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理工大学牵手天府新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天府发布 2024-04-03

本篇文章约3290字,阅读需9分钟


毫米波雷达、空天遥感智能观测、高精度干涉测量……自北京理工大学创新装备研究院落地四川天府新区以来,已搭建起3个高能级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引聚近10个创新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引进并孵化落地3家科创企业,与国内外20家机构企业达成40余项合作。


↑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12月5日,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登岛”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式揭牌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10余家机构及企业现场与该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个前沿新兴技术团队和3个孵化型科创企业成功签约入驻。


↑ 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供图




回顾北京理工大学“牵手”四川天府新区这一年,从共谋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到瞄准前沿新兴领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从携手开展跨区域科技联合攻关,到双方聚集优势资源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全面融入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正一步一步嵌入公园城市首提地的血脉之中,融入国家级新区奔涌向前的历史进程,实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全新模式育成:

地方建平台、高校导资源,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天,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2年9月,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正式落地天府新区海创园天府高技术服务中心,致力于建设形成北京理工大学在四川的科研、教育、交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总平台。


↑ 这是位于天府海创园的天府高技术服务中心。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一定程度上,高校院所的优势在于科技资源导入,地方政府则擅长做好基础平台支撑,如何将各方优势进行有机互补,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益最大化,成为双方面临的首个共性问题。在反复验证、综合评判后,研究院创新采用“地方建平台、高校导资源、合作促转化”的总体模式,由天府新区负责投资建设科研办公平台,引入北京理工大学高能级院士创新团队进行运营管理,实现原始创新策源技术成果快速就地转化和企业孵化。


具体而言,四川天府新区按照“科技资源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的模式先行建立天府新区创新装备产业技术平台,交由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负责运营管理,集成人才引育、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


↑ 天府海创园。白桦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天府新区创新装备产业技术平台的建立,直接为研究院提供科研硬件基础平台,并对外开展公共技术服务,着力打造‘科研产出+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一体、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样板。”四川天府新区科创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新合作模式的育成,直接为天府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强大动能。



自研究院与产业技术平台“双轨运行”以来,已申请10余项专利,授权5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11项,并积极推进中试实验和技术应用,包括路侧雷视融合一体机开发、低成本小型机载SAR雷达、仿X无人机机体研制等5项科研技术成果持续迭代开发,与民航二所、海鹰航空、长安工业等共20家企业达成40余项合作,合同交易金额超2000余万元。同时,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支持引导下,相继成功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省级“揭榜挂帅”项目和校企地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引育项目、市级智慧蓉城科研项目,一批批科技成果正逐步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核心技术突破:

融入区域发展全局,更好服务科技强国国家战略大局


今年3月,四川天府新区、青羊区、新都区三方正式签约共建天府动力源重点片区。该重点片区以成都科学城航空动力科创区为核心支撑,将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先进飞行器、高端无人机系统,打造全国策源转化能力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备、上下游协同配套效率最高的航空全产业链。
瞄准高质量打造天府动力源重点片区,天府新区集聚了大批航空动力领域战略科技力量,顺利挂牌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引进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顶尖学科力量相继在兴隆湖畔布局研究机构。


↑ 陈学志 摄


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航空动力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多年来在智能空天动力、跨域飞行、无人智群、材料结构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取得丰富成果。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的正式落成,无疑大大增强天府新区作为国家航空动力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承载功能。


2023年至今,由毛二可、张军、龙腾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院士团队相继入驻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搭建起毫米波、空天遥感、高精度干涉测量3大高能级技术应用创新平台,瞄准毫米波系统、智能网联、智能感知、无人机系统、形变监测5大前沿新兴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与此同时,从研究院“实验室”里的各项先进技术成果也正在民用领域进行快速转化,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行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比如,研究院聚焦毫米波设备研发细分方向,成功孵化的医疗领域“智能健康守护仪”非接触式产品,开始在北京泰康疗养社区、四川华西医院等“智慧病房”进行市场应用推广;而瞄准空天遥感领域,孵化打造的Mimo式形变监测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山边坡、水利大坝及库岸等多个领域,现已进入俄罗斯、哈尔克斯坦等国际市场……从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走出的一项项科技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无人机巡航、地质灾害检测等多个领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科创新动力。


↑ 陈学志 摄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天府新区,正以创新装备研究院以依托,携手北京理工大学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产业生态构建:

着力塑造“北理工”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合力为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天府新区力量


瞄准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装备数字化仿真需求,开展建模仿真、虚拟现实、大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这是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成功孵化的科创企业红征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在布局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前期,该团队已承担北京冬奥开幕式、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探月工程、珠海航展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上述科技成果成功孵化转化后,预计首年产值将突破千万元。


↑ 兴隆湖畔,科创企业环绕。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长久以来,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孵化再到转化,直至最终实现产业化,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落地以来,已成功孵化红征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图灵无人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睿控森思科技有限公司3家科创型企业,在科技力量日夜喷涌的兴隆湖畔创造了科技成果异地转移转化“北理工”速度。


“除了建平台,更要营生态,要真正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拥护、市场欢迎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坦言。一直以来,天府新区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力量,着力建设一批功能齐全、产业覆盖广泛的创新平台,营造出转化新成果、输出新产品、孵化新企业、培育新业态的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态。


除了北京理工大学,天府新区目前已引进清华、北航、西工大等校院地项目共93个,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80余家,累计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载体100余家。

↑ 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在加快建设。贾科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与此同时,天府新区正加快建设成都科创生态岛、航空动力科创区等创新集聚区,推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科创生态基金群,打造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落地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规上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企业48家,引育高新技术企业1154家,引育“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800余人,吸引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18.3万人。创新策源能力跃升、创新平台能级强劲、成果转化动能澎湃、创新人才加快汇聚的开放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从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到创新平台建设;从科技联合攻关,到成果落地转化……北京理工大学落地天府新区这一年,是高校与城市异地牵手的“双向奔赴”,也是科技型大学与科技型新区合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共赴山海”。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征程已然开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北京理工大学与天府新区的执手相拥,定将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成果转化为墨,真正将论文“写”在天府大地上,书写出新时代校地合作共赢的绚烂篇章。






▸无人艇出海!为它装上“千里眼”


▸第一波冬草莓来了!两大福利同时抵达


▸13岁男孩连续两次毒品筛查呈阳性!紧急提醒

记者:陈学志
编辑:刘江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