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题:斯拉沃热·齐泽克 (一)| 为什么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语音+文字+视频)

黄莎莉 Shirley ART LIFE 2022-10-23

齐泽克谈CC电影(英文)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语原名:Slavoj Žižek,公元1949年3月21日-),斯洛文尼亚作家、学者,出生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黄莎莉试读2020. 10.13)

引言:
齐泽克激活了拉康和马克思的思想,他是“后马克思主义四健将”中最好懂的一位,其他三位阿甘本、朗西埃和巴迪欧更让人望而却步。《享受你的症状》是齐泽克通过好莱坞电影来分析美国大众文化,进而介绍拉康学说的一部文化批评著作。该书中,作者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该书是齐泽克在英语世界里风格化闪亮登场的著作,之前出版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5月版)过于理论化了。该书英文本首版发行于1992年,书中关于好莱坞电影的例子并不多,只有卓别林的《城市之光》、罗西里尼的嘉宝阶段电影、《歌剧魅影》、希区柯克和黑色电影。其中更多的例子来自哲学、各种侦探小说、布莱希特的戏剧和瓦格纳的歌剧。8年后第二版发行时,齐泽克加了一章,补充了希区柯克和《黑客帝国》的例子。该书的文风是基于拉康所谓的能指链,一个个看似精彩的论述段落永远在滑动,漂移,循环,辩证,如果不是受文章篇幅的限制,不会停止。如果仅仅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限定在研究的对象,那么齐泽克所说的悲剧——“我的理论看上去很流行、很大众,但是我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就会一直存在。

齐泽克在导言中说,该书的目的就是让大众注意到犬儒主义距离的无效。23年过去了,齐泽克的提醒更具启发性了。今天的敌人是原教旨主义者,而不是犬儒主义者。但事实上,这些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大V们是真正的犬儒主义践行者,他们在公共场合,在研讨会、大学讲堂、杂志、报纸专栏、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而在私下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家庭中,却作为社会机器上的一枚齿轮,服从权威。他们服务从资本或国家的权威或兼而有之。他们的经济来源提示了他们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在巨大机器上的。“为什么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来自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1845年),经历劫难,一封信总能抵达它的目的地。公共知识分子的幻觉在于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表演维度。他们是真的原教旨主义者,歇斯底里地要鞭打僵尸,让所有的人都服从他们提出的社会蓝图,实际上只相信一种声音是正确的,那是所谓的底线,其他都是谬误,而且无需讨论。这种立场和态度完全不是多元开放社会构成的基础,相反是其障碍。

1、文章标题:为什么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
2、作者: 斯拉沃热·齐泽克
3、语音:文本来源【原刊于《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 ,2014年第1页-37页,版权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所有】 
(黄莎莉试读2020. 10.14)


卓别林《城市之光》配乐「卖花女主题」

全文语音:

1)死亡与升华《城市之光》的最后一幕 (声音的创伤、流浪汉的介入、剥离)
2) 想象的、象征的、真实的(想象之误认、象征回路之一:元语言不存在、象征回路之二:命运与重复——真实的相遇)

《城市之光》剧照(卓别林主演)

1931年的今天《城市之光》首映,这也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片

卓别林电影《舞台春秋》经典片段

希区柯克《夺魂索》结尾

李谷一、罗天婵《啊野花》,1981老电影《扬帆》电影原声插曲
 

内容介绍:

本书是齐泽克通过好莱坞电影来分析美国大众文化,进而介绍拉康的学说的一本文化批评著作。书中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症状”--为什么一封信总是能达到预期目的,死亡和升华,为什么自杀是唯一成功的艺术,为什么每个行动都是一次重复……齐泽克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领域。他用黑格尔和康德来说明拉康,同时也用政治和大众文化来证明拉康。本书中,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

1931年《城市之光》剧照(卓别林主演)
本书目录:
修订版导言:从欲望到驱力……并返回
导言
1 为什么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涉及影片:《城市之光》《舞台春秋》《夺魂索》《扬帆》
1.1 死亡与升华:《城市之光》的最后一幕
声音的创伤——流浪汉的介入——剥离
1.2 想象的,象征的,真实的
想象之(误)认——象征回路一:“元语言不存在”——象征回路二:命运与重复——真实的相遇
2 为什么女人是男人的一个症状?涉及影片:《罗维雷将军》《德意志零年》《夺魂索》《一九五一年的欧洲》《火山边缘之恋》《惊呼狂叫》
2.1 为什么自杀是唯一成功的行动?
行动作为实在界的一个回答——《德意志零年》:言词不再责成——《一九五一年的欧洲》:遁入罪疚——《火山边缘之恋》:自由的行动
2.2 “世界之夜”
精神分析和德国唯心主义——现实的虚构——牺牲的魅惑
3 为什么每个行动都是一次重复?
《扬帆》《苏菲的选择》《舞台春秋》
3.1 超越“分配正义”
为什么钱德勒的《重播》是一个失败?——“分配正义”及其例外——牺牲:传统的和功利主义的——父亲……——……或更糟——重复:想象的,象征的,真实的——重复与后现代性——“或此或彼”翻倍
3.2 同一与权威
“在普遍中得到和解的例外”——辩证法的恶性循环及其剩余——同一与幻想——苏格拉底对抗基督——权威的悖论——“不可能”的施行——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的唯物主义颠倒”——拉康对抗哈贝马斯
4 为什么菲勒斯会出现?
《歌剧魅影》《战舰波将金号》《擒凶记》《后窗》《大白鲨》
4.1 实在界的鬼脸
“歌剧魅影”:一种幽灵学——作为客体的声音——从现代主义的症候……——……到后现代主义的物
4.2 肛门父亲的菲勒斯显现
肛门父亲——菲勒斯显现对抗菲勒斯能指——歌剧中的阶级斗争——启蒙的主体
5 为什么总有两个父亲?
《美人计》《马耳他之鹰》《天使之心》《狂想曲》《慈母心》
5.1 在黑色的起源处:受辱的父亲
妄想狂他者——重返“女人作为男人的症状”——从内德·博蒙特到菲利普·马洛——从菲利普·马洛到戴尔·库珀
5.2 挫折
“牺牲的牺牲”——挫折,阉割,异化——“主体的贫乏”——“停留于否定”
6 为什么现实总是多重的?
《惊魂记》《大河恋》《告别昨日》《后窗》《楚门的世界》《黄宝石》《迷情记》《窃听大阴谋》《黑客帝国》
6.1 存在着一种翻拍希区柯克电影的恰当方式吗?
希区柯克症候——丢失凝视的问题——多重的结局——理想的翻拍
6.2 《黑客帝国》,或倒错的两面
抵达世界的尽头——“真实存在”的大他者——“大他者不存在”——屏蔽实在界——弗洛伊德的风格——展现根本幻想
中英文译名对照

齐泽克谈人造性与你自己(中文字幕)

购买生活画店作品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话题:戴锦华 | 张爱玲的世界是一个为色彩所窒息、充满幽闭恐惧的世界(语音+文字+视频)
话题:戴锦华| “刺秦”变奏曲(视频+语音)
话题:戴锦华|  侯孝贤的坐标(视频+语音)
话题:戴锦华| 全球化时代的怀旧与恋物——《花样年华》(视频+语音)
话题:戴锦华|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视频+语音)
话题:《花木兰》豆瓣评分才4.7 ,刘亦菲演技这回被吐槽了!(中英文)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
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合作)
@微信shirleyhww入读者群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