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学霸教你轻松备考英语!再送你14个北大学生公认的学习好习惯

2017-03-01 学习哥 高中生学习

| 政策 • 信息 • 考点 • 试题 • 方法 |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高中生学习



高中就读于内蒙古,文科生一枚。考入北大。高考总分646分,包括加分20分。



所有有志于提高自己文科英语成绩的全国Ⅱ卷考生,对于其他全国卷覆盖地区的考生也有借鉴意义。



尽管根据近几年国家改革高考的风向来看,英语很有可能在分数方面近几年失去与语文、数学“主三科三分天下”的地位。但这只是一个改革动向,尚未发展为实践。况且英语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还是对它不能放松。那么英语的特点是什么?用最简单粗暴的话来说,英语的特性是“好拿分”。


为什么说英语好拿分?


一方面结合我自身的经验以及对身边同学成绩观察的回忆,语文的扣分情况最严重,120分以上可算是语文的高分。尖子生群体中,数学一般不会低于130分。而英语每年都会有超过140分。说得简单点,抛开语文不算,数学140分和英语140分的难度是后者比较低。当然只是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另一方面,从题型方面分析英语题目的难度。以新课标卷为例,英语试题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短文补全,作文等。前四项都以单项选择的形式进行考察,这意味着,一张英语高考试卷的大半部分都是单项选择题。


单选的命题形式决定了知识点考查的的固定性而非灵活性,也就是说,只要单词记忆全面,语法知识基础扎实,大半部分的英语试题对自己来说并不成问题。这是我认为英语“好拿分”的第二个原因。面对这么一个好拿分的科目,如果在这上面栽了跟头,真可谓大意失荆州。


总之,“英语在近几年内依然是主要科目”、“英语具有相对于语文数学‘好拿分’的特点”意味着我们不能放松对英语的重视。



①坚持不懈,培养语言感觉:


英语有一个与语文相似的特性——语境性和对语感的要求较高。就好比即使自己知道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但是如果学习和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还是方言,说普通话时一样会感觉生疏。所以在考试之前要保持对英语的“亲密接触”,这种“接触”最好是持久的,定期的,高质量的。


有些同学有时并不见长于语法规则的记忆,但是在做单选关于语法的题目时并不见得会比将语法书熟记于心的同学吃亏,他们的原因和做法一般是“多读读,读着读着,好像就觉得某一个选项更正确,更顺口一些”。这不少同学在做语文语病题的时候不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语感”是一样的原理。


那么又怎么解释“高质量”呢?这里所谓的“高质量”指的是接触的英语题目材料质量要高,做题之后的分析认真。如果仅是马马虎虎当然也有效果,但是同前者的收获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题感”这种感觉每门科目多少都会涉及,这是一条通则。


②提高兴趣,养成泛读习惯:


学习一门语言的高级境界无非是“熟悉”二字。再加上高考英语主要是以书面形式进行考察,所以对英语的阅读十分重要。有别于英语考试中对文本材料一读再读的“精读”,泛读要求快速,最多是把生词挑出来继续。这一方法对上条目标“培养语言感觉”有促进作用。通过泛读累积,既可以克服对“英语”的畏难心理,也可以在大量泛读材料中培养感觉。一句话,当你拿起一张报纸,中文的也读,英文的也读,而且是不假思索的开始读,无论你是否了解所有单词的含义,起码你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了。


关于泛读材料,我推荐纯英文的《China Daily》。


③改变心理,勇于“秀”出英语


根据边际效应法则,学习的进度在到达一定水平时,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会相应减慢。举个相应的例子来说,小学十天学到的新字可能是高中十天学到的几十倍甚至更多。但是这一套法则放在学习一门具有几十万单词量的语言中,在一定范围内至少变化是不明显的。高考词汇之后是四、六级,在之后还有更多高等级英语考试对单词的要求。所以多学一个陌生单词比多学一个陌生汉字来得容易。


