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1



在5月11日晚的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第四届“畅议未名”校园提案大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今天我们向大家展示的是获得特等奖的提案组。


让我们一起听听特等奖的背后故事吧!


提案名称

TI AN MING CHENG


关于改善农园就餐体验的提案


自我介绍  

ZI WO JIE SHAO


孙景南: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6级本科生

范文颖:城市与环境学院16级本科生


比赛现场颁奖照片


关于提案

GUAN YU TI AN


参加提案大赛的时候,只是觉得农园拥堵的问题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并且是应该被解决的。但到底怎样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想好。可以说是“一腔热血”地报了名,没想太多。


比赛现场的展示环节


比赛现场的答辩环节


也正因为报名的时候没有想清楚我们的提案到底要怎么做,后面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也是幸运的,遇到了支持我们的各位经理和同学,被一个有点酷的点子砸中。结果这么好有点出乎意料,希望这份幸运也能为这个园子带来一点切实的改变吧。


我们最初提出的提案,在后来的调研、采访中渐渐被改的“面目全非”。尤其是问卷中看到同学们diss我们的提案,还是有点沮丧的。不过正是这些批评让我们不断思考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好几次在夜里潜入农园,去拍照,数地板砖和桌椅数目,记录桌椅摆放方式。当时满脑子都是农园的方案该怎么做。记得我俩去吃呷哺呷哺的时候,不约而同想到,能不能把呷哺呷哺这样的联排桌子引入农园,然后我们放下筷子就拿出本子来记录桌椅的尺寸。但是整套桌椅的空间不太好测量,于是我们把A4纸铺到地上量地板砖。当时也没想我们的动作有多奇怪,好在服务员比较忙,压根没注意我们。


最后的计算结果是替换成联排的桌子能够有效增加通道面积,但成本是个大问题。在某一个神奇的瞬间,我们忽然想到,把现有的桌子转个方向拼起来,不就和联排桌一样了吗!这就是我们二楼改造最终方案的由来。


改造前农园二楼北侧桌椅布局


改造后农园二楼北侧桌椅布局


由于这是个零成本的方案,所以我们希望提前试行一下,于是找到了餐饮中心的经理和农园经理。经理们都非常愿意和我们讨论我们的提案,并且当天晚上农园经理就安排工作人员帮我们一起摆桌椅。各位工作人员由于帮助我们试行方案而加班,在此向每一位工友表示感谢,真的很谢谢大家!


改造前


改造后


孙:在此我想讲一下我们提案的核心部分:长桌板方向有两块砖的长度;而因为有两个伸出的椅子背,短桌板的方向竟然宽三块砖。而两个桌子的椅子背间又夹着无法过人的半块砖,可以说是被浪费了。原本一列有五张桌子,加上中间狭窄的过道共长17块砖;当我们把所有桌子竖过来连在一起,仅占十块砖。这腾出来的距离不仅把主通道扩宽了两块砖,更是能再放一张占两块砖长的桌子。于是我们把原来的一列桌子全部抽出来加在其余的列中。这样东西向方向就腾出了三块砖的距离。然后把这六张桌子三三连起来,中间就又形成一条两块砖长的路。这样一来,不仅桌子列数由11列变成9列,还增加了长度,这样既可以抵消转动桌子带来的二变三,也扩宽了每一个南北向过道的距离。并且在增设了中间和北侧两条次级干路后,这些南北向过道就变短了,同学们选择道路的灵活性更强,有效减少了堵车情况。


由此,我们就靠挪桌子拓宽了主干路,增加了支路。


范: 我们在确定参加提案大赛之后直到决赛,几乎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去农园吃午餐。决赛结束之后我只希望能多去别的食堂换换口味。当然,农园二楼的改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还是会经常去看看的。之前有同学说二楼有的桌椅挤占了通道,我们马上过去查看了,发现问题已经解决,应该是临时情况,毕竟桌椅不是固定的,可能由于某些需要被挪动之后没有恢复原位,所以我们还是会经常过去查看。


我们组有两个人,合作很愉快,参加这次大赛会是我们大学生活中重要而美好的回忆。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感觉到,解决问题是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的,抱怨没有用,尝试去做一些改变,会理解很多问题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戾气也没那么重了。在试着去和多方沟通、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反思了自己之前对于一些事的抱怨,很喜欢决赛时一位选手说的话:“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大概是提案大赛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




新媒体编辑|马琳 郑明航

责任编辑|李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