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洛克菲勒:无锡荣氏豪门家族的百年沉浮

苏杭 苏杭日记 2021-02-07

家望族之光

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富

故事从荣家祖辈开始

继承家业

荣家的新生代

有一种中国人的光芒,叫“荣氏之光”

全文共9685字 | 阅读需19分钟





似乎每一个江南古镇都似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一般,存在着几个名门望户,历史悠久的无锡当然也不例外。无锡GDP位列江苏省前茅,蓬勃发展的工商业当然离不开近代几位伟大的实业先驱,而他们的后人继承了他们的精神并不断发扬,渐渐形成了无锡工商“名门家族”的气候。
尤其以“荣家”为首的,“荣、唐、薛、杨”四大家族便深深植根于无锡。仿佛无锡提供了骨肉,而往日的工商豪门望族是流淌在无锡的血液,无声无息又无处不在。



荣氏三代人(从左到右:荣宗敬、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


上海的静安区长乐路上,有一处名人旧居——长乐路1242号荣德生旧居,可能很多人对荣德生的认识都源自于中学历史课本上提到的“面粉大王”、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没错,荣德生及其身后的荣氏家族,是中国企业史上为数不多的百年家族之一,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像荣家这般光彩夺目。


荣德生在上海的旧居


荣氏家族的老家在无锡荣巷,位于无锡市西郊。其祖先种稻植桑,以忠厚传家,于明代正统初年从金陵迁来,形成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直到民国初年才正式建镇。
现在的荣巷已经建成了历史文化古镇街区,但仍保留了一条约400米长的老街,沿街还有150多组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就出生在这里。


荣德生在无锡的旧居


百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
毛主席说:“这个家族,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嘿嘿,大家都知道,苏州出江南才子,而无锡则产名门望族。今天苏杭爷来聊一聊无锡的荣氏家族。

.........................................................



中国资本家的首富

.........................................................




第一次给富人算身价,会计胡润其实也拿不准,他四处问人:中国谁最富有?大家都摇摇头。那时候,中国正在发生大变革。 1999年3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宪法。


非公经济第一次拥有名分。在这样的转轨之际,把第一任首富的头衔,按在荣毅仁家族头上,这顿操作聪明、取巧 建国初期荣毅仁
作为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身上流淌的,不仅是滚滚财富,还有时代特征。民国时期,无锡荣家绝对是财富的象征。当时流传一句话:荣家衣食半天下。


荣毅仁父亲荣德生是中国面粉和纺织大王,此外还涉足金融、教育,是彼时响当当的中国首富。那时候的资本家,或多或少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
后来传承至荣毅仁。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提出公私合营的号召,荣毅仁把庞大的家业上交国家。他本人则由商转政,历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79年,改革开放蓄势待发,中央办了个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公思来想去,觉得只有荣毅仁能hold住,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荣毅仁再次响应号召,出山后,自掏1000万启动公司。1993年,南巡第二年,荣毅仁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同时辞任中信董事长。
 

这让很多人意想不到:中国这么重视资本家?当时《柏林日报》发表评论说:中国首次让一位富翁担任国家副主席,具有象征性意义和政治意义。


评论指出,这样一来,国内外特别是百万华侨,都知道领导人对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决心。

 

被胡润推上首富之位的1999年,荣毅仁83岁,刚从高位退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意味着一个时代谢幕。

 



故事从荣家祖辈说起





公元1823年-1863年,荣宗敬的祖父荣锡畴当家时,他开始做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经常驾着小船经太湖、吴淞江等河道往来上海。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锡畴这一辈,家道开始中落。


荣宗敬的父亲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那时传到荣熙泰手里的财产,只有几间旧屋,但这些原始的商业活动,却为荣家子孙注入了最初的商业细胞。


一百四十多年前,在太平军打到苏南的战乱中,荣熙泰的祖父、祖母、父亲、两位伯父、伯母、堂兄,以及他自己的兄弟,不幸全部遇难。荣氏家族的男人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荣宗敬、荣德生的父亲荣熙泰先生。


荣熙泰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是荣氏商业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学习账房业务,那一年是1886年。3年苦学后,荣宗敬便在钱庄里当跑街,负责承揽生意、联系客户等业务。


