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年前,我在大学写下墓志铭

海军 益微青年
2024-08-24


从2011年创办宁夏大学支教协会开始,海军的公益之旅已经走了十年。


大学期间他见证了益微青年(EV)的诞生,写下了墓志铭:“我希望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我希望我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这段话激励着他发起了护苗计划、第二社区、西夏铁骑等公益项目,他将自己的公益理想播撒进土地。海军用“30年行半步”来总结自己的生活,这半步就是他终于找到了他在这个行业的真正使命,那就是阅读推广。


从乡村来,最后回到乡村,海军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了一代公益人的探索与追寻。


*本文为第二届西北青年公益论坛演讲,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各位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银川市兴庆区见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发起人兼秘书长海军,非常荣幸能够给西北优秀的青年们来做这样一个分享。


 我是谁 


这组照片共有6张,基本涵盖了我公益职业生涯十年的全部经历。


第一张是我刚刚考上大学,坐在我们家小山村的山头上,瞭望整个村子,默默地想:我终于要从这个地方走出去了,心底没有一丝不舍。


海军刚考上大学

第二张是我在大学期间创办了支教协会,因为支教协会的事去兰州参加一个学习,当时非常青涩。


海军在兰州参加学习


第三张是我创办了青苗社工服务中心,那是我公益创业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我在青苗社工的会场做总结。


海军在青苗社工的会场做总结


第四张是我在做筹资培训,全国飞来飞去讲课的一个场景。


海军在讲课


第五张是我在护苗计划产品推荐会和宣讲会。


海军在护苗计划产品推荐会

最后一张是今年我做益童读书这个项目时,给海原县75名老师做分享。


海军在给海原县老师做分享

这六张照片把我十年公益生涯基本涵盖了。


对于“我是谁”的描述,我大概是这么想的。曾经的我是一个来自于西北宁夏的农村子弟;我是一个大一就当上会长的支教协会的负责人;我是一个大三就创办了公益组织的公益创业者;我也是一个一毕业就推出公益产品的公益产品经理;我也曾是一个互联网的筹资官。


经历了9年后,第10年的我是一个投身于儿童阅读推广事业的阅读推广人。


 我与益微青年(EV)的故事 


我和益微青年的故事是由一块香皂引发的


这张照片在益微青年的发展历程里,应该是地位非常超前的。


当年和海军一起参加助力营的学员强子(左下角)
现在成了EV的总干事

故事发生在2012年。在2011年的时候,我和宁夏的木兰、海浪等人第一次在兰州参加了西北助力营(大学生公益骨干营会)的二期,当时还叫西部阳光助力营,因此结识了柚子。


后来我们宁夏的几位伙伴受柚子的委托,在银川承办了三期。


在银川办的这一期,和大家之前参加过的很多助力营或者培训是一样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叫做团建。我们小组当时团建时的名称就叫“益微”。


我印象非常深刻,当天团建结束后,柚子深夜敲响了我们的门,进来和我们说:我要创办一个公益组织,我要去推动中国青年的发展。


然后,在我们云里雾里的时候,柚子颤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了一颗香皂(西部阳光基金会的文化品),递给了我说:“能不能把'益微'这个名字给我,作为要创办的组织名称。


从此之后,益微青年在中国青年公益发展的领域全面开花,就有了后面一系列与大家相关的故事。这也是今天我们能够聚集在这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这儿相聚,未来可能还有下一个八年、十年。我们在下一个地方像这样时,总得去回顾我们当时的起点在哪里。


 我的公益职业生涯 


我想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是我的公益启蒙书,或者说是我正式开始认识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一本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这本书核心是说我们每个人,其实穷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宝藏,我称这种宝藏,叫使命。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去追求活着的使命。经过了十年,我个人觉得我寻找到了我活着的使命,这也是我今天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分享的原因。


另外,大家也可以询问自己:我有没有找到自己发展的、生活的、活着的使命?


