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淮畔明珠入画来
蚌埠,坐落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之上,千里淮水穿城而过,被誉为“淮上明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7300年的双墩文化在淮水之畔熠熠生辉;延续双墩文化而来的禹会村遗址,留下“禹会诸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楚汉相争、决战垓下,奠定大汉文化辉煌根基;津浦铁路全线贯通,打开商贸文化开放之门……
在广袤的地域上,这里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龙子湖风景区;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的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有被称为“鸟类天堂”的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
青山绿水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交相辉映,别具一格。
近年来,蚌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一幕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戏精彩上演,吸引八方宾客纷至沓来。数据最具说服力:“五一”期间,蚌埠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旅游收入14.94亿元;中秋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61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48亿元;1-9月份,全市数字创意产业已签约、已开工、已投产项目122个,金额235.45亿元。
传承厚重文脉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在文化源远流长的珠城大地,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从各个角度展示了蚌埠的文明,反映出蚌埠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为人文气息厚重的珠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小嘴微笑,眉弓突出,椭圆形脸颊两侧各有五个戳刺点连成一斜线,额头中间椭圆形的同心圆清晰可见……来自双墩遗址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一经出土就在考古界引起轰动。如今,她静静地陈列在蚌埠市博物馆中,成了镇馆之宝之一。
作为安徽和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双墩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今年,蚌埠市博物馆承办的“在水一方——蚌埠·宁波地区早期文明对话展”入选全国主题展览推介名单,其中就是以双墩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来共同讲述中华大地史前文化的灿烂夺目。
禹会村遗址。
禹会村遗址位于蚌埠西郊淮河岸边,东邻天河,北依涂山。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禹会村遗址是在淮河中游地区选定的唯一一处遗址。多年的“禹会诸侯”之争,最终在这里得到证实。《左传·哀公七年》及多部史书载有:“禹会(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会由此而得名。随着禹会村遗址的发掘,4000年前的那扇大门,被沾满泥土的双手轻轻推开,尘封于地下的古老文明,被考古工作者揭开了面纱。
自上古禹、启已降,至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多位帝王在蚌埠奠定基业,故而有“帝王故里”之称。有“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美誉的垓下古战场位于蚌埠固镇县,民间广为流传的“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均出自此。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
淮河大铁桥、建桥烈士纪念碑、宝兴面粉厂旧址、抗日战争淮河阻击战遗址及纪念墙、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淮上军纪念碑等,这些革命旧址是革命先烈给蚌埠留下的珍贵财富。近年来,蚌埠积极把红色资源转化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源,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推荐”。其中,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新四军淮上行署纪念馆,便是主打的红色之旅。随着这些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不断上升,更多的人通过红色旅游深刻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和革命精神力量。
在蚌埠,看不完的历史遗迹背后,都印刻着浓墨重彩的历史书笔。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94处,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12处,市保单位10处,县保单位71处。全市14家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共9283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6件(套)。这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浩瀚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窥见蚌埠之韵、珠城之美。
立足资源禀赋
激活文旅市场潜力
千年文脉,弦歌不绝,犹如酒香弥漫,引来游客豪饮。
深耕历史资源,正加快在建的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双墩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初现规模,将集中展示遗址出土的重要遗迹和遗物,讲好淮河故事,讲好遗址公园的考古故事。
融合汉文化以及现代元素造型,固镇垓下遗址公园以全新视角打造了垓下遗址展示馆、霸王虞姬馆等场馆,大事记、史前垓下、楚汉风云、汉室天下、汉代垓下以及多媒体场景模拟等多个展厅,以雕刻、壁画、情景模拟、器物展览等方式向广大游客重现历史脉络。
