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汇 | 中国建设者和非洲人民的碰肩
一线群像第4期
一带一路上的故事继续说,
碰肩,是埃塞俄比亚
最传统的礼仪,
用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他,是中成肯色糖厂在当地
聘请的项目保障医生,
时刻忧心的是
厂里一百多名中国工人的健康,
时刻铭记的是
中国援非医护人员的医术医德,
这是他和中成肯色糖厂
翻译杜工的碰肩,
也是中国建设者和
非洲人民的碰肩。
他的名字,叫阿斯查。
四月的阿尔法州,在不知不觉间又走进雨季。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当地聘请的项目保障医生阿斯查不禁一声长叹。面对连日来的降雨,他不由得担心肯色糖厂里头一百多名中国工人的健康。
阿尔法州地处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常年高温。四月的小雨季,便是该地区蚊虫滋生、疟疾流行的季节。由于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跟不上,防疫体系薄弱,多年来因感染疟疾而死亡的病例,一直居高不下……阿斯查没敢接着往下想,只是眼神呆滞地望着诊所外恼人的雨丝。直到杜工走进来,才打破阿斯查这股宁静。
杜工是厂里的中国翻译,这回是专诚来向医生道谢的。虽说现在勉强能下床活动了,但依旧脸色苍白、不带一丝血气。 就在几天前,杜工疟疾发作,一口气差点儿没上来。幸亏阿斯查的连夜救治,才捡回一条性命......
“笃笃笃”……“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这么晚了会是谁?”阿斯查不免心想。打开门,只见中方老钱站在雨里,神情慌张:“医生,杜工他——病重了,赶紧去营区看看吧!
没来得及掩上房门,更没来得及找把伞,就在雨里,阿斯查箭步冲向了诊所,挎上急诊箱,便和老钱直奔营区。
推开房门,只见杜工身体蜷缩在被窝里,一个劲地打寒战,呼吸也愈发显得急促。没顾得上浑身湿透的衣服,阿斯查连忙放下急诊箱,轻轻把头探到杜工的床边。当这位“老埃塞”转过头时,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挨得是疟疾。杜工年事高,本属易感人群,再加上脆弱的身子骨,若不马上治疗怕是……
叹气中,老钱将目光转向了这位埃塞医生。正是这目光交汇的一刻,阿斯查用力地点了点头,接过了中国工人生命的嘱托。
由于床矮,阿斯查只能半跪在地上给杜工量体温,测血压,听心跳……另一只手则卖力地在左腿的本子上记录检测结果。脸上,水珠子不住地往下淌,而此时,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
夜里三点多,杜工浑身发热、不断冒汗,阿斯查弯着腰,依旧半跪着,一勺一勺地给杜工进水,因为发热期身体极易脱水。从天黑到天亮,阿斯查一刻也没敢合眼,一直守在这位中国工人的床前。
第二天上午,当他离开时,眼里已布满了血丝。
这个雨季,厂子里挨虐疾的中方员工不在少数,大家都在阿斯查的悉心救治下慢慢得以康复。谁是昨天刚挨的,谁该拿药了,谁又该复诊了,阿斯查准记得一清二楚。每当中方员工向阿斯查道谢时,都会以埃塞最传统的礼仪——碰肩,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而这时,阿斯查总说:“要感谢的应该是你们的祖国啊!是中国政府帮助我们建起医院,送来了医疗器械,就连你们用的一些抗疟疾药物,也是中国政府援助的。”
▲肯色糖厂夜景
长期以来,受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埃塞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在中国援埃项目中,医疗卫生就是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打1974年起,中国政府就向埃塞派遣了医疗队伍,30多年里,这份关怀一直温暖延续至今。当阿斯查还是医学院学生时,就曾跟中国医疗队取过经。他说,在中国医护者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崇高的医德。
▲生产中的肯色糖厂
2016年8月,中国派出的第19批医疗队顺利赴埃,他们把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高的智慧、最新的成果也一并带到这个国家。数代的友好传承,不仅挽救了世界各地来埃人士的生命,更是成功挽救了无数埃塞人民的生命。
2015年年底,“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了“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就包括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计划中提到:中国和非盟就建设非洲疾病控制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且与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合作建设医药工业园区和药物制剂设施。
临走时,杜工向阿斯查碰肩致谢!
阿斯查意味深长地说:
“你们不仅为包括埃塞在内的
非洲国家送来了不走的医疗队,
也在向我们传承
永不褪色的救死扶伤精神,
还要为我们建立坚实的卫生防疫体系,
我应代表非洲人民和中国碰肩”。
(作者:中成股份埃塞分公司肯色现场 陈奕成)
作者:陈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