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的乱世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

喜喜 苏杭日记 2021-02-07
乱世佳人

Beautiful people in troubled times


序语


她们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其实,世一直是乱的,只不过她们独钟她们那个时代的那种乱而已。

当我们回想起一个时代,便生出笔墨各异的女子画像,纵横千秋万代,世纪风雨,却在遇见她们时心里一悸动。

在她们中,最如烟花般绚烂,却又比烟花寂寞几分的,便是那些民国乱世中的绝代风华。


民国时期上海《良友》电影杂志刊登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八明星的合影照片。


才女、闺秀、名媛、名伶、她们或画眉举案,或孑然一身,或心念家国情怀,或囿于倾城之爱。浮光掠影,她们徘徊在旧世的纷纷扰扰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般,书写民国的爱恨情仇。





1

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们对民国的幻想,既是浪漫的,也是战争的。她是建筑师,诗人,作家,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设计者之一。


她是太太的客厅里,智慧而独立的女主人,是梁思成的发妻,徐志摩心头的明灯,金岳霖的执念。



她是绝代佳人,可在美人之前,她首先是一个时代变革中的参与者。她说:“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林徽因3岁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其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时代的林徽因


1924年泰戈尔来北京时,林徽因,徐志摩都参与了接待。泰戈尔喜欢林徽因的可爱与聪慧,也将徐志摩这个“情圣”的一往情深看在眼里,他极力想促成这桩美事。


林徽因又何尝不知,只是她明白徐志摩已有婚史,纵使万般情难却,但她眼见着母亲的悲哀,不愿自己成为另一个女人悲哀的引线。


泰戈尔只能叹息——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和她一起攻读建筑学的梁思成。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佳人总是被才俊环绕,但林徽因深知自己要什么,她不会被虚无的爱情美感而迷惑,也许负了志摩之心难忍,但和梁思成一起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才是她渴望的生活。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调查工作。


林徽因清丽不必说,最难得的是她的端正,这股端倾泻于笔端,在她少量留存的字画中。


林徽因书 八言联


林徽因 水粉画《故乡》


纵使在流亡时期,林徽因也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当她已被颠沛流离的生活折磨得旧疾复发,她仍旧卧在病榻上,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



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国家危在旦夕,她心系于祖国前途命运。从前她诗中的恬静和婉约,也变成了迷惘和惆怅。



战乱年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被广为人知并加以保护。



他们夫妇对建筑文化的保护,超越了民族,是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的。二战美军轰炸日本时,梁思成划出京都、奈良和大阪,标出古迹方位,说这是古城,莫不能炸毁。


但令人唏嘘的是,他们保住了日本的古迹,却救不了北京的老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整个城市的古老文明气息即将一点点消散。当时梁林二人都和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争执,林徽因也因此病情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在一栋栋古楼渐次倾塌的过程中,林徽因也于1955年气郁而终。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她成为了传奇,也留给世界诸多遐想,她写下的诗句被传颂前边“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林徽因便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2

陆小曼



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她聪慧也多情,在历史的排列中,常被拿来与林徽因比较。在是非对错化为尘烟后,陆小曼充盈的才情得以彰显。



陆小曼的父亲在晚清考中举人,留学回国后在国民党政府担任重职,而她的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既深谙社交之道,也非常擅长书画。当她刚刚十六七岁时,就有一个法国人被陆小曼的油画吸引,当场付了200法郎,将画买走。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1929年,陆小曼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先后师从书画大师刘海粟,贺天健。虽曾是民国海上风头一时无两的名媛,却为习画卧薪尝胆,终有所大成。


建国后,她成了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陆小曼 《仕女图》


陆小曼《蝶恋花》


她的老师这样说起陆小曼:“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陆小曼《江南春色图》


陆小曼 《扬州楼台》


陆小曼擅长戏剧,她和徐志摩就靠在梳妆台前,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念,推敲。合作创作出五幕话剧《卞昆冈》。



