、机构设施共享服务和家庭照护增能服务等四类服务。
上海市家庭照护床位
服务机构名单
(截至2024年3月)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早在2005年
上海就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
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
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
3%的老人到机构养老
显然
“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最需攻坚的痛点
一系列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眼前
家属工作忙碌
无法居家照顾老人怎么办?
谁来照看独自居家的高龄老人?
居家的非活力老人
医疗服务能送上门吗?
去年,东方网推出的系列专题报道《社区24小时》中,曾聚焦“老人居家养老”这一问题,通过采访老西门街道24小时为老应急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杨春花,探讨“老人在家享受养老院服务”的现状与经验。
老西门街道,一个标准的老龄化社区。街道的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5.8%。就在这里,关于养老,他们想做一点不一样的。
15分钟到家应急服务
7*24小时不间断
把养老院搬到老人家里
这是老西门街道24小时为老服务应急中心设立的“初心”,也是杨春花和她的同事们要践行的使命。
时值盛夏,家住大兴街92岁的钱奶奶,坐在家门口摇着扇子,静静等待杨春花的到来。因为儿子要“带娃”,年过耄耋的钱奶奶大部分时间成了“独居老人”,杨春花则成为了陪伴她最多的人。
量血压、测血糖……一整套标准的生命体征监测服务后,杨春花开始在钱奶奶家忙前忙后,除了擦窗、拖地板这些家务事,杨春花还拿出了专业的设备,检测家中煤气情况,检查应急铃是否工作,同时还通过睡眠监测带了解老人近期的睡眠状态。
“我身体不好的时候,小杨还给我烧菜、抓药,平时还一直陪我聊天放松。”说到这,92岁的钱奶奶动情地拥抱了一旁的杨春花,“小杨真的像是我的孙女一样啊!”
不远处,90岁的李奶奶正在家中喝着桑葚茶。因为几年前的脑溢血,李奶奶的半边身子并不利索。除了生活照护外,杨春花和她的团队定时还会给李奶奶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按摩。
“爱喝茶、喜欢听听沪剧……”杨春花的团队护理手册上不仅记录着李奶奶每天的健康数据,甚至还记录了老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家人的叮嘱等等诸多细节。这本“24小时照护手册”里,标准地记录着近百位老人的日常状况。
“小杨的团队把我的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照护,有爱心也很有责任心,我很放心。”3个月前,李奶奶的女儿在老西门街道24小时为老应急服务中心,定制了相关的服务。如今,她也成了这项工作的“自来水”:“科学的养护,贴心的服务,适中的价格,希望这样的方式能够可持续地推广下去。”
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这样全新的模式,既有暖心的支持,但同样也有不为人知的酸楚。
杨春花坚定地表示:
“有家属会戴着有色眼镜,觉得我们会虐待老人;也有老人也有抗拒的情绪,觉得我们是护工甚至是保姆,有时会提一些苛刻的要求。但再累再委屈,我们都会承受压力,服务好每一位老人,用真诚打动每一位老人。”
“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护理团队,是我们养老服务工作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姚恒衡向东方网记者介绍,老西门街道正在探索的相关养老服务包含五个“一”:即一个后台系统,一系列的智能、智慧检测设备,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护理团队,街道出台的一套政策和相应补贴,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
据悉,老西门街道推出的相关居家养老服务中,每项都有政府补贴、机构补贴和自费部分。“虽然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我们也希望能吸引到对养老工作有追求的人,一同参与进来。”24小时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海水表示。
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53.6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探索行之有效的居家养老模式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目前,上海普通家庭的居家养老更习惯于家人照料或是雇佣保姆等方式。老西门街道所探索的多方联动上门养老服务的模式,正在从不同的方向寻找破题之法。
政府补贴+机构运营
社区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
也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审稿:钱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