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看!我们真的误会了猪八戒太多年...

2017-08-27 喜欢就点→ 896汽车调频

最近,我在研究一个问题。

一个既无聊又有趣的问题。

猪八戒和沙僧,到底是谁在挑担子?


说这个问题无聊,是因为拥有正常童年的人,经历过暑假和星期二电视停播的人,都知道是沙僧在挑担子。



 但有趣的是,这和原著里的描述,并不相同。书里最后一回,是这么写的:师徒回到东土,唐僧向唐太宗介绍八戒,说他“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后来师徒复转灵山,如来封八戒做净坛使者,说他“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

 

最初看到这里,我很奇怪。心想沙僧的领导眼神不好吗?他们为什么要把挑担子的功劳归到八戒头上?于是我回看全书,然后,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留意的文字——第二十五回:八戒挑著担,沙僧拢著马,径投西路而去。第三十六回:猪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拢著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径下高山前进。第三十九回:行者问:“八戒,你行李有多重?”八戒道:“哥哥,这行李逐日挑著,倒也不知有多重。”全书至少在15个回目中,有过17处关于八戒挑担的描写。

 

当然,沙僧也挑过担。书中有至少21处沙僧挑担的描写。但结合前后文能看出来,沙僧挑担,多属于帮忙性质。基本上是悟空不在,需要八戒开路,沙僧就挑一下。或者悟空在,八戒不在,沙僧就挑一下。又或者八戒挑累了,悟空又不挑,沙僧就挑一下。总之,他就是偶尔挑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86版《西游记》要改变人设,安排沙僧挑担子呢?是因为沙僧戏份少、缺亮点,所以想塑造他吃苦耐劳的忠恳形象吗?还是因为八戒好吃懒做,老是让他挑着担子会弱化角色的性格特征?

 

查阅了很多《西游记》题材作品后,我发现电视剧里的安排并无深意。事实上,编导们只是在简单地沿袭传统。往前看。1979年,李大玮设计的我国第一套《西游记》题材邮票中,是沙僧在挑担子。

 

1966年,何梦华导演的香港邵氏电影《西游记》中,是沙僧在挑担子。


 

1962年,赵宏本、钱笑呆绘制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中,是沙僧在挑担子。


 

1960年,杨小仲、俞仲英导演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还是沙僧在挑担子。


 

而我能找到的,最早的《西游记》题材影像资料,是1941年,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导演的中国首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在这里面,依然是沙僧在挑担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大家是受了谁的影响?是谁第一个让沙僧挑担子的呢?我想到,这个问题,应该从根上找答案。


于是,我搜阅了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世德堂本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这是现存的最早版本《西游记》,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绝大部分《西游记》原著,都是以此为底本编辑而成。全书一共有197幅插图,在仅有的3幅表现挑担画面的图中,都是沙僧在挑行李……


 

原来,这就是张冠李戴、猪担僧挑的始作俑者。再看之后,其他几版知名的,有插图的《西游记》。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白堂本《鼎镌京板全像西游记》,书中表现挑担的画幅不多。八戒和沙僧挑担,基本是一半一半。


 

明天启、崇祯年间(1621年-1644年),重要性仅次于世德堂本《西游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有插图200幅。其中,表现八戒挑担的有9幅。


 

表现沙僧挑担的有7幅。


 

可以说,至此,伴随着古本《西游记》插图的演化,猪八戒在取经路上十多载挑担磨肩的劳苦表现,逐渐地被喜欢自由发挥的刻工和画家们消磨殆尽了。这一系列强于文字的视觉语言,在经年累月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递着信息——挑担子的,是沙僧。挑担子的,是沙僧。

 

倘若活在小说里的猪八戒真有灵魂,面对如此状况,恐怕无可奈何。他能做的,也许只有身处灵山,远眺高老庄的方向,默默地对高小姐倾吐心语:翠兰,你知道吗?自那日一别,春去秋至、寒来暑往,这烈风疾雨,这长路重担,我总算风尘仆仆地熬了过来。

 

可世人误我,只道我仅仅是个好吃懒做的贪色之徒。哎,无妨,由他们去吧。好在人生百年,不虚此行。


来源:樱桃画报

被省委书记点赞的“天路”将给陕西带来这些

西安司机400多车费要不回,因乘客玩“套路”

误导逆行,西安交警:标线确实是我们弄错了

这位姑娘科目二已挂7次,练车时翻车180度…

万万没想到!酒店房间里最脏的东西竟是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