上海妇女届的犒赏剧艺大会上,陆小曼和唐瑛合作演出《牡丹亭》中的经典一出《拾画叫画》,陆小曼是杜丽娘,唐瑛是柳梦梅,一唱一和,艳惊四座。


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扮演杜丽娘的陆小曼,身上也有着杜丽娘的叛逆劲儿,面对封建礼教,她仍然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陆小曼19岁因父母之命嫁给王赓,像她这样善于交际的名媛,却终日在家独守,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赓不解风情,很少顾及到家庭生活。


就在她为此借酒消愁时,徐志摩恰好出现了,才子佳人,志趣相投,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



这一个美丽,纯洁又娇俏的灵魂,抚慰了诗人心中关于未得之人的伤痛。陆小曼是那样勇敢,她不顾众人反对选择离婚,去追逐心中的自由与浪漫。


当徐陆二人在一片唏嘘声中定下终身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柴米油盐,陆小曼养尊处优惯了,后来更是沉迷于十里洋场,徐志摩不得不为了这个家身兼数职。


终于在一场争吵后,徐志摩负气离家,几天后,陆小曼便接到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噩耗。



这场变故来得太突然,它也成为了陆小曼人生的分水岭,陆遣散了佣人,不再外出交际,戒了烟酒,只穿素衣,从此便是作画与整理《志摩全集》。


世人多责骂陆小曼,认为正是因为她挥霍无度,徐志摩想节省开支,才踏上这班亡命的免费飞机。



“我和志摩的爱情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我追求的现世安稳从未有过,但我从不在意世人如何评价我。当志摩死后,我人生中灿烂繁盛的所有都不复存在。我爱烟袋里吹出的股股青烟,因为它使我暂时告别疼痛,使我麻痹,让我可以蒙眬恍惚中听到摩在我耳边为我吟诗。我把寂寞融进余生哀凉的画卷中,我想带着那幅山水长卷一同归入云里,枕着摩的肩膀告诉他:你的诗篇可以永流于世了,我终于随你来了。”


遗憾难追回,陆小曼的遗愿是想要与徐志摩合葬,却没有人愿意帮她完成。绝世佳人最后灰飞烟灭,只留一方空冢在人间了。




3

赵一荻



赵一荻,又名绮霞,因出生时东方天际出现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而得名。


她的父亲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代,历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还曾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并官至交通次长,为人耿介不阿,为官清廉。


而赵一荻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赵四小姐。



大家闺秀该学的,她一样不落,钢琴、英文、画画,她都擅长,健康活泼的性格,让人大加喜爱。虽是上流社会的官小姐,却不爱参加舞会,但有一次她被自家姐妹拉去赴宴,一露面便引得各家公子瞩目。


赵四小姐高贵大方,也特别懂得打扮,这也让她成为天津《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这期封面中,赵四小姐妆容精致,头戴遮阳帽,身穿白色公主裙,倾身侧望,这张照片让大家久久难忘怀,其中就包括当时《北洋画报》的股东,少帅张学良。


恰巧在那次舞会中,张赵相遇,在多人邀舞下,赵四小姐只应了少帅的邀请。一见钟情后,赵四小姐的人生被改写了。



那时的少帅张学良已有妻室,作为明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他,自是风流倜傥,但赵四小姐全然不顾,她只觉自己命苦,却从未想过为了世俗伦理而放弃心中所爱。


当时赵一荻也已有父亲所命的未婚夫,赵庆华知道自己的女儿和有妇之夫坠入爱河,虽痛心疾首,却仍旧对小女儿尽心尽力,他一手策划了“私奔门”,从侧面成全了女儿的痴爱,同时也放弃了官场大好前途,为自己教女无方而自惭,辞职归隐。



赵四小姐如愿跟了张学良,竟也得到了张原配的谅解,不过她并无名分,只是求得张学良秘书一职,只愿在他身边照顾他,赵四小姐虽进了张家大门,却也只能屈居在大帅府旁边的小楼。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成了历史的罪人。1933年,张被迫辞职,而赵四小姐不离不弃,相伴左右,无论这位当年风度翩翩的少帅此时如何落魄,或遭世人唾弃,她依旧用炙热的爱温暖着他。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面临的是十年牢狱之灾,一边要担心张学良的境遇,一边还要操持着孩子,生活的重击对这个曾经高贵的赵四小姐来说,已是雪上加霜。只是没想到,这风雨飘摇的几十年间,还能等来一桩喜事。



