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依旧:大国工匠中的新一代清华人

这篇文章,用来回应一下之前关于我们的“社会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前阵子转载了一篇文章:《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文章辟谣了一份虚假的“清华仅一人上榜的大国工匠名单”,并以图片形式列出了部分在各领域曾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清华人。


文章明确指出“这个统计还非常不全”。但显然这一点被有些网友有意无意忽视了。其中有人说,因为名单里的人很少且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工匠没有几位,所以这份名单自证反而暴露了“清华这些年没有大国工匠”的“秘密”。


这个“表格没有列完整就代表近年根本没有”的逻辑,着实是我们没想到的


看来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世界中真的严重存在。也许是我们在园子里听到的当今各重大工程中的学长牛人太多,自然地以为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难不成我以为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


看来,还是有必要和大家好好地解释一下。


稍微了解一些各高校教育特色的网友都知道,“又红又专”是清华的基因清华也一直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在高校里是出了名的。你可以质疑清华的种种不足,但要质疑清华不够“红”,那可能真的是选错了对象。


改革开放前是如此,改革开放后依然如此


所以,事实就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工程中出任总师、总指挥或技术负责人的清华毕业生,一如既往的多(一脸委屈)。


而且,与许多专精于某一领域的行业特色高校不同的是,清华培养出的大国工匠遍及诸多领域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几乎都有清华人主导或参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航母弹射、歼10战斗机、陆基反导,秦山核电、巨型计算机、万米深潜器、高温气冷堆、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天眼、奥运场馆工程、高速互联网、重型液压机……实在是太多,原谅我一时难以列全。


只是,相较于这些大工程的高知名度,它们背后的建设者确实鲜少为人所知。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有一点,真的想请大家知道:在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熏陶下,扎根各行各业,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贡献,在他们的心里,是理所当然且无须夸耀的事情。



但是!公开报道少,不代表他们人数少,更不代表他们创造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少。


我们这两天专门综合央媒报道、校友文章以及采访校内部门做了一个统计,轻松就发现了近120位大国工匠中的新一代清华人,其中包括“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中国探月工程副主任设计师陈天智、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陈国平、“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等,他们的行业从上天到入海,从国防到民生


限于我们能够掌握的数据非常有限,这个统计仍然很不全面,并且我也深信,他们所作的贡献远超出我们再多的调查、梳理和理解所及




再再再声明一下,这份名单中,所列出的领域并不是全部!


比如饱受关注的国防科学技术等方面,因为涉及保密所以能公开的信息很少;表格中人员也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列入,他们可能是国内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设计者,也可能是某位扎根一线、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工作者,还包括很多为祖国事业呕心沥血但因特殊原因而必须隐姓埋名的一位又一位建设者


热心校友也发布了一篇文章——《大国重器与清华新生代》,其中列出了近年来为国作出贡献的多位清华校友,其中不少人就不在我们的名单掌握之内。


由此可见,我们不了解的大国工匠中的新一代清华人还非常多,在此,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补充,人多力量大,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补充进来~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后,清华毕业生中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总师、总指挥有很多很多。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新生代清华人,他们不是总师或总指挥,但也在脚踏实地,尽其所能为大国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还包括很多海外深造后坚定归国报效祖国的清华人


他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在航天、水电、光伏、核能、高压供电等关键行业承担重大任务;在芯片、生物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卡脖子领域寻求技术突破……


如此将小我奋斗全情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的人们,不应当被轻飘飘的几句“只有个位数”“自证却打脸”而戏谑。


最后,我们还想说,一项重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数以万计建设者经年累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致敬“领航者”、弘扬工匠精神,同时,也向每一位在大国工程中默默付出的建设者致敬!


你们是最棒、最可敬的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