比荣宗敬小2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3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码头经济


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茂新、福新面粉公司产品商标


紧接着1902年,荣氏兄弟见面粉获利丰厚,便与人合伙,在无锡先后创办“保兴面粉厂”和“茂新面粉厂”。刚开始时,工厂并无大利。日俄战争爆发时,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荣氏兄弟的面粉生意也随迎来了春天。
史学家们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某种难得的发展机遇。英、法、德、俄等战争国生产受到破坏,中国出口大增,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最。荣氏兄弟抓住这个机会,数年间一口气建立9家工厂,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日俄战争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荣氏兄弟性格迥异,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则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在兄弟俩默契配合下,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茂新面粉厂现照


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其生产能力,已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生产量的1/3左右,并在苏、浙、皖等省设立了19处棉麦采购和纱粉经销机构。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


至此,荣氏企业系统基本形成,荣家的第一代奠定了家族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荣家第一代


平民出身的荣氏兄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兴企业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开始崛起。这是一群以产业救国为己任的爱国人士,当时被人们称为“实业家”。


他们无依无傍,主要依靠个人奋斗,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创业精神建立工厂,奠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他们被后人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面粉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营的大部分企业未采取措施向内地迁移,损失惨重。
当时,荣宗敬因企业损失严重,曾一度参加了日本策划成立的“上海市民协会”,企图重振旧业。次年1月,荣宗敬为了逃脱日军胁迫,避居到香港。2月10日,荣宗敬因脑溢血症复发医治无效,在香港逝世。
荣宗敬
荣德生对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本来抱有很大幻想,但这些幻想很快便破灭了。1946年,荣德生遭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统特务的绑架。1948年,其侄子荣鸿元又被蒋经国逮捕。
荣家为了营救他们,两次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100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所以当无锡解放时,他毅然决定留了下来。

荣德生不仅个人留了下来,而且还拒绝将工厂机器拆迁运到台湾。荣德生不仅是个爱国的实业家,还是一名慈善家。  
1947年,荣德生在无锡创办私立江南大学,此后,荣家的几代人都致力于推动江南大学的发展。1985年9月6日,荣德生的儿子,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荣毅仁先生专程返乡,为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揭牌。1993年,荣德生的嫡孙荣智健,在江南大学设立“荣毅仁教育基金会”。
荣毅仁视察江南大学

1952年7月,荣德生因病在无锡逝世,终年77岁。逝世时,他留有遗嘱,将所有藏书5万余册捐献给无锡图书馆,另数千件文物捐给上海博物馆。


继承家业的掌门人


.........................................................

.........................................................

.........................................................191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年初,袁世凯在北京称帝,遭到全国反对,仓皇放弃帝制。不久,这位一代枭雄在忧惧中病故,中国从此进入军阀混战时期。.........................................................距离上海仅有100多公里的江南名城无锡,41岁的荣德生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生儿——荣毅仁。荣毅仁出生之时,正是荣德生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正如荣德生在这一年的日记里所写的那样,“时欧战已起,……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
荣毅仁一家

荣毅仁11岁那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荣家产业,理由是荣家没有足额购买被指派的军费公债。后来通过无锡老乡、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疏通,才算作罢。1933年荣家纺织公司遭受危机,宋子文、陈公博想乘机将其收归官有,也是吴稚晖出面帮荣氏说话,才免遭归并。


1937年夏天,荣毅仁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年仅弱冠的他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出任一个荣氏工厂的助理经理。这位年轻气盛的少东家草拟了一个计划,准备开设几十个面粉厂,打造面粉托拉斯。可是,墨迹未干,突然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就让他的理想成为泡影。