张学良的原配在美国养病,因无法照料丈夫,心里也认了赵四小姐,于是便来了一封离婚协议书,而这封信后,便是赵四小姐的正名之日。


他们结婚时,张学良46岁,而赵一荻也51岁了。



在台湾五十多年的幽禁岁月里,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正是在这期间,赵一荻出版了《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等著作。



张大千曾去台湾见到张学良夫妇,他询问起赵一荻的字画,这一问勾起了赵四小姐年少时的文艺心境,多年柴米油盐后,她拾起笔墨,在隐居的日子里,继续学画。



民国的女人,大多带着这样的气质,无论生活给了她们什么样的变故,她们也总能在精神上维持着一种体面。


初入90年代,张学良自由了,他带着赵一荻离开了台湾,侨居美国夏威夷,他们走进了光天化日,正要拥抱新的时代了。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赵一荻却病逝了,病逝前一个月,她为张学良办了百岁生日,尽管自己已经病痛缠身,仍旧坚持为爱人庆贺。



此后被人唤起,赵四小姐的名字也总和张学良挂在一起,但这应该让她高兴吧,大半生的路程,她走的再辛苦,也只为待在少帅身边。



她的墓碑上,刻着《圣经》中的诗句:“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3

蓝苹



蓝苹,真名江青,1915年出生在山东诸城,取名淑蒙。因小时缠过脚,所以她以后一生的步态特像罗圈腿。在上县立学校时,她因常和学生打架而被学校开除。后来她谈起这段经历说:“当时我发誓决不再让什么人欺侮我。”这表明,她已经把自己尴尬的社会情况转化为个人不平的意识,这实际上造就了她后来的“强人”性格。


19岁的江青


20年代中期,江青在济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继续受教育,改名为李云鹤。1929年她进了由赵太侔、王润生等主办的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京剧、话剧等。为了生活,她和一个姓费的青年结了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


16岁的李云鹤只身来到了青岛,结识了俞启威,两人相爱,很快同居了。俞启威是青岛大学党小组的宣传部长,经他介绍,李云鹤进入了“共产主义文化阵线”的圈子。1933年2月,江青经俞启威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俞启威被捕,李云鹤担负的掩护工作也从此结束。


江青出演电影剧照


她脱离了青岛党组织,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并易名蓝苹。同年10月,她被捕,两个月后被保释出狱。1935年4月,她进入了电通影片公司,参加了《自由神》《都市风光》的演出。1936年,转到联华影片公司,担任了话剧《娜拉》的主角。


娜拉这位“叛逆的女性”跟她性格极为相似,她成了娜拉的“本色演员”。1936年,蓝苹闪电般地和当时兼任电通影片公司杂志编辑和导演的唐纳相恋并结婚。婚后,蓝苹掀起几次情海风波,使唐纳死去活来,几度自杀,最后两人分道扬镳。


1929年夏,15岁的江青考入中国著名戏剧家


1937年8月下旬,蓝苹来到了延安。她一眼就盯住了毛泽东,并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近毛泽东,她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两人在毛泽东的窑洞里见了几次面,一起谈工作、戏剧、学习,相互频繁的接触,使毛泽东爱上了蓝苹这个年轻、聪明、热情、大胆而且美丽的姑娘。


蓝苹24岁,毛泽东已经45岁了。1938年8月,蓝苹接到了调令,从鲁艺转到毛泽东的办公室附近,任军委档案秘书这个美差。她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她的大山。


  1936年,22岁的江青与母亲合影


毛泽东与江青结合时,中央书记处作了有关规定,其中一条是:江青同志只管毛泽东同志的私人生活与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并不得干预过问党内人事及参加政治活动。毛泽东给蓝苹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江青。这个名字从意思到发音都很适合一个有野心、有诱惑力、迷人而且深不可测的女性。


江青确实开始担任起主妇的角色,按约法三章的要求,料理着毛泽东的健康、日常生活。1940年8月,江青生了个女孩,毛泽东十分喜爱,孩子的出生,使江青巩固了在毛泽东身旁的地位。