挖掘自然资源,蚌埠将文旅节会融入“春来探花、夏嬉山水、秋收丰盈、冬寻农趣”四季美景轮转。
赏春景——去固镇桃花节,看“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去花博园,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花海如油画一般铺陈在林间、湖畔;去梅园,共赴一场“梅”好花事。
龙子湖风光如画。
避夏暑——在龙子湖上游船纵览碧波万顷;在八大集千亩荷塘赏尽夏日莲花;在桃花源记玩水进入清凉一“夏”。
品秋色——五固公路两旁,稻田纵横阡陌,秋风徐来、稻浪滚滚;怀远石榴文化旅游节,以石榴为媒,以节赋能,以丰收为乐章,用五彩“丰”景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五河螃蟹节,邂逅秋日里的鲜美,吸引众多游客聚集沱湖品蟹赏景。
享冬韵——信步黑牛嘴生态园,冬季里大片的绿色成为各种鸟类天然的栖息地;在滑雪乐园激情开板,体会北方冰雪快乐……
四时皆宜,四季皆美,诚邀八方来客。
3月,“相约安徽·向春而行”百家媒体旅游采风团风情淮河组走进蚌埠,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和宣传推介蚌埠。
9月,“千里淮河瞰蚌埠”航拍摄影活动邀请安徽省航拍飞行总队、新华网签约摄影师队伍的无人机航拍专家,配合新华网安徽频道签约摄影师的地面观察,组成10余人的航拍团队,通过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镜头,立体化展示蚌埠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面展示淮河新景、珠城新貌。
采访团的到来,将蚌埠声音传播了出去,全方位、多角度采访报道蚌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独特的文旅资源,让更多人了解蚌埠、认识蚌埠、走进蚌埠。
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
宣传“引进来”的同时,蚌埠积极地“走出去”。今年以来,蚌埠主动拥抱长三角,抢抓甬蚌结对合作帮扶重大机遇,甬蚌文旅深度互动,实现了宁波、蚌埠两地职工疗休养互送常态化,授牌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和禾泉小镇为“宁波职工疗休养基地”。两地达成了文旅产业项目合作,有数字创意产业、招商引资、人才交流、体育竞技交流等七个方面的合作事宜。
通过推介展销、现场品鉴、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蚌埠特色旅游产品在东三省、上海、宁波、杭州等地大放异彩,蚌埠丰厚的旅游资源、非遗文化,以新的方式被看见、被了解、被热爱。
多元业态融合
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蚌埠最靓的名片是山水,最厚的底蕴是文化,最优的禀赋是生态。项目为王的理念和举措,有力促进了蚌埠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为蚌埠文旅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靓淮河北岸,市民在此拍照游玩。
立足顶层设计,蚌埠先后出台了《蚌埠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蚌埠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蚌埠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大专项资金扶持,有力促进文旅产业的统筹发展、提升文旅企业竞争力。
在蚌埠,利用项目推动,立足自身禀赋特色推动产业发展的实例比比皆是。
2021年,蚌埠将“靓淮河”工程确定为当年全市工作主线,自此,蚌埠市开始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转变。如今,“靓淮河”景观已经铺陈开来,实现水更“亲民”和人更“亲水”,淮河蚌埠段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成为很多市民游客优选的点位。
做好“龙子湖”文章,龙子湖水上游船项目以悠久的淮河文化为底,串联特色景观和地标建筑,形成特色线路;卫食园食匠村特色文化街区项目,囊括了徽式建筑非遗文化展示、传统食品体验加工、食文化和婚俗文化体验、蚌埠市名小吃集群等多种功能,把食品、加工、文旅结合起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结合蚌埠文化、体育、旅游、资源,通过项目运作和精心策划,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珠城蚌埠逛吃寻味线路、半日旅游美食线路、吃虾一日游等,成功掀起一股乡村游、近郊游“打卡”热潮……
今年以来,为了持久保持蚌埠旅游热度,努力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蚌埠精心谋篇布局,将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美食等业态跨界融合发展。
涂山庙会。
策划文化旅游美食季、“时光向前 蚌埠向上”快乐健身毅行大会、蚌埠市龙虾啤酒嗨玩节、龙湖音乐节、涂山庙会、民祭大禹典礼文化活动、2023蚌埠非遗节、固镇伏羊节、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幸福蚌埠 跑‘靓淮河’”2023蚌埠半程马拉松……用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聚拢人气,用高品质的服务留住游客。
深度挖掘、弘扬蚌埠美食文化,着力打造“蚌香百味”美食品牌,甄选出100道最具代表性的蚌埠美食菜品。其中,8道美食入选“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推出5条“逛吃蚌埠”美食线路,10家“蚌香百味”特色名店、3个“蚌香百味”特色名宴。怀远县榴城镇榴城社区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蚌埠一大批新老文旅项目的呈现,一个个旅游“热点”的形成,夜游、夜宴、夜购、夜娱等多元业态与文旅交相辉映,带来了文旅产业的万千新气象,必将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演奏多彩的华章!
信息来源:蚌埠日报
转载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审核:王晶晶
主办单位: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
▶征召令!
▶一枪跨越中国南北!“幸福蚌埠 跑‘靓淮河’”2023蚌埠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关注我们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