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年后,美国人终于在奥数赛上扳倒了中国人

2015-07-16 吴妍娇 外滩教育


一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刚刚公布结果,美国自1994年以来首次赢得中国队,赢得第一。尽管今年这支美国队,从教练到队员都有华人挑大梁的感觉,但细细研究他们赛前的集训营,不得不承认,他们“数感+思维方式”的学习法,的确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文/吴妍娇 编辑/吴慧雯


赛前数学集训营里的美国队学生


一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于本月13日在泰国清迈落幕。14日结果公布,也算是爆了个大冷门:美国队率领六名队员,以185分的成绩力压中国队的181分,一举夺得了今年国际奥赛的冠军。


有意思的是,此次美国队的成员阵容高度秉承了美国教育一向强调的多元化,首次以整齐的多种族阵容出战获得胜利。其中打头阵的是两名曾参加过去年国际奥赛的华人老将Allen Liu和Yang Liu,还有三名白人队员Ryan Alweiss, David Stone, Michael Kural和一位印度裔队员ShyamNarayanan。


而今年比赛最大的爆点,无疑是美国队在过去20余年的比赛中首次总成绩超过中国队,打破了中国队在国际奥赛中多年的垄断。


上一次美国队夺冠还是在1994年,当年的六名队员获得了大满贯的完美成绩,这项记录至今还未被其他参赛队伍打破过。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包揽奥赛的第一名,在过去30年里几乎赢得了三分之二的比赛冠军。不过多年来美国也持续地为奥赛输送国家最强的力量,近几年在排名榜上稳居前三的位置。


在美国参赛队员的合影里,华人孩子的面孔十分引人注目,一眼扫过去有一种都是亚洲人的感觉。


随着低龄留学变得越来越寻常,很多亚洲孩子去美国念高中,而且的确更容易选择数学或其他数理、科技项目作为他们校内外主攻的社团活动。但是仍然很难说,本届夺冠的美国队队员,都是那些在国内打下坚实数学基础的华人小孩,应该也有一些出自移民二代,一上学就接受美国式数学教育,并且亚裔父母多半比美国本土家长重视数理课程,这在美国也是公认的现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美国队越来越成熟的奥数集训营。


每年,美国队的参赛队员在正式参赛前,都会从由美国数学协会(MAA)举办的一系列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赛前的暑期集训营。训练营的官方名字叫做Maths Olympiad Summer Program,缩写就是 MOSP,但是大家喜欢管它叫MOP,直译过来就是拖把,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也就自然被称之为了Mopper,意思是拖地的人。


同往年一样,今年六月,包含6名队员在内的56名美国学生参加了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举办的为期三周的MOP。


2015美国队MOP班合影


设立于1974年的MOSP集训营是全美最高级别的高中数学夏令营之一。参加集训营的学员都是从包括美国国家奥赛和全美初中奥赛在内的各类美国顶尖数学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高分获得者。


虽然学员们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了集训营,但整个集训营的氛围却是一副团结合作的学院派风格。此次美国队的总教练同时也是集训营的主任Po-Shen Loh说,“我在学员们来到集训营的第一天就告诉他们,学员之间的竞争已经结束,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佼佼者。”


Loh是任教于卡纳基美国大学的一名数学家,出生于数学世家。看照片也是一张华人面孔,但在领英上看他的资料,应该美国出生、长大的。



美国奥数教练Po-Shen Loh


在多年以前也曾经是集训营的一员,并代表美国队参加过2000年在罗马尼亚举办的国际奥赛。自2002年起,他就来到集训营担任导师,直至两年前成为集训营的主管兼任美国队的领队。


虽然在今年的赛事中美国队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无论是集训营的学员还是导师都并不认为取得冠军就是终点。


尽管有应试目的,但Loh和其他导师都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算术技巧,而是尽可能将教学和学员们日后可能参与的数学职业生涯联系起来。


“集训营的核心是意识到我们拥有全美最具潜力的54名高中生,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Loh说。


和许多曾经的集训营学员一样,Loh将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Mathcounts)视为他爱上数学的起点。他认为类似于Mathcounts和奥赛之类的竞赛能够架构起高中数学和真正的数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高中数学题几分钟就可以解出来,而数学家却可能花费几年来解一道数学题。“国际奥赛是衔接二者的很好的桥梁,在这里你可能用了5个小时候来思考一道题却还是无功而返,”Loh说,“但是从五分钟到五小时的跨越却是异常关键的。”


Loh甚至还在训练营中设置“哲学”专题,组织学生探讨人生哲学问题,目的是,在这个数学集训营中达到一种“超越MOP”的目的。


这样的“奥数”集训营,实际上对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数学思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来参加MOP的学生都是数学领域内的佼佼者,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应用新学习的解题技巧,而正如美国今年的参赛队员Michael Kural所说,这些技巧是“解题的兵工厂”。


“你的兵工厂里的武器越多,你解题的几率就越大,”他说,“如果你有一堆技巧,而其中每一个都有解出题目的可能性,那么最终有一些解法很可能会奏效。”


说回数学奥赛本身。作为一项全球高中数学竞赛中的顶级赛事,现在每年都有100多个国家参赛,每个参赛国组织一个六人为单位的参赛队伍,每个参赛队员都要在为期两天的赛程中,独立完成六道题的测试,每一天都要在四个半小时内完成三道题。每道题价值七分,每个参赛队伍的分数就是每个队员的分数总和。


国际奥赛的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四类:代数、集几何、数论和组合。虽然懂得微积分和其他高阶的数学知识对解题是有用的,但奥赛的题目主要还是要靠有技巧性的解法而不是应用高级数学知识。美国队的华人老将Yang Liu就清晰地记得去年奥赛中的第五题:



“这一题我想了很久,”他说。“你必须随机地尝试很多东西,最终总会有解法是可以奏效的。”


而他的新小伙伴Shyam Narayanan也认同,“奥赛的主要目的不是测试大家的知识水平,而是测试用现有的知识来解题的能力。”


作为团队中唯一有过参赛经验的“前辈”,当两位华队员被问及他们有什么经验之谈时,他们笑着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静,在比赛时不要让任何事干扰到你。”但有时候说起来总是比做起来容易。新队员Narayanan就表示压力山大,“一开始我很兴奋,但马上我就意识到我肩上的担子其实很重。”


最后附上2015年最新国际奥赛的试题前三题,如果有兴趣,可以来测试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奥赛天赋哦。




外滩教育微社区“外滩吧”开通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参观、吐槽!


进入外滩吧-SAT群,请戳“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