  1939年与毛泽东结婚后,江青的生活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毛泽东和江青浪漫式的婚姻生活到1942年后开始变化。渴求独立、有野心的江青是不甘于做一个家庭妇女的,获得权力是她的目的。1942年后,江青开始从谨慎的家庭主妇式的生活中走出来。


1947年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江青开始适度地参与了战争和政治。毛泽东还是严格遵守中央决定,不让江青参政、参加领导会议。对此,江青有气,但也只能放在心里。


江青在西柏坡


1949年全国解放后,江青只在党内担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的职务,很少有惹人注目的活动。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也不再和谐,江青一味参与毛泽东政治生活的做法使毛泽东对她不满。50年代对江青来说,是她在感情上受到毛泽东冷遇的时期。




4

孟小冬



她是孟小冬,民国时期一代绝世名伶。虽是女儿身,却扮相英俊威武,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中国第一女老生,人称“冬皇”。剧评人“燕京散人”更这样描摹孟腔:“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孟小冬舞台扮相


粉墨登场是老生,行头卸下是闺秀。有人说论姿色,一百位美人也比不过她。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正式出道,此后红透上海半边天。


“盖上海三百口同声说好,固不及北边识者之一字也。”对于当时唱京剧的人来说,京城才是“圣地”,1925年,18岁的孟小冬北上深造。



这一去,不仅让她成为风靡四九城的红角,更为她带来了那段倾城之恋。那时的孟小冬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扮起老生却有板有眼,而另一边,是已经名满天下的京城旦角梅兰芳。


在1925年的一次堂会上,两人合演一出《游龙戏凤》。孟小冬演皇上,梅兰芳演李凤姐,这一出颠鸾倒凤的好戏获得了满堂喝彩。



“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戏逢对手,却又相得益彰,梅孟二人,由此暗生情愫,谱写出一段梨园佳话。


那时,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元配王明华,续娶福芝芳。福芝芳是个厉害角色,坚决不让孟过门。孟小冬虽心高气傲,但心中燃烧的爱意却未曾让她退却半步。


1927年,梅兰芳与孟小冬成婚,接着在城东找了一间小院,取名为“缀玉轩”。梅孟二人在这里,度过了缱绻缠绵的四年光景。



最爱时便要朝夕相处,于是孟小冬脱下了戏服,不再登台唱戏,从此粉黛为良人。


戏迷们无不遗憾孟生的隐退,这样一位绝世名伶,何苦要名不正言不顺地屈居梅氏小院。直到一桩闹的满城风雨的枪击事件,让爱现了原形。



1927年 9月14日,位于北平东四牌楼的冯公馆内,几声枪响,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倒地不起。一个戏迷因不满梅兰芳“金屋藏娇”,断了孟的戏曲生涯,怀着满腔愤怒欲来找梅兰芳对峙,却不慎击毙了前来调停的张汉举。


梅兰芳痛失好友,死里逃生,但从此他便逐渐冷落孟小冬。孟小冬几次登梅门无果后,终于痛下决心,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连登了三天启事。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而后她再嫁的人,是上海三大亨里,名头最响,声望最高的青帮头目杜月笙。


晚年的孟小冬曾说:“我嫁给杜月笙,并不算嫁给一个最好的人。可我觉得,在爱情里,最好的人并不是那个英俊潇洒、腰缠万贯、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个尊重你、在乎你、舍不得让你受委屈的人。”



孟小冬除了是大家爱戴的“冬皇”外,书画才艺也颇好。她与书画大家张大千私交甚好,晚年也只有在和张大千相聚时,才会清唱几句。而张大千也曾赠孟小冬诗画,款称“大家”。在张大千为孟小冬题字的墓碑上,既非杜夫人,亦非梅夫人,而是孟太夫人。




5

李香兰



提起李香兰,很多人首先想到了的汉奸、日本人,她也曾成为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但人的身世无法改变,这也丝毫不影响她成为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她的一曲《夜兰香》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标志性符号。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从小的艺术天赋使她被“满洲电影协会”发现并包装成中国歌星加以推出。乱世中她风流尽显,演唱了多部电影主题曲,红极上海滩。二战结束后,她以日本人身份被无罪释放,遣返日本。回国后跨入影坛,70年代投入政坛,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病逝。