学士荣毅仁.........................................................到了建国前夕,虽然他的兄弟姐妹大多前往海外,而荣毅仁却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文革期间,受到冲击的荣毅仁精神上非常苦闷,然而每当夫人杨鉴清抱怨如果他当年不留下来,一家人不至于遭此境遇,涵养一向很好的荣毅仁就会朝她雷霆大发——“这就是我和你之间的差别!”
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1978年秋,广州南湖宾馆。叶剑英、谷牧、荣毅仁三人相聚,两位中共领导人提出,让荣毅仁出来办实业。此时的荣毅仁,已经有了操办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想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邓小平、叶剑英等高层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破茧而出,于1979年10月创办。邓小平三顾茅庐,聘请荣毅仁来当首任总裁。荣毅仁重操旧业,人们都把他叫作“荣老板”。不久,荣毅仁便以大上海资本家的经营谋略和中国政府的强大背景,将中信集团CITIC发挥到所向无敌的地步。
邓小平和荣毅仁
荣老板领导下的CITIC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0年代后期,CITIC发动了收购香港之战。1987年1月16日,香港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香港媒体一片惊呼:中国赤色资本家荣毅仁“收购香港”。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2009年以来,中信集团CITIC连续五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2019年中信集团在世界500强排第137位。

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中国首富”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195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年出任国家副主席,荣氏家族在政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荣毅仁与夫人杨鉴清育有四女一子,分别是荣智和、荣智平、荣智元、荣智婉和唯一儿子荣智健。第三代荣智健的同一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事业有成,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继承荣家衣钵、延续荣家商业辉煌的中坚力量。
荣毅仁与夫人杨鑑清、子荣智健在寓所庭院里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天津大学,体育爱好者,上大学时是“职业棒球手。1986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任董事总经理,在父亲的老朋友——李嘉诚的点拨下,雄心勃勃的荣智健在1990年成功买下一家公司,将之更名为“中信泰富”,自己出任董事局主席,2009年因投资外汇巨亏而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至此,荣智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荣智健喜爱赛马,1994年起成为香港赛马会董事,其后养有不少马匹,曾取得多项主要锦标及香港马王等奖项。
荣智健
荣智健的生活,历来是各种八卦小报热衷的话题,香港媒体称他为“挥金如土的纨绔富豪”。早在2000年5月,荣智健就花了将近三亿元港币买下了一架私人飞机,开创香港富豪私人购机之先河。
另外,荣智健拥有香港最奢华的私人游艇甚至森林。每年夏天,荣智健都会带着厨师,邀请朋友及家人到英国南部私人城堡度假。



荣家第二代,按照长幼排名,分别是指:荣伟仁(早逝)、荣鸿元、荣鸿三、荣鸿庆、荣尔仁、荣毅仁、荣鸿仁、荣漱仁。其中,荣鸿庆和荣毅仁最为百姓们熟知。
在荣氏家族中,荣毅仁这一辈健在的已经不多,比较活跃的只有荣宗敬的幼子荣鸿庆一个。


荣鸿庆,曾任申一协理,荣宗敬的三儿子,字钢仁。解放前夕出走海外,在香港经营纺织和房地产事业。时任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同时,还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 上海银行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中国旅行社董事长等职务。


荣鸿庆

荣尔仁,即荣智健的二伯父,建国前夕去往香港,曾回过国,1951年再申请出国,先到香港,后去了美国经营工商业。


荣鸿仁,荣智健的七叔,1949年前夕,曾经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因其为人厚道,经营有方,被评为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也申请移居国外,现定居在澳大利亚,创办了自己的工商实业。荣鸿仁虽然身居异国,对祖国的经济建设依然十分关心。


荣漱仁,荣智健的姑姑,她曾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接管她堂兄荣鸿元的鸿丰面粉厂,并自任经理。在艰苦的条件下,她厉行节约,对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最终使她领导的工厂实现扭亏为盈,转危为安。



荣鸿元,荣宗敬的长子,“大房系统”的领导人,他继承父亲的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家族事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持者。在1949年前夕,他迁厂至香港,在香港开设大元纱厂,后辗转巴西,现定居巴西,经营面粉业,事业兴旺发达。荣鸿元热心教育事业。他于1940年至1950年任中国纺织工学院院长。还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捐款100万元,用于建造教师活动中心。


荣鸿三,荣宗敬的二儿子,曾任申新总公司副总经理兼申七经理。他也于早年移居国外,现定居美国。1983年,他把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幢私人花园别墅无偿地捐献给上海科技协会,作为建设上海科技中心大厦的基地。





