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朗传奇:如何成为苹果的设计灵感?

2017-03-15 陈中天 爱范儿
今年的 IF 设计大奖在德国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晚揭晓了获奖作品。当中索尼一款黑胶唱片机 PS-HX500 位列金奖其中。切面光滑,流线优美。得益于工艺的进步,如今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设计上非常高明的科技产品。2017 IF 获奖作品但这也是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科技产品的模样。放在 50 年前呢?50 年前的唱片机会做成什么样?这款设计于 1956 年的唱机 SK4 结合了收音机和留声机,作为最早的组合音响,典雅敦实、剔除虚饰,是德国博朗工业非常传奇的设计作品。在那个并不流行各种设计大奖的年代,博朗是工业设计史上永远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只属于 20 世纪工艺上的胜利20 世纪,德国工业设计一直走在世界前沿。博朗作为德国工业设计先驱,最开始只是生产收音机元器件的电器公司。随着 1937 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的亮相,博朗荣获了“留声机特别成就奖”。在当时,公司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当时德国家用音响领域中的佼佼者。博朗在 1950 年发布了第一把电动剃须刀 S50,历经二战的残酷,创始人 Max Braun 在重建工厂后推出的 S50 史无前例地将振动刀具与超薄钢膜结合在一起,完全革新了剃须体验,其独特的振动式刀头设计一直延续到今天。长达七十多年里,博朗剃须刀始终是最受欧洲男士青睐的剃须刀品牌,至今已在世界各地卖出超过 5 亿把剃须刀。打开博朗的官网,产品图同样是主打的剃须刀。但手动剃须刀一开始是吉列公司先推向市场的。经过商业操作,吉列在 1967 年取得了博朗的控股权,后来全部收购了博朗。然而,博朗公司为人称道的除了剃须刀,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工业设计风格。这个风格深深影响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大师。而这一切必须从主导博朗产品设计 30 年的设计主管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说起。20 世纪中期的博朗,产品涉足各个领域,除了消费类的家电和工业领域的设备与线路图,甚至还包括货架等生活常用品。那个时候博朗公司旗下设计人才辈出,这当中,著名的德国工业设计大师 Dieter Rams 发挥了不可取代的核心作用。那时的博朗有多强盛,参照八十、九十年代的索尼就知道了。二十世纪中期的工业产品,从汽车到家用电器,主流多用曲线,追求圆滑效果,为此不惜增加符合审美潮流的视觉元素。千篇一律的外观中,你能一眼就能认出博朗。博朗的设计放弃了对曲线的大范围运用,多用简练的直线条,矩形直角造型,配合浅色主色调,使得产品整体感觉清新淡雅,非常干净利索,在当时的科技博览展中常常让耳目一新。博朗 SK2 收音机。这款诞生于 1959 年的收音机是工业设计史上绝对的经典,外形设计简约,完全符合包豪斯风格,在后来的收音机设计中,基本都采用这种款式,这款设计也奠定了博朗在电器行业的地位。博朗 PC 3-SV 唱片机。用色克制,精致的机身上传递一种几乎算得上简陋的笨拙感。构件少得让人怀疑是否为原型作品。

1971 年 ET33 袖珍计算器推向市场。时至今日,它仍然公认为非常成功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产品。我们熟悉的凸面半球形按键为全球首创,并且一直流行至今。这一设计同样被往后 30 年的手机计算器界面所借鉴。


Dieter Rams 是坚定的“形式服务功能”主张者。简洁的目的,不为美观,而是为了实用。为了平衡两者的矛盾,一般处理都是在产品处提供用户相应的按钮。但对于功能复杂的电器来说,在有限的面板容纳众多按钮一直是设计师头疼的地方。这让人想起了几年前我们见到的所有电视遥控器。密密麻麻的按钮,难操作,功能确实又太多。而博朗的设计,大幅优化了功能次序,注重整体布局的安排,甚至在旋钮按键的大小和颜色上,做了精心的使用暗示。将 SK4 电唱机和 T-1000 收音机的细节放大来看,可以看出 Dieter Rams 是有做过主观上的取舍的。这非常符合 Dieter Rams 提出的设计理念“Less,but better”。德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在 20 世纪同样主张“Less is more”,即极致的简约主义,两者中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而后者的这句口号深深影响了当前整个设计圈的理念。有趣的是,加入博朗前,迪特·拉姆斯同样是一名建筑师。进入 70 年代,博朗设计更加前卫,哪怕今天看来不失优雅。博朗一直想做的是“超越设计” ——根据用户体验来审视产品。所有的所有,都源于博朗品牌永恒的宗旨:设计改变生活。在 Dieter Rams 执掌博朗设计的 30 余年,博朗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其中一些作品一直是世界上著名设计专业院校的示教。进入 21 世纪 17 年了,人们仍然会为那个一如既往的简约高雅所感动。对内而言,Dieter Rams 的贡献是,使博朗成为一个十分重视设计的公司,这在后面逐渐成为公司极强的竞争力量;对外而言,其设计风格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我们能够在当今的很多设计中找出当年博朗经典产品的影子。