而歌曲《三年》则是李香兰在回国后拍摄的电影《一夜风流》中的插曲。1958年拍摄的电影《一夜风流》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讲述婢女葛秋霞与侄少刘道甫私订终身,珠胎暗结,惨被主人逐出家门,甫却移情别恋。二人的私生子不幸夭折,霞沦为玩弄男性的舞女,后更无端惹上命案入狱。甫得悉后深悔当年一夜风流,决苦候霞出狱照顾其余生。


我曾苦苦寻找这部电影的视频却未果,但从文字的蛛丝马迹中便悲从中来,《三年》歌词中那种苦苦等待的情殇、离合无偿的爱情煎熬,使我无所适从。


……

想得我肠儿寸断

望得我眼儿欲穿

好容易望到了你回来

算算已三年

想不到才相见

别离又在明天

这一回你去了几时来

难道又三年

左三年右三年

这一生见面有几天

横三年竖三年

还不如不见面

明明不能留恋

偏要苦苦缠绵

为什么放不下这条心

情愿受熬煎

……


1950年电影《丑闻》剧照,黑泽明导演,李香兰(左一),三船敏郎(左三)主演


文字的深度不在于华美,在于有深度,能给人以无尽想象的空间。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便可体悟。而由李隽清作词的这首《三年》直白但不流俗,故事于词,层层递进,不失表达。


我试着去揣度词中大意。词的开篇即以爱情中女性的口吻,道出独守空房的寂冷。肠儿寸断、望眼欲穿(思念之苦),等到回来(满心喜悦),算算已三年(感时光飞逝)。



自与君别后,夜夜思君,只盼君归。积攒万千情话,无处可说,却有君三年阴晴全记在心。


而后,想不到才相见,别离又在明天(再次失落),这一回你去了几时来,难道又三年(期望中更带着绝望)。从大喜到大悲,朱红倩影后,最后却是泪光点点,试问君何时再归?难道又是三年?


情到深处纵有爆发时,左三年右三年、横三年竖三年,层层递进中,由爱生恨,将情感发挥到极致,是爱、恨、怨的层层叠加,最后为什么放不下这条心?反问将内心其苦推陈到极点。



1958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李香兰与外交官大鹰弘坠入爱河,我想她是深懂得这种相思之苦的,不然在原声演唱中,她不会有只属于她的绝美演绎。


其实,纵观李香兰的一生也如这首歌一样,是苦难的一生。战后的李香兰在接受中国法庭审判时,在法庭唱起了一贯流行的歌曲,边唱边流泪,并鞠躬致歉,最后法庭上的中国人为她所感动,放她回国。很显然,李香兰无法改变的自己作为乱世佳人的命运,她所代表只是日本女性的凄惨一生罢了,但她在演艺事业的成就,是仍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6

张爱玲



说到民国的才子佳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文学史上开出的最殊丽的花莫过于张爱玲了。


她出身于已经衰落的曾经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父亲平庸无才还爱吸鸦片使得家境日益落魄,母亲则是当时的新式女性之一——勇敢与她的父亲离婚并和小姑子一起去了英国留学。


可以说她处于这种新旧之交的家庭中使得她的作品也有一种在黑暗中向着光明终究回归黑暗的一位。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追求新生活之后将她和弟弟抛给了不负责任的父亲。


而父亲和新娶的继母都沉迷于鸦片之中无法自拔,甚至连她想上学的费用都不想负担,有一次甚至打伤了她将她关在屋子里却不肯给她治疗。


后来小小的爱玲勇敢地逃出去到了母亲的公寓里,母亲其实经济也很紧张但还是坚持负担了她的学费。


张爱玲与胡兰成


她进入上海的一所教会中学就读并且发挥了文学上的天赋,开始在一些小报上发表故事,并受到了好评。可是好景不长,母亲决定出国又无法关照她了,她开始申请的本是英国的大学,后来出于经济原因去了香港的大学。


在香港的日子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灿烂的日子,她经常来往于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并且已经在上海小有名声,在香港她结识了自己一生的好友炎樱,虽然后来两人因为一些事情再也不来往了,但是在晚年她的回忆录中将炎樱视为自己一生的挚友。