荣家第三代属于“智”字辈,分别是指:荣智宽、荣智健、荣智鑫、荣智美、荣智权、荣智惠。其中,荣智健最为大家熟知。
荣智鑫,在荣家的第三代中,他的成就仅次于荣智健,甚至一度超越荣智健。荣智鑫的父亲荣伟仁是荣德生的长子,但英年早逝,荣伟仁去世的时候,荣智鑫才5岁。
与小小年纪就有敞篷名车开的荣智健不同,荣智鑫的家境远远没有荣智健好。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荣智鑫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美国电话公司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干起,逐渐转回商界发展。荣智鑫的第一桶金,来自跟几个朋友在香港合伙成立的一家名叫美联的烟草代理公司。这家公司被一家美国企业收购,荣智鑫当初的50万港元投资翻为1亿港元。
荣智鑫

随后,荣智鑫抓住时机转战科技界,成立了荣文科技有限公司, 1982年7月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荣智鑫出任董事会主席,揭开了荣智鑫事业发展历程新的一页。
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中,时任方正控股总裁的张旋龙找到荣智鑫,想借荣文科技的壳把方正的国内互联网业务打包上市,同时拉来的还包括雅虎、新意网等策略股东。荣智鑫即同意让出壳资源,随后,荣智鑫旗下私人公司买回上市公司中的原有业务,荣文科技更名为 “方正数码”。但方正数码向互联网的转型一直未能成功,如今则被注入了方正旗下的IT分销业务。荣智鑫则一直担任方正数码的非执行董事兼荣誉主席至今 。

荣智宽,荣智健的堂兄,在巴西出生长大。现任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曾经随同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访中国。对中国的政策和国情比较了解。
荣智美,荣智健的堂妹,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具有“女强人”的称谓。1979年,她在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厂特意订制了一辆面包车,车子的两边印有蓝色的中英文名字。她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四叔荣毅仁,祝贺中信公司成立。荣智美1954年移居德国。
荣智权,荣宗敬的幼子,现任香港南洋纱厂总经理,香港纺织联合会主席,也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咨询委员会委员。
荣智权和夫人
荣智惠,荣智健的堂妹,定居美国,从事纺织贸易。
“智”字辈大部分都步入晚年,荣智健也已经77岁了,就像荣德生当初把荣氏家业托付给荣毅仁一样,荣家第三代传人也将面临着确立接班人的问题。



荣家的新生代





如今,真正能算得上荣氏家业第四代继承人的就只有荣智健的后代了,分别是荣明杰,荣明方和荣名棣。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和惟一的女儿荣明方都名列其中,从中不难看出荣智健对2个子女的有意栽培。
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的荣明方1972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中信泰富集团财务部的董事、中信泰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主席,同时兼任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公司董事。
荣明方
荣明杰,荣智健的长子。荣智健在文化大革命时,与太太任顺弥一起被下放到荒芜的四川凉山劳动改造,荣明杰就在这个苦难年头出生。他在北京长大,由祖父荣毅仁悉心教育,上大学时才离开北京。
大学毕业后,进入中信泰富公司,2000年开始担任中信泰富董事,他还担任上海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和上海老西门新苑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被视为荣氏产业的主要继承人。2005年4月,他在故乡江苏,被增补为九届省政协委员,并于2008年成功连任。
荣明杰

荣明杰与父亲荣智健及妹妹荣明方相比,为人行事都远为低调。他在中信泰富巨亏黑洞曝光前,一直都躲在众多光环的后面。荣明杰至今未婚,与父亲住在浅水湾道75号豪华大屋。
荣明棣,是荣智健的小儿子,生于1983年,关于他的消息并不多,坊间盛传荣明棣和霍英东长房唯一的孙女霍思纬恋爱。
荣明棣在江南大学

荣智鑫之子荣文渊和荣明杰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和野心,他不仅是方正数码的执行董事,还控制着荣智鑫创立的浩荣、荣文等多个公司。荣智鑫的女儿荣文蔚则是香港社交界的名媛,活跃于大小舞场派对。


荣氏第四代的其他成员则生活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媒体鲜有报道。看来,荣明杰和荣文渊都有望成为将来荣氏家族第四代的两颗新星,再塑荣家百年基业的辉煌。 


百亿身家的荣文蔚
如今,荣氏家族已经有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港澳等地。




中国百年“荣氏之光”




