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半天的分会场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分享嘉宾共聚一起来和参与者们对话交流的点亮时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论坛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的嘉宾们针对台下踊跃的提问进行的分享以及他们对乡村夏令营的看法吧。1、如何通过影响女童继而改变其背后的三代人的命运?2、如何让公益活动的资讯走进较为偏远或封闭的山区?4、做美育或者做儿童阅读是否脱离了乡村孩子的实际生活?5、如何打破线上的局限,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当中?7、益微青年(EV)通过乡村夏令营更多是支持大学生的成长,而分会场嘉宾们所在的机构更多是支持儿童的成长,那为什么EV会作为组织方去组织起使命不同的这么多机构去做这次论坛?“想请问欧阳晨曦老师,我们如何通过改变乡村女童眼界的壁垒,去改变她们一个家族或三代人的命运?”我没有办法直接解答你的这个问题,但从我的视角、我的经历出发。首先我觉得女性不需要成为好媳妇才能旺三代,我们只要成为自己,就能够对社会还有世界带来非常大的价值和影响。几年前,我们服务过一位来自云南普洱,在昆明女子中学读书的女孩。其实春蕾班那个班的女孩都是来自云南偏远地区,因为成绩好考到这里。她当时参加完我们的艺术营之后,就一直做我们的志愿者,一直到今年。我当时问她,这个环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她说,她拥有了选择不一样的人生的权利。当她以这样的一个状态回到家乡,来到她的玩伴,还有比她更小的妹妹们面前时,她自身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榜样。她把她的人生活成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并且把它展示给了她身边的这些女孩。我觉得所有的改变不是发生在一朝一夕的,它发生在一点一滴,其实从我们每个人开始一点一点地影响,像涟漪一样,最后触及到这种像你说的更偏远的地区和没有办法走到的地方。但这不是一下子就传递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变发声的源头和推动力,所以我非常开心看到你一个男性会关心女孩的成长。我也想在这里呼吁和倡导所有人去关注女孩的成长,特别是留守的女孩。我们对所有女孩的关注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首先我们去看到她的需求,看到她的存在,就势必会有更多的声音,还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涌向这里,其实就是改变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当我们公益活动的线上宣传,乡村孩子没有机会直接看到,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走进那些更封闭的地区?”我们乡村笔记的团队尝试下来,其实最好的抓手是老师。特别是一些偏僻地方的老师,他们的流动性会比较大,所以我们会和一些马云基金会的乡村教师一起合作,挖掘这部分老师。通过他们去影响到周边的孩子们,然后再来报名参与到这样的公益项目,这是比较好的方式。另外一种方式,是和政府这边的合作,这可能会是更加通畅的,有教育部门来组织也会比较方便。“老师们好,我很好奇你们是如何去设计出这么有创造性,这么有意思的一些参与式活动的?”首先我是非常感谢自己在EV工作的这段经历,它给了我很多活动带领经验也教会我营会设计手法,这些知识像一个智库一样,如果我需要就把它调动出来;当我带着这些经验去看新的活动,更容易体会到它的设计初衷和带领要点等等,这种举一反三是对我很有价值的。
第二个有点不太正经的回答就是——多看综艺。最近我也在寻觅综艺里的能参与进来或是效果比较好的活动,我不会去照抄那个活动,但会去学习它的设计方法,比如说有竞赛、寻宝、挑战型等等,这个说起来比较方法论,但是去设计的时候,如果有这些储备的话,它会助一臂之力。
其实这两个方式都逃不过【积累】二字。有句话叫“先模仿,再创新”,研究和分析已有活动的原理并积累起来,需要的时候才会“灵感乍现”,根据需要运用在合适的活动设计里。毕竟“文思如泉涌”要先有一眼泉嘛。
我们为乐公益的品牌项目“加油!乡村夏令营”是以“乐+U”积极心理课程为主要内核的,这也被我们称之为“加油课”,它主要包含六个课程环节——评估、热身、主题活动、讨论分享、总结、喝彩。加油课则是围绕“五大力”——自尊力、沟通力、创造力、团队力、耐挫力这五大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来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乡村夏令营课程活动,我建议大家可以多挖掘志愿者的潜能,将课程活动放心地交给志愿者,信任志愿者的能力。就像我们“加油!乡村夏令营”,在“乐+U”积极心理课程六个环节框架之下,我们更愿意在培训期间为志愿者们赋能,让志愿者们在学会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以后,团队自行进行头脑风暴,采用“1(固定主题课程)+1(五大力元素之一)+X(志愿者团队特色课程)”的模式,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去设计孩子们喜欢的特色活动。
在这之后,我们每年都会将“加油!夏令营”的志愿者们设计的课程活动方案留存下来,做成教案集。随着这十多年“加油!乡村夏令营”的开展与积累,新加入的志愿者们也就会看到更多有趣的课程活动方案以作为参考。而这些经过“加油!乡村夏令营”志愿者实践以后的教案集,也会被一些乡村教师使用,用于平时开展班级的加油课。