在香港的日子欢快而充实,当时还有很多南洋人去香港留学,她结识了很多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人还将他们写进了自己的小说。比如当时描写香港的交际花的小说第一炉香中写了混血儿葛薇龙徘徊于各大交际场合追求浮华的故事。可是她的作品一直带有一股悲剧的意味,可能也跟她从小的生长背景有关,父母都非常自私也不爱她,她只靠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倔强和才华走了出来。



美好的日子总是十分短暂,后来战争来临的时候大家的告别都变得非常突然了。日本对香港开启了炮火,爱玲和当时的同学在香港一起躲避流弹、一起为伤员包扎、一起庆幸自己还活着的遗生。她回到了从小生长的故乡上海,继续着她的文学事业,而且还试着编了话剧。


1944年《杂志》月刊刊登的张爱玲


在她尝试各种事业的时候爱情也悄然而至,她后来的第一任丈夫当时在报纸上看到她写的文章就为此倾慕不已,亲自登门拜访。爱玲虽然对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一点戒备,但是他们相谈甚欢之后很快就坠入了爱河。即使男方还没和第一任妻子正式离婚她也还没有名分,她也在战火中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


描述这个令她心喜的男子居然是将自己比作低到尘埃里去了,可见爱玲对他的爱有多深。自古男儿多薄幸,更何况是那个才破除封建习俗不久的时代呢?她的丈夫爱她也爱别的女人,他谁也无法割舍。既然他无法割舍,只有爱玲自己割舍了。她在最后一次去寻他之后彻底醒悟,大病一场之后离开了这个有着许多回忆的国度,去到了遥远的美国开始了她后半段的人生。




7

阮玲玉



阮玲玉被称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是那个时代最耀眼女星。阮玲玉因为出演《茶花女》跟《故都春梦》,被人们认识,追捧。阮玲玉在当时非常火,一旦演出阮玲玉电影几乎是万人空巷。



所以,在后来阮玲玉自杀时候,轰动整个上海滩,甚至有5名少女,自愿为阮玲玉自杀殉葬。原因就是在她们看来,阮玲玉既然死了,她们活在世上也没意义。因为阮玲玉是她们的梦,是她们的目标追求!


实际上,阮玲玉小时候生活并不幸福,她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四处逃生活,后来到一个富人家里做女佣,母女两人这才安顿下来。



阮玲玉母亲很有远见,她知道一定要让阮玲玉读书,因为如果阮玲玉不读书,那么一辈子跟自己一样没什么出息。只有读书上进,才可以改变贫穷现状。


所以,阮玲玉母亲费劲心机,让阮玲玉进入当时女子学校学习。虽然阮玲玉仅仅上了三年学,但是这三年的时间已经足以让她改变。把阮玲玉从一个贫穷小姑娘,变成一个有教养有气质的美丽少女。



当时阮玲玉母亲工作的富人家里儿子,叫做张达民。这位可是一花花公子,当他不经意间看到阮玲玉时候,立刻被她的美丽惊艳,并且开始追求阮玲玉。阮玲玉经受不住张达民的软磨硬泡,最终跟张达民走到一起。但是,张达民的父亲不能忍受自己儿子爱上一个下人女儿,所以就把阮玲玉母女赶了出去。


而张达民本身就很花心,跟阮玲玉在一起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厌烦,于是就把阮玲玉抛弃。在这种无助情况下,阮玲玉参加电影学院,成为一名演员。



结果没想到阮玲玉当演员真是天才,她主演的电影受到万人追捧,很快红遍上海滩。不过,人出名是非就多。很快就有一位富商看上阮玲玉,并且成功跟她坠入爱河。


爱情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很久之后,阮玲玉才知道,原来那位富商有妻子,自己竟然是一个无耻的第三者。按说阮玲玉是受害者,那位富商隐瞒情况,才最应该受到谴责。



但是媒体舆论却几乎一边倒地谴责阮玲玉,说她不该如此。痛斥她道德败坏。最后,阮玲玉受不了这种压力,最终自杀身亡,临死前留下遗言,说“人言可畏”啊!