作为百年间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族及当代掌门人荣毅仁,荣家的人生际遇耐人寻味,它投射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巨大身影值得凝视。


京城大厦是中信集团的总部,青铜坐像就是中信创始人、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从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企业家,到50年代上海市副市长,从80年代蜚声商界的“荣老板”,到90年代末闻名世界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也浓缩了中国企业家阶层的百年历程。


回首过去100年,中国出现了三次经济高速成长期:第一次就是1912年-1927年之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两次分别是1953年-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纺织厂

荣毅仁就成长在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个生意上的“黄金时代”。遗憾的是,这个时代太短暂。在荣毅仁读小学期间,国民党结束了袁世凯死后长达十余年的军阀混战,看似给厌倦混乱的国人带来了希望。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伴随国民党政权而来的是新名词“统制经济”。它强调国家力量对经济的干预,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企业家们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那些年,在强大的政治权力面前,中国企业家似乎无法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为寻求保护,相当一批企业家不得不与权力周旋。不过,荣家也与上层政治人物尽力保持良好关系。就在这样的政治夹缝里,荣家的产业艰难而顽强地生存发展。


到1932年,荣家旗下企业总数达21家,赫然成为当时国内规模第一的民营实业集团。荣毅仁的伯父荣宗敬曾得意地对友人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富之子,荣毅仁很早就到家族企业里历练。抗战时期,社会需求激增,荣家企业获利丰厚,棉纱和粉磨生产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无奈好景总难久,中国很快就陷入三年内战。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秩序趋于崩溃,企业家们备受打击。


1946年荣德生曾遭绑架,震惊上海滩,也让企业家们心寒。随着国民党步步败退,企业家们面临历史选择,惶惶不可终日:国民党固然不堪,但是共产党会容得下他们这些富人吗?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许多企业家将设备资金转移海外,偌大的荣氏家族里,许多人也携带资产远走异国他乡,包括荣毅仁的兄弟姐妹。唯有荣毅仁和他74岁的老父亲留了下来,静观天下巨变。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正式确定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毛泽东发文明确提出,要让资本主义“绝种”。可是,有谁愿意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拱手让出呢?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两次约见荣毅仁等代表人物,指点迷津。


荣毅仁陪同毛泽东、陈毅视察上海申新九厂

这是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家私营企业


当年上海滩工商界人士都认为,“荣小开”最灵,“拎得清”(上海话,一点就明的意思)。不久,身为最大私营企业集团老板的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六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上海工商联副主席荣毅仁(右四)同上海工商界人士

就上海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座谈


1956年1月20日,上海召开公私合营大会,宣布全市10万多户私营工商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荣毅仁在解放初期曾说,“我赞成共产党只举一只手,如果两只手都举起来,那是投降。”这时他说:“举一只手赞成共产党我是错了,现在要举起双手拥护共产党。”从此,“红色资本家”成为荣毅仁的专属称号,伴随他一生。


作为积极配合共产党政策的企业家,荣毅仁当上了上海市副市长。这是荣德生兄弟自创业经商以来,第一位荣家子弟担任政府公职。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荣毅仁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上海副市长荣毅仁


公私合营后十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已经失去企业的企业家们成为革命的对象,肉体被折磨,财产被查抄。荣毅仁,同样难以逃脱劫难。他被剃了阴阳头,右手食指被打断,家里的名贵字画、精致摆设等被抢走。虽然后来得到周恩来的保护,但荣毅仁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被指派给锅炉房运煤、洗刷厕所。


1976年“文革”终于结束了,但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度尽劫波的人们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很明显,完全由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行不通了,应该探索新路。问题是,由谁来探路呢?



于是就有了“五老火锅宴”的著名故事。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古耕虞五位老工商业者,提出“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五老火锅宴”意味深长,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请回了企业家。


“五老”中63岁的荣毅仁最年轻,被寄予厚望。叶剑英说,“荣毅仁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在国外,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利用荣氏家族的优势,由他出面先吸引一部分人来投资,然后吸引更多的外资,荣毅仁的这作用别人替代不了,共产党员替代不了,由他出面比较好。”



呵呵,荣毅仁着洋装,读洋书、 洋文,浑身“洋派”,精通西方的企业制度和商业规则,因此颇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公司惧怕共产党,但是乐于和荣毅仁这样背景的人打交道。荣毅仁当然对此也很清楚,他曾对美国著名资本家哈默说,“你是资本家,见过列宁。我也曾是资本家,干社会主义。我们两个都是资本家,可以谈得拢。”


尽管如此,荣毅仁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中信公司一手利用外资在国内发展实业,一手利用外资在海外投资,这些做法在当时被视为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荣毅仁本人又是资本家出身,所以传言众多,不时有人写信告状。也常常被有关部门刁难。在一次写给高层的信中,荣毅仁请求,“请理解我在夹缝中走路的艰难!”


