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障武汉防护服供应,从0到日产3万套这家企业是怎么做到的?

为缓解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不少央企、国企纷纷转产,从零起步,一大批口罩、防护服走下生产线,被运往武汉等地,为医护工作者保驾护航,发挥了央企国家队的作用。
在河北石家庄,新兴际华集团的际华3502厂原是一家生产军队军装等军需品的企业。从1月29日河北工信厅工作人员驻厂调研,到2月8日河北省药监局下发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从一套没有,到目前每天近3万套医用防护服的产量,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蝶变?近日,总台央广记者走进际华3502厂生产一线,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去探个究竟。


看似简单轻薄的防护服,
却是前线医护人员的“盔甲”

一套医用防护服,从生产原料进厂,到运抵武汉抗疫前线需要多久?又要经过哪些工序?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的际华3502厂。员工李斌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李斌一会站着,一会坐下,但手里的活儿却从来没停下来。


李斌站会儿坐会儿,一直坐着的话,肩膀会痛,一直站着的话,腿和脚也会痛,就只能不停地坐一会儿站一会儿,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



李斌的工作,是对每一套成型的防护服进行包装前的最后检查:蓝色的粘条是否严丝合缝?还有没有没有被遮挡住的针眼儿?这项工作,考验眼力,也考验耐心和细心。

裁片工序
但在李斌之前和之后,还有十余道工序需要操作。


周新立你做一套衣服,裁片工序就是第一道工序,这就是裁片,跑到这个位置以后,它进行结合……


先裁片制成上下衣,对上下衣的针眼儿用蓝色的粘条进行密封,再把上下衣进行连体、密封,装上拉链,将拉链一侧的贴边粘上双面胶,检查、包装……际华3502厂的生产车间内,每一名员工都盯着自己手里的活儿,他们清楚,这套看似简单轻薄的防护服,却是前线医护人员的“盔甲”,半点都马虎不得。尤其是制衣时机器留下的针眼儿,一旦没有被完全封住,那将是致命的。“密封”,也成了一套防护服最突出的特性之一。


车间班组长周新立重点就是一个粘条的工序,就是说起到一个密封的作用。所以说咱所做的防护服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在于哪?粘条的密封度,这是重点。


防护服说明书


董事长周长胜告诉记者,医用防护服使用的材料是聚丙烯,这种材质,使得向外可以透气,向内却“滴水不漏”。


周长胜这个材料是聚丙烯的无纺布,这是无纺布上面涂了一层膜,这个膜它向外气能出来,向里血液、水进不去,这叫阻隔膜。




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

每一个环节都在24小时运转着


繁忙的生产线后方,材料检测工程师蒋艳霞与其他人不同,她手中的防护服显得并不完整,甚至都是些随机挑选的衣服碎片。蒋艳霞说,她的工作,就是要随机对衣服布料进行水压试验。


记者:您正在做的是什么?蒋艳霞:测水。记者:测水压?蒋艳霞:对,这不是鼓起来了吗?后面打湿了,没有漏水。记者:您每天都要做这个工作?蒋艳霞:每天做好几次。


样子类似于一台奶茶封盖机,一片布料被上下紧紧夹住,带有压力的水柱从布料下面喷涌而上,大约15秒,布料上方没有渗水,就可以认定为合格。

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压试验



董事长周长胜这个水是往上喷的,钻不出来就行了。



从石家庄出发,这些防护服要运送到北京市房山区进行辐照灭菌,在符合国家标准之后,由铁路运送到湖北武汉等地。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环节都在24小时不停的高速运转着。

生产车间


周长胜我们交给国药系统收储,收储之后,到北京消毒灭菌需要6个小时,然后他通过北京站发中铁到达武汉,估计有24小时,武汉防疫指挥部进行分发,分发到各医院。


从0套到日产近3万套,

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


如今,从3502厂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已经可以达到每天约3万套,而其所属的新兴际华集团每天生产约4.5万套医用防护服,占到了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从一套不产,到日产近3万套,际华3502厂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但谁也没有想到,最开始用来确定版型的那一套医用防护服,还是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河北省胸科医院借来的。


河北省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处处长范瑜要设计版式啊,还有结构……


员工在紧张工作


恰恰是这套“借来”的防护服,让河北生产医用防护服的脚步开启了“加速度”。从原料调配、到物流运输,处处都有协调联动的影子。为保障原料聚丙烯的持续供应,河北省工信部门从省内和省外各选择一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订单。

河北省工信厅际华3502驻企特派员李剑山东现在每天是给咱们5吨货,那么沧州那边是给咱们6到7吨货,咱们车辆是每天晚上发车去那拉,第二天早晨拉到,保证咱们第二天白天裁片工艺能够正常开展。


员工在整理制作完成的防护服


工信部门聚焦产量,药监部门则紧盯质量。与普通服装不同,一家骤然转产的企业如何保障每一套防护服都能达标?河北省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处处长范瑜说,服务要从优,但监管要从严。


范瑜企业对医疗器械质量的控制有一个逐渐学习和逐渐提高的过程,我们派驻专门的人员指导他们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用于特别是疫情一线的防护服,质量是第一的,一定要保障质量。




总台央广记者:杜震、王志达、郭淼

新媒体编辑:孙雪



更多新闻:


老公举着那两行字的画面 每天都在我脑海里闪现 | 天使日记

小蔡医生想要的呼吸机,到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