既然已经如此,为什么不尝试添加一些趣味,主动挑战高等级范围内的单词?我经常和同学们展开这样的背四、六级单词的比赛,不仅感受到了竞争的趣味,同时也解决了很多阅读理解时的“拦路虎”。不要总觉得单词是为了考试而背,更不要存有“反正这个单词也不一定考出来,我就不背了”的心理,单词背会了是自己的,想怎么用都可以。


④行胜于言,说到就要做到


小到每个课间,大到寒假暑假,都是我们可以为自己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定计划的时间。不过我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往往发现,有人在假期第一天列出了详细的“假期坐席时间规划表”,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看书,几点到几点背单词几点到几点做数学题这样的,然而在把计划表贴在墙头的第二天,他们就把前一天的雄心壮志淹没在“嗯,这么早?再睡一会儿吧”或者“没关系,反正假期这么长呢”之中。假期是这样,平时学习会打什么折扣也就不难推测了。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any words。如果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高效的,目标明确的行动,再厉害的愿景展望和期待也终究是只能在风光给自己看。所以,定下目标之后一定要迫不及待而又保质保量地去完成,非如此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总之,“知道”只是“知道”,“做到”才是王道。如果实在是感觉困难的话,各位学弟学妹可以尝试只做一次——万事开头难,如果一次你做成功了之后,你会发现这第一次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我们对于一事物的印象是可以向“越来越简单”转化的——要么是因为它原本就不难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为难情绪太过根深蒂固,而你在第一次之后克服了这种畏难情绪;要么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熟能生巧,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有了计划,尽管去试试,反正不吃亏。如果不敢尝试,那就先做第一次。比方说在高考前一段日子我减少了做题量,每天固定2篇阅读+2篇完型,周六周日各一套卷子,严格掐表,请同桌监督。第一次做的很不好,但是我有认真总结并觉得如果能一一克服,下周表现一定会好。果不其然,第二周的减持情况就很不错,保质保量都完成了。在第二周的时候成就感也建立起来了,于是就慢慢做下去,直到高考前一周为止。


⑤积极拓展,用积累充实自己


这里就不是办法而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了,我们需要的《疯狂600提分笔记》。在高二和高三的时候,老师开始不定期布置背诵《疯狂600提分笔记》的内容并每周检查。《疯狂600提分笔记》是新兴英语教材。


⑥以师为友,积极师生交流


在这里说的“以老师为友”就是指——


听老师的话。到了高三,基本上班级配备的各学科老师都是有过辅导毕业班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十分宝贵,他们可以帮助老师判断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状况、学习优劣和心理状况,也可以指点我们在面临这些情况时的“破题”之法,从而使得我们自己也能明确自己现在的定位。因此,老师说的话基本都是经验之谈,可以认真汲取。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和老师有代沟,觉得自己的学习自己了解,老师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其实这犯了几个误区性的错误:

1.老师可能没有你了解你,但是你绝对没有老师了解高考;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真的不如老师站在一个“不是你”的“局外人”观察来得清楚。


总而言之,就是“听老师的话”。哪怕有些同学确实认为老师的课业要求同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完全重合,那也要先保证前者。当然,如果能和老师进行沟通,使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占有更大比例,也不失为一种好结果。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试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很多。


8.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标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均能增强。


9.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11.多与人交往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社交能够让思维更敏捷,闲聊10分钟后,人脑的反应速度迅速提升。


12.学一门外语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要比其他人推迟4年。学外语可以增加大脑海马体区域的灰质密度,增强人的记忆力。


13.跑步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跑步能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延缓记忆力的下降速度。跑步专家建议跑步采取“间隔训练”方式,即快跑30秒,再慢跑90秒,并重复6个周期。每周坚持做2次。


14.随身带个笔记本


好记性抵不上烂笔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表示,随身备个笔记本,每天上床前写好明天要做的事情,并按重要程度分为“必要”“重要”和“不重要”三个等级。按照优先权没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这样会大大提高处理工作的能力。


声  明 本文由高中生学习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往日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