“我们现在对孩子去做美育,有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那么我们做美育或者做儿童阅读是否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和生活?”我觉得美育是指向人的教育,美育能够很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看见自己需求和情感的方式,无论你的物质条件是富裕还是贫穷。
我之前读到过一个绘本,我觉得它还蛮能够去展示出我们想要的美育所能带来的价值的。
一个乞丐在路上被路人送了一束花,他把这束花带回了他破破烂烂的家。当他把那束花放在桌上的时候,突然发现桌子太乱了,配不上这一束花。于是他就开始去整理他的桌子,让桌子变得干净,从而能和花很好地搭配。但当整理完桌子之后,他又发现房子太乱了,这样不搭,然后他又开始重新去整理他的家。
就是这样,他一步一步慢慢地产生了更多的行动,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想要去传递的美育的力量。我们是希望让孩子们能够去发现和感知生活中很多很美好的东西,用美去激发他的内驱力,去向往、去产生更多期待和美好。
这样他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改变,这个是我们做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我也想回应一下关于“是不是吃饱饭,或是满足兜底性需求之后,才能做阅读和其他发展性需求”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预设,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乡村儿童还是县域高中生,他们在物质条件上是有欠缺的,这个预设我觉得需要检验。
这里可能需要一些观察和研究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这两年对服务的县镇高中生进行了一些系统性研究,发现TA们的物质需求、吃穿用度基本都得到了保障。而问题在于,现在的教育体系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和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
以阅读为例,有一些喜欢阅读的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支持,一些学生想读但对阅读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来自跟升学目标的不一致,来自TA不知道怎么读,来自“我也能读这样的书吗”的疑问。
可能更深一层的是对自由的恐惧——你能够对于某个文本有自己的理解是一种自由,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这样的自由是有恐惧的,有来自对内心的恐惧,也有自来对于外部环境的恐惧。
“我今天听了框框关于即兴戏剧的分享,我想把这个引入到我目前手上接的一个项目上,我想问怎样打破线上的局限,让小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当中?”挑战很多,但宗旨是“say yes”!你遇到的所有的挑战都会变成你可以把它玩起来的一个礼物。比如说我们在线下做活动,就只能在固定的空间里,但是如果你在线上,这意味着有50个人参会,便有了50个空间,所以它背后还是有空间的,那些东西都可以变成玩的部分。只要我们去转变思维,你遇到的挑战背后一定是代表着一些礼物正在涌向你。还有我想介绍一个我们的活动,“say yes”的思维是怎么转变的。其实我们今天来这里学习,听了这么多的模式,我们似乎总想去找到一个方法或者是答案,比如我回去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我可以准备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我可以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事情,都带着想要寻求答案的思维。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问题抛出去,让我们想影响的人开始自发地去想“可以怎么办”。我抛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故事,我们轻舟计划社群里面大概有300个人,这300个人要在21天里面做活动。其实对我们项目人员来说,你要是设计一个活动,在21天里面服务300个人,这其实是一个蛮难的问题。但我们其实啥都没设计,就问他们想干啥,谁想发起啥就干,然后我们再跟那些发起人们讨论这个活动怎么可以影响更多人,你为什么想干这个活动,甚至他们想做的活动都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系统化的设计,但他就是从他自己的喜欢和热爱出发,他用他真诚的心去表达。你抛了一块砖出去,谁愿意接上去就接上去的,哪怕你在第一次的时候只有两个发起人,你只影响到了10个人,但你下一次的时候就可以把这2个发起人变成10个20个,然后影响更多人。这不一定跟儿童群体完全适应,但底层思维是可以通用的。“想请问大家作为某个项目的总负责,或者说公益机构的总负责,对于至暗时刻你们是怎么度过的?”第一个方式是觉察,你遇到的至暗时刻一定是你过不去的坎嘛,你过不去的坎一定是有原因的。人是这样的,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情绪脑先发挥作用,我很痛苦、很暴躁、很失败、很挫败,我的人生是绝望的。有一个小的技巧,试着深呼吸,然后心里面去数数,先数6个,不够就数60个。原因很简单,那一刻会让你的理智回来,那个时候先觉察你是怎么去解读这个事情的。事情本身不会变,但是你怎么看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仅靠自己,你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不断地这样自我重复,你还是会很绝望,怎么办?第二个方式是朋友,我是一个社交很少的人,所以其实不会有太多的人会看到我。但是我跟每一个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交流都是很深入的。所以我身边有一群死党,我们可能半年不联系一次,但是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在你的人生至暗时刻,他们不用打任何招呼就会围过来,他们会是个很好的支撑。