我的职业生涯大概分成三个阶段。


 唤醒你的力量 


第一个阶段核心关键词是唤醒你的力量


2011年的时候,我刚刚考上大学,带着些许嘚瑟的心态回到了我的小学,我的母校。


进入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是熟悉的,唯独不再熟悉的是当时教我们学习的那波特别优秀的老师,全部被调到了县城和镇上好一点的学校。而我的母校就剩下了坚守的老校长,和其他几个只有中专,甚至初中小学毕业的农村民办教师。


进到班级里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地发现,尽管我从小学毕业,又上了七八年学后,回到农村,我母校的那张桌子上面刻的“早”字,依然是我当年刻上去的。也就是说,学校经历了七八年,教学设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我觉得既然我考出了这个地方,虽然我走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眷恋,觉得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但是我还是有必要去为我的家乡做一些事情,为曾经教育过我的地方去做一些跟教育有关的事情。


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之后,有一个大家特别熟悉的场景——百团大战,纳新。在社团招新的时候,有一个社团非常吸引我,它叫支教协会


加入后,我发现这家刚成立的支教协会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多专注于开会,专注于去做各种社交。


而对于支教,尤其是快到寒假的时候,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这让我非常着急,我不知道能做什么,人微言轻,我也不能做什么决策。


在这种迷茫的过程中,我偶然地获得参与柚子在兰州办的西北助力营二期的机会。营会中有一个影响了我后面十年的环节——“墓志铭”


它以一个向死而生的逻辑,去架构“你希望你死了之后,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冥思和回想后,我在小本本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希望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我希望我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带着这个想法,我回到了宁夏,开始正式地、大张旗鼓地、疯了似地传播我的想法。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里我特别想给大家说的一点是“吸引力法则”当你的磁场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一定可以聚集一波跟你具有相同想法的人,并且你们会高度地、非常志同道合地去连接。


在我大一第二学期的时候,我成功地接管了当时的团队,自己当了会长。


在这里我再分享一本书叫《行动改变生存》:你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可以改变你的想法、你的认知,以及你对自己未来的整体架构,也就是你的生存。


《行动改变生存》

之后我就开启了“要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一条路。


助力营期间除了“墓志铭”这个环节外,全国各个地方的优秀社团负责人的个人事迹和能力也让我触动特别大,他们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大学生还可以这么强。


而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益微青年一直是我对标个人发展和机构发展的标杆。


在后面两年我频繁地支教、高度地支教,大规模地做支教后,陆陆续续地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


支教人员每一批都在换,就会不断地让孩子感受分离和近距离的接触,以及我们到底应该拿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一个支教,它的标准、它的专业从哪里体现?


我记得当时有一篇非常让我们痛苦和伤心的文章,这篇文章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叫《叔叔阿姨请不要再来支教了》。


当时有一拨人在网上大肆宣扬支教无用论,核心想表达的就是大学生专业性不够,支教时间短,与当地相关方的联系不够,鲁莽地冲进乡村,破坏了那里的土壤。


对于这篇文章,我既有不公,又有被冤枉的感受,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却依然得不到认可,同时也有一些反思,们去做支教到底要去支什么教什么?我们到底要给他们带来什么?


支教作为青年人参与公益的一种重要途径,专业化也应当是青年人考虑的重要参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结合支教本身的属性,如何洞察儿童真实需求、提升服务专业能力和有效开展支教,是支教团队长久推动支教的重要思考点。


而支教最为重要的价值,也就是通过专业、有效的服务内容,让青年人因支教而成长,让儿童因支教而改变。



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们的团队开始重新去架构,我们是不是真的要从孩子本身出发?


 理想需要扎进土里 


于是就迎来了第二个,我的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这一阶段的核心是理想需要扎进土里。


大三碍于学校和大学生身份对一些公益行动的束缚,我注册了我的人生中的第一个机构——银川青苗社工服务中心,开启了我的公益创业的第一步。


青苗社工服务中心在成立后的几年里,干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的核心想法来源于我们还在大学期间的一些想法。


第一件事是开发“第二社区”儿童社区综合服务空间,基于城市儿童社区参与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空间,让城市儿童能在这个空间自主、自由、自发成长。


当我们带着想法疯狂投入时,我们其实就像一群理想主义者,有满腔的热血,但是现实总是会让我们重新去反思“理想到底怎么样才能够真正有价值“。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理想用更专业的、更有用的、更有效的方式去呈现。


