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情怀 | 唠唠农大“管天人”
农大陪你日夜朝夕
主页伴你走过四季
昨天是“世界气象日”
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
➷➷➷
农大有一个“管天人”,他的看家本领就是“观云识天”。今天,我们就聊聊他的故事。
他叫蔡尔诚,1935年11月生于四川宜宾,15岁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4月从防化部队转业到北大荒,199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退休。蔡尔诚先后获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解放军全军英模大会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学成才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198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要“管天”!
1958年4月,22岁的蔡尔诚从四川璧山转业,来到了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来了不到北大荒3个月,一场两天两宿的大雨把大部分麦子冲光了!天灾使他在一夜之间找到了人生方向:我要“管”天!
👊👊👊
灾后不久,他跑到总场部,找到农业科科长李禄元,一个从新疆生产兵团调来的40岁上下的老转业军人,向他请求:“科长,我们办个气象站吧!?”“气象?谁会那个玩意呀?”“我会!”他横下一条心,撒谎了。在部队干了七年防化学兵,从来不会预测天气。两个月后,他拿看场长批的200元钱,向宝清气象站买了三支超期温度表、拾回人民公社扔了的破百页箱、雨量筒,建立了597农场民办气象站。
与莫尔坦诺夫斯基学派的较量
农业对旱涝预测要求是提前1-6个月,但在20世纪50年代,长期气象预测方法在中国只有苏联莫氏学派一家。其韵律理论的核心是:长期天气变化是15天的整数倍(15、30、45、--),但蔡尔诚从宝清地区气象资料分析中,发现是随机的,莫氏理论在中国正确吗?
ღღღ
为了论证这点,蔡尔诚自学高中知识,1961年考取北京大学气象专业函授班,靠农场计财科的一部21位数的手摇计算器摇了两年,经过概率论分析,结果证明他是对的。1965年写出了毕业论文,老师把它推荐到《气象学报》。学报审稿专家认为“很有创造性”,两个月后寄去改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报被逼停刊。许多年后他才知道:晚他10年,外国人Leith提出与他“重叠预报”相似的“集合预报”概念,至今己发展为全球长期数值预报的常规技术。
失败,是最好的老师
请输入标题 bcdef
1965年,是蔡尔诚人生起步中一个“光辉”的起点。这年11月桂林全国气象预报学术会议上,黑龙江推荐的5篇论文,3篇是蔡尔诚的,可是,当1966年初蔡预测三江平原春季将有大涝时,却从5月起由涝转大旱了。在失败中,他必须对自已“开刀”:5年的数学推理错在哪里?原来,数学好像一盘加工粮食的磨子,它能把玉米粒变为玉米粉却变不成白面。他用概率论建立了韵律的重叠预报,只解决了“磨”,却未提供最好的“粮”。他下决心花20年工夫重新观测大气中气象系统从末观测过的新现象。从1966年起,他一个人连续11300多天观测国际气象观测规范中没有规定的天象,记录了上百万数据。这些国内外气象部门从来不观测的新现象帮助他找到三个新思路。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第一,他发现,可以不依赖大气象台,以当地观测到的几十类现象就能较好报准当地 1-5天的晴雨变化。总结这些现象,1974-1985年他出版了三本著作:《看天测云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蒙文版,朝文版)、《看云识天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雨前云兆》(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
第二,他发现著名气象学家贝吉龙的Seeder-Feeder理论只能解释暴雨成因,却无法预测暴雨,为此他提出‘中国特大暴雨前的云系模型’。经1984-1990七年在全国试验,证明是有效。以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陶诗言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给了如下鉴定:“这是蔡尔诚同志提出的‘云与强降水分布模型’的创造性贡献。打破了长期以来天气图分析中云不介入的习惯,是云天气学的一项创举。”
1996年,他把这一方法预测美国龙卷风,将美国国家气象中心预测的130000平方公里范围缩小为30000,预报时限由堤前3小时延长为8小时,美国天气局官员Richard P.Mcnulty博士来信评价称“非常吻合”。1991-1998年他出版了两部专著:《暴雨预报的云天气学方法》(黑龙江科技出版社)、《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气象出版社)。
3
第三,1996年他在研究波状低云时发现,冬季波状低云带,可以预测夏季多雨区,经过6年研究试验,他找到原因:是冬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夏季副热带高压能量互补的结果。这一新的长期预报理论一出台,德国天气在线公司气象学家进行了试验,于2002年5月发来Email:“在使用副热带西风急流作为预报因子预报旱涝方面,您是开山鼻祖。
将来人们写中国气象发展史的时候,应该记上一笔。”,同时受邀为该公司的中国旱涝预测专家。至2008年,蔡尔诚预测的12年(1997-2008)中国夏季旱涝中,主多雨带基本正确11年(2003年错),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确认的厄尔尼诺等做的预测,12年中主雨带基本正确只有1998、2000、2001、2002、2008等5年。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1994年,他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就任气象研究室主任。此时,他已经年近花甲之年。截至1997年,蔡尔诚共记录了一万两千七百七十五天的天气变化,积累数据约二百万个。几年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吸收了蔡尔诚。至此,他每年的中国夏季旱涝预测,直接被上报到国务院、国家抗旱防汛总指挥部,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黑龙江农垦科技局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智协飞、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晓平、高守亭等国内知名专家,评价蔡尔诚主持的“黑龙江省1950-2010年夏季降水”在国内外尚未见先例,其预测十五年效果明显优于国内外主流技术。”截至目前,“还没有同类技术可比”,“居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老人住在哈尔滨,依然坚持气象研究,每天都要工作七八个小时以上,这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压力真的很大。2016年3月初的一个下午,老人照常在研究资料,站起的瞬间,忽然晕倒。这可把老伴吓坏了。送去医院,治疗了将近半个月,痊愈出院。问他还继续研究不,他说:“还要再为气象事业工作十年。”
文化小品:二十四节气雕塑群
大家注意过八一广场两侧的这组二十四节气雕塑吗?这组雕塑由二十四个圆形石球组成,所用石材选自福建笼山优质笼石,每个重达6吨,由福建雕塑师曾子松设计,石球连底座1.75米,直径1.5米,于2004年建成。雕塑文字内容就是由我校气象学高级工程师蔡尔诚拟写的。雕塑群在形象展现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农业发展的历程,气势宏大。下次路过,一定要好好看看哟。
往期
精彩
-HBAU1958-
图文编辑 | 欣 宇
文稿来源 | 八一农大新闻网
|用温暖和感动为你讲述农大人的故事|
投稿邮箱 | 2086662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