其实我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很少会遇到什么时刻被称作是至暗时刻,但一定有一些时刻是我觉得很难度过的。但今天在柚子、强子的分会场里面,他们讲到10年后再来看10年前的纠结的点,它已经不算做什么需要纠结的事情了。所以时间就是很好的一个衡量标准,当你在不断地努力去深耕这个领域的时候,可能慢慢地就会有流淌出来一些很重要的、要去坚持的、要去尝试的东西。“我认为EV是把青年人作为目的,儿童是作为方法,而其他做乡村夏令营的伙伴更多的是以儿童为目的,那为什么EV会想组织大家去做一个这样全国性大规模的乡村夏令营的讨论,你们想要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儿童的受益和青年的成长这两个方面EV都会关注。关于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只有成人改变了,老师成长了,他才会变得更好,家长成长了,才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假设孩子没有问题,他只是需要周围的成人营造环境,所以很多项目其实根本上都是成人问题。像钱志龙老师的UNSCHOOL就是从成人的角度去影响,这也是受到很多家长支持的原因。以上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在谈夏令营的时候老谈青年成长。如果青年不成长,孩子那边没法成长。然后反过来,所有为孩子成长做出的努力是志愿者自己也会带来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我们首先要抓住这个规律。第二个是为什么做这个论坛,其实原因非常明显,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做高质量的乡村夏令营。因为我们充分相信乡村夏令营的价值,它对孩子的影响,对志愿者的影响。在教育体制的结构当中,你想去影响孩子,影响大学生,这就是一石二鸟。但怎么能够把这事做好,就需要大家有更多交流,相互学习。回到大学生,其实整个乡村夏令营的启动和发源都是大学生自觉、自发地参与进来的,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钱理群老师的《论志愿者文化》。这本书里面回答了很多问题,解释了为什么一批批大学生下乡。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第四批、第五批,我们可能跟民国时代的梁漱溟、陶行知一样,为了推动中国的改变,然后在乡村自觉、自发地做很多教育实验。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就是让人们有自觉、有责任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力量,所以我们是谁?我们在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企业,也不是政府,我们就以自愿的力量去推动这件事情,它对这个社会的意义是巨大的。我们要肯定自己,志愿服务一定是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益微青年(EV)是一家支持青年乐享志愿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为青年提供优质的志愿机会与专业的能力支持,截至2022年累计支持了10000多名大学生奔赴乡村开展服务儿童的夏令营。心和公益基金会简称“心和基金会”,是2008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原名“心平公益基金会”),专注于0-3岁普惠早教、儿童阅读、大学生及青年公益三大方向,此外还有“明心桥”等公益项目,帮助儿童和青少年享有公平的阅读和学习机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其核心价值观是平等、诚信、廉洁。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是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深圳市陈一丹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在2016年发起,旨在为公益行业搭建深入交流、观点碰撞、智慧聚合、技术前瞻的平台,让行业内外更多关心和热爱公益的人士参与进来,携手共促公益行业的更多创新和高效创联。从2022年开始,除了每年5月20日的峰会主体活动,峰会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资助计划,通过支持公益伙伴开展常态化边会,针对某个具体公益议题开展研讨会,汇聚专家学者、实践者等多元主体共同探讨,进行议题扫描,共建议题社群,分享经验,讨论数字化时代下的挑战、需求及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长期专业发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