除了在北欧的宜家能找出一点设计味道,日本 MUJI 的设计顾问深泽直人也深受其影响,看看 MUJI 非常有名的壁挂式 CD 播放器。服装设计师高桥盾直接在 2010 年的春夏系列中加入了博朗设计中惯有的小字体和工业元素,这个系列直接命名为 Less but better。苹果的创始人丝毫不掩饰对 Dieter Rams 设计风格的喜欢,在一次展览中放出了博朗经典设计与苹果硬件的结合。仿佛无缝原生,重合度尤为惊人。重来一次,再不当设计师进入 21 世纪,人们的消费视线从家用电器转移到计算机行业,博朗这些年的设计风格慢慢淡出消费者视野。但是 Dieter Rams 提出的设计十诫依然非常有借鉴意义。这些年世界剧烈变化,电子消费、智能硬件、全球化、本土制造,消费者喜好更加多元,而设计也变的更加民主。“人们不再完全听信大师的理念与观点。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认知进行评判,每一件事都变得开放和多样。”因为这种改变,博朗不得不推翻传统路套去追逐变化莫测的人心。每款产品应该有更多个性吸引消费者,而一个理念下的产品难以实现长期的吸引力。

Dieter Dams 解释道:我更希望自己被称作建筑师。现在设计师太多了,所以我更希望被称作建筑师。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产品,太多的设计;如果我当年是这样的情况,我大概从来就不会走上产品设计这条路。90 年代,针对于全球化的市场开拓,博朗公司砍掉了众多产品线,对传统德国工业设计的重视也逐渐减轻。这期间,吉列的高层被频繁更换,而 Dieter Dams 也在几年后离开了博朗。私以为,这里面有着老一辈设计师对于这个年轻世界纷繁个性的不解以及坚持。只属于博朗的故事如今我们还能在海淘市场上看到当年的老机器,以及各地的博物馆里透过玻璃看看几十年前轰动一时的作品。今天我们再提及 Dieter Rams 的设计,以及这个人,往往已经与博朗的品牌难分彼此,以至于两者基本是同义词。而这当中还穿插了最关键的两个人:博朗兄弟。1951 年,创始人 Max Braun 于 1951 年突然逝世,他的儿子 Artur 和 Erwin 接管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博朗兄弟。作为工程师的他们,秉承父亲积累下的技术优势,继续领导公司开拓最前卫的产品。重要的是,博朗兄弟对产品要求苛刻的坚持,让公司经典作品层出不穷。1955 年,身为建筑师的 Dieter Rams 加入到博朗公司,仅一年,由 Dieter Rams 和另一名设计师 Hans Gugelot 合作的 SK4 唱片机横空出世,有机玻璃的运用让英国人赞叹其为:白雪公主之棺。博朗公司进入了全盛时期。如今我们见到的惊艳作品,多数推出于五六十年代。直到 1967 年,远在美国的吉列公司收购了博朗大部分股份,博朗兄弟被迫离开了父亲建立的公司。而 Dieter Rams 选择留下来。后来的一次采访中,有人问及苹果公司的 iPod 是否有抄袭嫌疑的时候,Dieter Rams 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从不觉得是抄袭,过誉了。Jonathan Ive 曾给我看过他的一个产品,他现在跟 Steven Jobs 做的事情与我当年同 Braun 兄弟一起做的很像。 这真是一个美妙的组合。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合,设计师是无法独自开始的,我们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和工程师。最好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半点前辈的光芒。在那些称得上是经典作品的背后,往往是心血坚持,也有惺惺相惜。倾注,伙伴,互造传奇。今天的我们不断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人来人往,而基业长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84o86cx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