阮玲玉死得非常可惜,因为她其实是被舆论害死的。想她本来就是一个年轻姑娘,不过是因为几场戏而出名,但是最后出事,人们却都不站在她这边,不站在公理这边,只是一个劲数落阮玲玉。这就让阮玲玉非常失望。


要知道,当初骂阮玲玉的舆论,本来也没想到能够害她。不过人情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人们不过是满足自己口舌之快,就制造麻烦,把人害死。



现在很多明星,遇到的舆论压力也很大。不过他们跟阮玲玉不同,他们很多是故意炒作出来,就是想要制造热点,增加知名度。


当然也不缺乏很多明星,本来只想做好自己,却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最后被逼着做出很多不愿做的事情,他们境况跟阮玲玉相当。估计人只有到他们那个程度,才会真正知道,阮玲玉说“人言可畏”真正含义吧!





8

宋美龄



宋美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她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除了精通英语,还会说六国语言。作为丈夫的蒋介石曾表示,“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丘吉尔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宋美龄十岁便跟着姐姐宋庆龄去了美国,就读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此时宋美龄在思想、举止和谈吐上已全盘西化。


但快二十岁时,她决心从美国回到上海,为了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她还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系统学习。


1922年,宋美龄在一个晚会中结识了蒋介石,她出众的气质让蒋顾不得宋庆龄的坚决反对,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宋美龄,最终获得美人芳心。



成为“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战时,宋美龄亲自为军人缝衣


1943年,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到访美国,她穿着玲珑有致的丝绒旗袍,步履稳重地走上了演讲台,沉着而富有激情地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演说。



她说,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在场议员听罢无不深受感染,全体起立,为这位蒋夫人热烈鼓掌。



这是国际舞台上华人女性最耀眼的闪光时刻,宋美龄端庄大气的仪态与铿锵有力的发声,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严以自律,据说在宋美龄的官邸有一台小磅秤,她每天都要称量自己的体重,时刻保持着轻盈优雅的体态。


因为她钟爱旗袍,认为旗袍是中国女性美感的象征。她收藏了一千多件旗袍,在演讲台上,各种会议,宴会里,在爱人身边或是在军队战场,

旗袍一直是她的战服,也是她一生的精致体现。



宋美龄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她还有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音乐、绘画、宗教、体育,她在每一样事情里发现美和乐趣。


绘画是她一生的功课。上世纪30年代,宋美龄曾师从张大千,后来到了台湾,又随黄君璧和郑曼青学画。她废寝忘食地习画,功力也越磨越精。


蒋介石原以为夫人只是随手画画,只当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兴趣,却没想到宋美龄越画越痴,他也常常拿出夫人的画邀友人一起欣赏。



宋美龄的画笔法成熟,但第一夫人公事繁忙,哪有这么多时间练习呢?有人说宋美龄的画是老师曼青代笔。


宋美龄知道后,邀知名画家一起共进晚餐,而后当场作画,一笔一墨,意境跃然纸上,在场看客皆叹,也再没有人怀疑蒋夫人画艺了。



宋美龄还写得一手好字,字迹清丽俊秀,笔格清雅。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走他乡,晚年独自定居美国,日子过得安静恬淡,有时驱车到曼哈顿参观画廊和艺术馆,有时画画或写毛笔字,而固定的事情便是每周都要去教堂礼拜,宗教是她永恒的精神支柱。而她那些创作完成的作品也决不会出售,也不会拿出来赠送亲朋好友,而是交给侍卫保管起来。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作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宋美龄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她十一度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价她:“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她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9

更多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女人的美,常常附丽于他人的目光。而我们心里神往的民国美人们,她们用独立,勇敢,智慧,见证时代的魂魄,而我们也穿越历史迷雾,见到美人的底气。



夏梦-金大侠的梦中情人



张乐怡-宋子文夫人



郭婉莹-永安公司郭氏家族四小姐



胡蝶-电影明星



严仁美-民国名媛



上官云珠-演员



周璇-歌星



她们留下了笔墨丹青,诗词戏作,留下了爱恨情仇,也留下了荡然之气,她们的容光拥有穿越历史与时空的力量,直到今日,我们仍旧感念于她们的文雅与端正,和她们身后那一个浩然如烟的民国。





end



更多资讯 请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