荣毅仁饱经政治风浪,为人谨言慎行。他与邓小平等元老交往密切,颇得信任。但是他审时度势,恪守本分。上世纪80年代,他曾力邀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到中信公司任职。但是双方谈话之后,这位经济学家认为荣老板“比共产党员还共产党员”,没有就职。



作为探路者,荣毅仁没有辜负重托。在上世纪80年代,中信公司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不到十年就成为世界知名公司,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除了政府的“特殊政策”,荣毅仁本人也付出了大心血。他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路透社的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装置,饶有兴趣地观看荧光屏上不断闪烁变换的各种市场数据,紧盯着市场的信息变化,捕捉商机。


“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一个共产党政府会走向市场。但现在中国政府带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事实已经众所周知。”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一直对中国经济转型充满好奇,在晚年的著作《变革中国》一书里,他提出这个疑问:“中国政府究竟做了什么,才能够引导这样一个几乎不可思议的转型?


荣毅仁与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董事长签订合作协议。

这是中信公司成立后与外国银行签订的第一个合作协议。


荣毅仁的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感慨道,“荣毅仁是既了解东方,又了解西方的企业家。苏联人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他们找不到一个像荣毅仁这样的企业家。


荣毅仁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企业家,更是一位精明老到的政治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特殊历史时期,荣毅仁以自己的特殊身份,邀请国际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来中国访问,发挥了一般人难以起到的民间外交特殊作用。


1993年3月,77岁的荣毅仁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因为这个“红色资本家”被选为中国的国家副主席。这是中国1949年以来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外国人评论:“首次提升一位商人和百万富翁担任国家副主席职务。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还向国内外特别是向争取其投资的数百万华侨表明,中国领导人认真对待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决心。


荣毅仁在江苏无锡农村麦田考察时,拿起麦粒放在嘴里摇咬一咬,了解麦子的成色。


如果说,荣毅仁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政策的标志,那么在90年代,他则成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风向标。正是在90年代,大批有志之士下海创业,中国产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代企业家。这批被称为“九二派”的企业家和荣毅仁等第一代企业家一起,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1987年,荣毅仁就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有人曾提出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假如荣毅仁创办个人企业,是否有可能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呢?


1998年荣毅仁退休后,很少再出现在公众场合。他常常安坐家中,每天阅读文件、翻阅中外报章杂志,间或打开路透社传送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装置,浏览全球政治经济新闻。他眼看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中国经济中民营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企业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经在中国逐渐形成。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辞世。一个民国时代企业家的后人得知消息时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句号。”确实,100年前,荣毅仁的父亲与伯父先后创办面粉厂和棉纱厂,开始书写一个家族企业的传奇。虽然这个家族企业的故事在1956年戛然而止,可是直到荣毅仁去世,这个家族的传奇才告一段落。


始于企业家,终于政治家,荣氏家族和大时代的复杂互动关系,从此成为后人谈论不休的话题。这是一段长达百年的曲折故事,是中国企业家命运起伏的最好见证。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还没有完成。可以想见,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中国企业家或许会像荣毅仁一样,书写更多传奇。


看完这篇文章,我希望你能记得,有一种中国人的光芒,叫做“荣氏之光”。





往期内容

别错过

无锡小娄巷书香门第望族的那些如烟过往

苏州钢琴评弹《石库门的外婆情》

南京民国历史遗存建筑故事100

“绍兴闲话”为你讲述最地道的绍兴

上海是如何一步步脱离江苏省的?

钱塘江“鬼王潮”冲上江堤,下一秒

《烟花三月》扬州方言版


end

文:苏杭

修编:喜喜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