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子阅读,是让孩子幸福一生的起跑线

黄晓燕 大绘本 2020-02-17


转载自|奇想国童书(Everafter-Books)


最近有一种说法:2018年的高考是一个分水岭。家长和老师通过今年高考作文题目,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重视阅读。虽然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比较功利,但其实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个事实,长久以来被国内教育界、绝大多数的家长忽视。

 

阅读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谈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来谈谈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让人类脱颖而出

阅读,让学习成为可能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是人生的直接经验。


读万卷书,是获取前人总结的人生经验,属于间接经验。


人生很短,不过百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如何迅速获取人生经验和方法,让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加成功的人生?


数千年来,前人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的学识总结在书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里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迅速积累经验,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得到更加稳健和顺畅的人生。

 

自从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以后,现代化的和当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并逐步发展。大部分人在二十二岁之前都在学习,更有博士、博士后学习到三十岁左右。


在生命里花这么长的时间学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点之一,也是人类在地球上无数的物种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学习的基础便是阅读。


▲《如果我是一本书》内文图


那些关键的能力,是阅读给的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Dorothy S.Strickland认为,孩子会因为和童书的互动,增进以下认知能力:观察、分辨、分类、预测、组织、表达、应用以及评判的能力。

 

对于漫长的人生之旅而言,阅读除了能够培养具体的认知能力之外,还能够起到非常多的作用:比如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培养审美的能力。


阅读最常见的功能就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和信息。它不仅仅关系到语文、作文,更是关系到所有学科,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都是阅读和理解。除了学习,阅读还关系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培养了我们其他关键性的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经常提起三观,却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人生由一个个决定和一个个判断组成。我们做的任何判断,实际上都由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支撑。三观决定了我们的判断,每一个判断串联起来则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再回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我们能够通过和其他人、和这个社会的互动获取人生的直接经验。而人生更多的经验则是通过学习和阅读获取的。


▲《如果我是一本书》内文图

 

在阅读中,学会与自己独处


我个人非常看重阅读的一个作用,那就是通过阅读人们学会安静地与自己独处,得以获得稳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孩子甚至成人并不会和自己独处,这样的状态是危险的。长期的阅读恰好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独立的思想和平静的心态。学会与自己安静地相处,在阅读中我们能够逐渐习得这项重要的能力。


阅读还能够培养人生的趣味。“做个有趣的人”是很多人的梦想。稍有人生经验的人都知道世事艰难、人生苦短,但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活出趣味,活出幽默感,这是我们抵抗所谓辛苦的、困顿的人生的良法。


阅读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使我们找到一个终身不会远离的亲密的精神伴侣,这与学会和自己独处一脉相承。每个人都应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想与独立心性,学会以一人之力去面对这个世界。


▲《玛德琳和图书馆里的狗》内页图


看书or看电影,真的有区别吗?


现在的很多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爱读书,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吗?


很多家长跟我说:“在动画片里孩子也看到了学到了他该学的东西”,比如有孩子喜欢《哈利·波特》电影。诚然,哈利·波特大电影非常棒,但是看《哈利·波特》电影和读《哈利·波特》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孩子或者成人在读文字的时候,头脑同时在高速运转,不断地建构画面。有阅读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在阅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某种画面,嗅到了某种气味。实际上这都我们的头脑高度运转的结果。


阅读,就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的能力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头脑高度活跃的过程。观看画面虽然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思维,引发我们的共情,我们也会因为某些情节落泪,因为某些话受到感触而思考,但是这都是比较浅层面的。这样的思维的方式下我们仍然是在被动接受。


孩子看电影《哈利·波特》,看到的是导演团队建构的哈利·波特,魔法学院所有的魔法,不管是工具、过程还是人物形象,都是导演和他的团队建构的。而阅读,实际上给了我们自己建构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的机会。


▲《拥抱这本书》内页图


亲子阅读,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用亲子阅读,培养和孩子的情感纽带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并且越早越好。


在幼儿阶段,阅读以亲子共读的形式展开。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学习知识掌握信息,更不是认字。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是建立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帮助孩子培养稳定的情感和情绪连接,让孩子有安全感。以亲子阅读的图书为起点,展开亲子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是亲子阅读最重要的诉求。


学习知识、掌握信息都是亲子共读的副作用。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亲子共读孩子能够掌握一些知识和信息,甚至逐渐认识一些文字,这都是很好的结果。但是这不应该是家长们在亲子共读中主动诉求的结果。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能抱着这样的心态:跟孩子一起读书,一定要学到一些什么。比如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一定要孩子学会使用小便盆或者其他,这些都只是亲子共读的副作用。


亲子阅读的目的绝对不是学习知识信息,更不是为了认字,这些是家长非常功利性的想法。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情感连接,每天有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家长和孩子独处。以一本书为生发点,和孩子展开讨论和对话,互相交流思想,以此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接,同时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玛德琳和图书馆里的狗》内页图


一个人永远不能走出童年的模式吗?