于是第二件事,就是在注册了青苗之后,有了第一款项目,基于儿童卫生习惯的问题而提出。


跟广义的分享有异曲同工之妙(支教之后:一件小事做十年,我的所见和所感),我们的发现和想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维度之下,有某种神奇的相似之处他发现的是孩子的健康的问题,我发现的是儿童卫生的问题。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乡村儿童,卫生习惯非常差。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开始了第一个尝试,如何去设计一款能够解决当下儿童,尤其是乡村儿童的卫生现状和卫生习惯的项目或者说产品。当时没有产品观的逻辑,在后面我们提炼出来,这叫公益产品。


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尤其是我毕业那年,面临着找工作和继续坚持去创业的选择的时候,我坚定地决定去赌一把,去做青苗


青苗计划在那一年,联合了全国七八十多家社团,筹了大概七八十万。那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去尝试以一个社会人和刚刚毕业的毕业生的身份,获得的第一笔比较大的资金。也基于这个,就有了下一个我的职业发展的进程。


当时的护苗计划在全国做得非常热闹,它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大学生支教场景,结合乡村儿童实际需求,开发支持大学生团队有效开展支教的公益产品。结合独特的资源引进模式,采用众筹的方式,护苗计划快速在社会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这个反响带来了两个成果。一个是护苗计划进入了当时的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动的好公益平台。


第二个是我个人职业发展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拐点,就是腾讯2015年的99公益日


2015年到2019年这个时间,我基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公益的高速发展,并且在头部参与。


巅峰时期我们创建的西夏铁骑团队为全国的公募基金会、枢纽机构、社会组织累计下来的筹资应该过亿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个人的职业模式,从地上、土里开始变成了汽车、高铁、飞机,可是三年之后,我越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这不是我最终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理想的、有用的人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我始终得不到我最初加入这个行业的那种初心的回应。



在一系列的筹资和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我越发觉得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尤其是在公益领域,钱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根本的资源,真正需要的应当是价值观。


 30年行半步 


这就进入到了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我称之为30年行半步


这30年其实是从我出生的1990年到2020年,这30年的一个经历。


从乡村而来,最后回到乡村。因为乡村有了公益的参与和想法,有了公益的创业,也正是因为有了公益的创业,我开始有了后面十年的公益历程。


十年之后我重新回顾,发现在公益这个维度,其实我仅仅走了半步。这半步就是我终于找到了我在这个行业的真正使命,那就是阅读。


为什么是阅读?有那么多有价值的领域,有那么多有需求的地方,我为什么选择的是阅读?这与我个人的另外一件事情紧密相连——我孩子的出生。


当我重新反思机构的变革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设想:未来真正能改变农村孩子、能够让他们建立完全不一样人生的、能够让他们彻底地改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阅读也好,健康也好,卫生也好等等,最终我个人认为,让一个孩子或者说让一个人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他能够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中,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不管是去上大学也好,去餐饮行业做服务员也好,哪怕在村里面种地一个真正学习的人,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岗位里面不分贵贱。


这是我开始对于教育,对儿童,开始对公益最深刻的理解,真正改变人是让他找到自己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


所以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终于架构了整个组织后期所有的发展的一个定义,就是我们要成为一家专注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机构。


所以在这,我特别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可以去做很多体验,可以去参与很多的公益或者说志愿服务。


但最终你要清楚,真正能够推动你走向成功,能够挖掘你的使命的,一定是你的专注。


不要去频繁地,或者说过分地做尝试,不要过分地把自己暴露在特别虚或者特别繁琐的场景里面,你要不断去反思和深度地思考,你最终的走向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你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最后,想分享给大家一句近两年我不断对自己说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期待益微青年在未来能够支持和推动更多的中国青年成长,为中国公益培养更多的独立自信有担当的新鲜血液。


感谢西北青年公益论坛的邀请,感谢青年朋友们的聆听。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见益中心//

微博:@见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关于西北青年公益论坛 //

微辣青年海庆:用6只眼睛,看到公益的更多可能
瞬间永恒:第二届西北青年公益论坛全回顾

“所有尘埃向着光明的时候,便没有了雾霾”

队长故事: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做“擦星星的人”

「论坛后,我想说」第二届西北青年公益论坛参会者留言

支教之后:一件小事做十年,我的所见和所感



西北青年公益论坛(简称“西北论坛”)由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和兰州市安宁区云田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发起,旨在为西北地区参与、关注公益发展的青年人搭建一个能对话、开眼界、共参与的学习交流平台。


编辑:七七
责任编辑:哈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益微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