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 台 盐 业 简 史。

2014-04-17 东台历史 微东台

东台地区的产盐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部分先民借沿海之利,煮盐自用并转售。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封其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于广陵(南京)立吴国,刘濞“招致亡命,吸海水煮盐”,并在东台设西溪盐场。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西溪设镇,为临淮郡(今安徽合肥)海陵县(泰州)属地。东晋安帝义熙七年,置海陵郡(郡治在东台时堰西一带)宁海县(县治设西溪镇)至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全国设四场十监,海陵盐监管理东台地区盐场事务,为十大监之首,岁煮盐六十万石,唐宝应年间,全国税利1200万缗,盐税600万缗,占税利之半。南唐升元元年(937)海陵监移驻东台场,辖南北八个盐场,南四场为虎墩(今富安)、小淘(今安丰)、东台、木并茶(今属如东),北四场为丁溪、南八游(今大丰草堰)、北八游(今大丰白驹)、紫庄(今大丰刘庄)。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海陵监移驻如皋,下设西溪、如皋、海安三盐仓,北宋名相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来西溪盐仓任盐税监。南宋增设何垛场、梁垛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朝廷财政收入2066749贯,盐钱15665615贯,占75%。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朝廷财政收入2156912贯,盐钱占1796911贯,占83.3%。元代,小淘场改称安丰场,虎墩场改称富安场。明代洪武五年(1372)设两淮盐运使司于扬州,下设盐运泰州分司于泰州北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泰州分司移驻东台场(分司官署在今东台鼓楼步行街文化广场址),泰州分司所辖木并茶、角斜、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十个盐场,均在(东台老政区)境内,史称“淮南中十场”,最高盐产量达225.8石。清承明制,清康熙五年,两淮盐税达全国税利64.5%,占三分之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东台建县时,境内有九个盐场,民国元年(1912),原有盐场裁并,撤销两淮盐运司,设两淮盐务管理局于扬州,下设两淮泰属盐务总场,十场并为五场,木并茶角斜并为木并角场,富安、安丰、梁垛三场合并,称安梁场,东台、何垛场合并称东何场,刘庄并入草堰,隶属两淮泰属总场(驻东台),民国二十年(1931)木并角并入如皋县的丰掘场,东何场并入安梁场,丁溪场并入草堰场,隶属两淮盐务管理局,抗战初(1938年)日军占扬州,两淮盐务管理局移驻东台,1941年抗日民主政府接管国民党两淮盐务,东台境内设木并富、东何、草堰三个总场,隶属于民主政府的淮南盐务管理局,每个总场下辖五个盐场,木并茶、角斜、富安、安梁、东台、何垛、丁溪、小海、草堰九个盐场,民国34年(1945年)木并 茶划属如东县、丁溪、小海、草堰划属台北县(今大丰)。东台境内为角斜、黑苴、三仓、曹丿、何垛五个盐场。隶属淮南盐务管理局(驻东台,今鼓楼街市公安局内),1947年8月,国民党的两淮盐务管理局移驻上海。解放后,境内有堤东、黑苴、临海(三仓)、洋东(曹丿)、何垛五个场,隶属于华东区两淮盐务管理局下辖的淮南盐务管理局,东台设县盐场管理处。1978年,建东台盐场,从事晒盐生产,至1987年停办。

东台地滨黄海,明清时为两淮重点产盐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淮南中十场产盐93873434(合1877430吨),占两淮30个场总产的47%,有“两淮盐税甲天下”之美誉。

盐品以散为上,熙次之(熙为解池)淮南盐熬于盘,其形散,淮北之盐晒于池其形颗,盐色有五,而淮盐之色三,曰青黄白。泰州分司诸场区中,丁溪、草堰盐微黄,青白者盐之正色也,最上者东台、安丰、富安、梁垛,上次有何垛、中等有栟茶,中次有丁溪、草堰、小海,角斜 。

悠久的盐业经济,带动了东台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wdt13655110705”是手机客户端“微东台”在微信上的官方发布平台,我们致力于更诚信、更透明、更公正的独特视角,让您的生活更精彩。关注东台就关注“微东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