这些年随着心理学、儿童认知和儿童教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年的情感模式和家庭模式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


我们把孩子带到人世间,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个孩子能不能获取幸福感,甚至说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安全感,跟他幼年时期的家庭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成人是愉悦的、放松的,平静的;而有另外一些人,是非常激烈的、非常紧张的、好斗的,嫉妒心非常强的。这些状态与他们幼年时期的家庭模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成人,我们身边有很多呈现不同样貌的人。但是我也不完全认可很多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说的:一个人永远不能走出童年的模式,或者说一个人小时候的亲子模式/教养模式决定了他的一生。


幼年时期的家庭情感模式的确非常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人的个体成长性。一个人小时候的家庭亲子模式可能在情感上对他产生伤害,但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家庭、家长或抚养人。因为个体成长有主动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善问题。


▲《一本书》内页图


亲子阅读的正确方法


再来讨论一下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亲子阅读一定要书在孩子手里,孩子拿书,家长将孩子抱于怀中,两人共同面对图书,孩子掌握阅读的进度和翻页的速度。


阅读的掌控者是孩子,而非家长。这一点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孩子喜欢读哪本书,喜欢在哪些页面上停留,都应该听孩子的,家长的作用是适度引导、切不可武断。一切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我们最好要听孩子的。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内页图


很多家长还说,孩子总是反复阅读一本书,搞得家长很抓狂。


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孩子。孩子总是反复阅读一本书,持续好多天,或者一晚上要把一本书读好多遍。这种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建议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如果孩子在某一个阶段对某一本书有特别的兴趣,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真正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家长虽然不明白原因是什么,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孩子展开对话:询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引导孩子说出原因。通过这个机会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不同在哪里呢?这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发现。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不要责怪孩子,要反省自己


关于教育,我非常欣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的一段话: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

 

对于教育,我觉得克里希那穆提这段话总结的比较到位,他的观点很全面。我特别感谢他提到要考虑到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


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非常不耐烦,也经常会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还有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有特别多坏习惯,你看我多好啊!我的丈夫,或者我的妻子,我们都非常的优秀,为什么这个孩子有这么多的毛病。”面对这种父母,我经常劝他们静下心来考虑一下孩子身上的问题,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完全不存在。一般来说孩子的问题,尤其是低龄孩子的问题,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抚养者身上找到,这个百分之百准确。所以,我非常感谢克里希那穆提提到要考虑到孩子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

 

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带有一定的天性和倾向性,带有一定的气质,但先天气质在很大的程度上仍是来自遗传和父母的影响。家长们作为他们气质的赋予者,尤其是作为他的抚养者,一定不能武断地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在孩子身上,要非常清醒地反省自己。


▲《顽皮小公主成长故事》内页图


让孩子积极阅读的良策


亲子共读为发现孩子的特质提供了契机。刚才我们强调了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书一定要在孩子手中,孩子一定要是阅读的主导者,家长切不可急功近利。因为方法不当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两个结果:


一是,如果孩子性格倔强,他会直接抵触和排斥阅读,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二是,一些孩子性格温顺,在低龄段他会配合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可是到了六七岁,进入独立阅读的阶段,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

 

很多家长问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从一两岁就进行亲子共读,也一起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识字以后仍然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呢?


问题实则出在阅读的主导者和主动性上。在亲子共读的阶段,如果家长强制性主导,孩子参与度低,实际上是家长在阅读,孩子在被动接受。孩子长期被动接受的后果是,阅读主动性逐渐降低。孩子可能仅仅为了讨家长的欢喜,或者仅仅是喜欢亲子共读中和家长亲密相处的感觉而愿意读书,但孩子并不是对阅读本身产生了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建立对阅读的积极感受。


▲《一本书》内页图


真正的教养,是家长学会爱和尊重


阅读和教养,或者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两个词,爱和尊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想要养育一个好孩子,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爱和尊重。


真正的爱和尊重是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家长要尊重孩子独特的天性和气质,让孩子主导自己的生命。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助和引导,在阅读中同样。


▲《一本书》内文图


阅读的主导者是孩子,尊重孩子的阅读偏好很重要,如果孩子爱看漫画,一定让他看,不要强行制止。强行制止的结果是孩子躲着家长偷偷看,或者孩子放弃对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允许孩子看漫画,同时引导孩子看更有价值的书,家长不要焦虑,不要武断和霸道,这才是正确的解决思路。


培养一个孩子,或者说培养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需要帮助他建立好三个连接:人和自身的连接,人和他人的连接,人和世界的连接。这些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建立连接而非切断连接。要谨记:阅读,是建立这些连接最好的方法。


-END-

作者|黄晓燕,奇想国童书创始人

推荐阅读




Usborne经典时间科普神书、最牛分级读物牛津树兰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让孩子在英语阅读中自然浸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