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亳州这些新认定的千年古镇、古村,有你的家乡吗?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


近日,省民政厅公布了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亳州8地被认定为第八批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

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镇

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一、千年古镇名单11个:


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

合肥市巢湖市散兵镇

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

宿州市萧县永堌镇

阜阳市太和县双浮镇

滁州市明光市女山湖镇

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

六安市霍邱县河口镇

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

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

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


二、千年古村落名单21个:

(部分名单)

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安溜村

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

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赵屯村

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柴村

亳州市涡阳县马店集镇大罗村

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红城村

亳州市蒙城县坛城镇坛城社区

涡阳县丹城镇

丹城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周朝太子王子晋尝练丹于此,故名丹城,亦云古有一相王居此,曰相城(小国都),道教鼻祖老子曾在此练丹,故名丹城。汉将樊哙被封为舞阳侯时居于此,史曰舞阳城,亦为五羊城,后为舞阳县,三国时属临涣郡辖县,北朝时属蒙郡辖县。



丹城是革命老区,是原新四军四师的主要活动地,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八年,彭雪枫师长在豫、皖、苏开辟抗日革命据地,先后建立了丹城抗日民主政府和丹城区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丹城乡,设立丹城镇。现在的丹城虽原貌已改,但名胜古迹颇多,境内有“包河、新四沟、关撤、龟胶、泥袋府、将渡难、花山子与钓鱼台,九高十八诠等景点,包河公园占地二十亩,布局合理,乔灌结合,级落有效,花草相映,小桥风亭,水天一色,是与涡阳老子庙遥相呼应的游览胜地。 


谯城区牛集镇安溜村


安溜(苦县),“安”即平安、安稳之意。“溜”在水文上指汇合之水很快、很顺畅地流走,不会旋淤冲击而造成水患。又说因安姓人家起居河流湍急之处兴集而得名,是一个傍水而生的古村,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地势得天独厚,自古称之为风水宝地。



安溜古村是一处以自然田园和水流为依托,以道家文化、古村风情、民风民俗为文化内涵,以古桥、溪流、森林湿地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


减店村地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边陲古井镇,是被誉为安徽第一镇的古井镇政府所在地,生产全国八大名酒的古井酒厂也坐落在该村。



中国白酒博物馆位于亳州古井镇古井酒厂对面,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



涡阳县义门镇赵屯村


赵屯地处涡河之阳,西邻城父、义门,东望天静宫。春秋隶属楚国苦县,晋、隋之苦县改称谯州谷阳县,唐、宋隶属亳州真源县和卫真县,元、明隶属亳州城父县福宁镇(福宁镇在村东张老家)。清代赵旗屯堡直属亳州,1864年划归涡阳县。



在抗战岁月,赵屯人民保家卫国,英勇作战,穆寨青年穆学礼参加革命斗争,在河南竹沟任留守处参谋,掩护彭雪枫大部队东撤壮烈牺牲。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新兴建立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后备处驻扎涡北赵屯、前徐营打击日伪顽军,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留下“雪枫井”等重要历史遗存。



此外赵屯村还拥有赵屯玉皇庙、陈抟手植槐和陈抟古井、天梯、天街、天街南天门牌坊、天街茶馆、包公庙和包公井众多历史古迹。


涡阳县曹市镇柴村

柴村是曹市镇所辖的千年古村,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柴村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高柴,他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高柴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由于柴氏家族有历代先贤名流高道大德,柴村先民修建宗庙——柴村庙,祭祀柴姓历代先贤。同时有文昌宫,祭祀文昌帝君,有神农祠,崇尚自然农耕文化等。还有白衣禅林、望乡台、速报祠水牢等,由于庙宇历史久远,建筑精致独特,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柴村庙历史悠久,影响面广,每年的柴村庙会都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庙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们潮水般涌来,唱大戏,出鬼会,玩杂技,交流书画古玩,开展学术交流,祭祀先贤,进香许愿,展销农产品和特色小吃,促进了人文交流和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柴村的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促进了文明新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


涡阳县马店集镇大罗村

大罗村坐落在龙山脚下,涡包河岸旁,大罗村东北角长着一棵稀奇的古树。 古树春天发芽,初夏时开出芝麻粒大小的暗红色花朵,不久变成乳白色花絮。整个树型异常好看,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瞧,都让人叹为观止。



大罗人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更有责任感。淮海战役主战场在宿州的双堆集,离大罗村直线距离约二十公里,前线作战指挥部在大罗村设立后方医院。淮海战役打响后,每天都有伤员被抬到后方医院疗伤,伤员抬进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处理后,就被送到村民家治疗养伤,先后救治伤员达230多人。


蒙城县小涧镇红城村


红城村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现存内外两道城墙遗址。外城东西宽1190米,原土砌城墙宽7米,高3.4米,为夯土筑成,外有丈深护城河,城址至今清晰可见,北城墙高处尚有1.7米,护城河遗址仍存,东城河至今有3--4米深。内城长宽为外城的二分之一。城内有梁王刘纡“金殿”遗址、豫章王行台、刘金定演武场等。今天,红城为居民集居地,设立红城村。



红城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4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



蒙城县坛城镇坛城社区

坛城社区隶属坛城镇,是一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古城。坛城山,古称北冡山。城有三道城墙,内城墙周长1880米,现存内城墙依然可见,蔚然壮观。



坛城又属古蒙地,战国后期,楚国于此置蒙县,西汉改置山桑县。东魏置蒙郡,北齐废郡置蒙县。隋炀帝时又恢复了山桑县。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才改山桑为蒙城,并把治所南迁到涡河北岸漆园古邑。自汉至唐九百多年,坛城一直是县、郡的政治文化中心,故今蒙城源于坛城。此地先后称作“北冡”、“蒙县”、“山桑县”。


宋代以后称作“坛城”,是为了纪念守卫此地的南朝宋杰出的军事家檀道济。南北朝时期檀道济量沙唱筹,击退了强大的魏军,使全军将士和全城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全,山桑人民钦佩檀将军,感激檀将军,于是,把地名改为“檀公城”,后改为“檀城”,再后来写成“坛城”了。






编辑 昆玉
审核 | 紫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