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越共崛起,美军轰炸的神助攻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201 篇推送
1966年6月14日:美军F-105战机轰炸越南军事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冷战时期至今,美国对外关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干预他国内政及地区冲突。其中,地毯式轰炸是美国武装干预的最主要及最擅长的方式,即利用轰炸机来维系霸权、投射国家意志、施加战略影响。这样的武装干预措施实际上不仅给被卷入的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还可能使得美国与其期待的结果背道而驰。
Dell与Querubin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即将发表的论文“Nation Building Through Foreign Intervention: Evidence from Discontinuities in Military Strategies”中,以越南内战为例,探讨了美国对外干预中两种迥然不同的手段——暴力轰炸和暖心援助的实施效果。两位学者利用了这两种对外策略的不连续性,使用工具变量及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来估计越战期间暴力轰炸和暖心援助两种干预措施对击溃叛乱和建立政权的影响。
1954年法国撤出越南后,南北越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边是胡志明建立的由苏联支持的共产主义国家(越共),南边是由美国支持的独裁者领导的非共产主义国家。60年代初,越共领导了一系列在南越的共产主义武装起义。随后,美国不断介入南越事务,以阻止越共领导的起义。尤其在1965年“雷声隆隆”行动命令下达后,美国更是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数量迅速增加。其最终目标是击败越共叛乱分子,加强南越的国家能力,最终建立一个稳定的非共产主义政权。
为此,美军采用两种反起义策略—武装干预和民事援助:对一部分村庄进行武装干预,通过地毯式轰炸摧毁反叛军势力;同时在另一部分村庄实施暖心援助并推动公民运动,以赢取民众支持。
美军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采用了类似随机断点自然实验,使得两种措施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近似随机分配。
1967年,美国在南越启动了村庄安全评估系统(HES)。首先,由相关人员收集各村庄月度和季度有关安全、政治和经济方面169个问题的信息。然后,把信息导入评估系统,利用贝叶斯规则生成一个范围在1-5的有理数作为村庄安全指数,并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1分,2分,3分,4分,5分)。根据评估数值把各个村庄分到A(5分,非常安全)至E(1分,非常不安全)的其中一个安全评分等级中。在选定一个轰炸阈值后,恰好就把阈值两边性质非常接近的村庄“随机”分到了两个不同安全等级,那些低于阈值的村庄更易受到轰炸。这导致了被轰炸村庄的不连续性。
而美国两个军事区的空间分布则提供了军事轰炸和暖心援助的空间不连续性。军事一区由海军陆战队(USMC)实施民事援助,以赢得民心并消除叛乱发生的根本原因。军事二区由美国军队(U.S Army)通过压倒性的火力摧毁反叛军势力,其中空袭和轰炸是最为主要的军事手段。两个军区的分界及边界附近村庄的分布如图一所示。
图一:军事一区及军事二区边界附近的村庄分布
在经验分析中,估计两种措施实施效果的难点在于,有越共起义的村庄往往更容易成为美军军事打击和干预的目标,这会混淆美军策略给村庄带来的影响。故作者利用上述两个非连续性产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工具变量以及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来做识别两种策略的因果效应。
文章首先利用HES村庄安全系统的舍入阈值作为工具变量,来估计军事轰炸对击溃起义的因果效应。由于HES系统不用于其他干预行为和资源分配,村庄安全等级与且仅与军事干预选择相挂钩。因此,比较正好低于和正好高于舍入阈值的村庄能够准确识别出军事轰炸的因果效应。
第一阶段的结果如图二所示。图(a)表示t季度村庄安全指数与t+1季度的即时轰炸;图(b)表示t季度村庄安全指数与直到美国撤军前t+1季度的平均累计轰炸。从中可以看出,两图在阈值处都存在断点,正好低于阈值的村庄相较于正好高于阈值的村庄更容易受到轰炸。
图二:第一阶段结果
如图三reduced form的断点图所示,军事轰炸会给这些刚好低于阈值(因此更容易成为轰炸目标)的地区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使得结果偏离了美国原本的军事目标,这表现在:(a)更多的越南人参与到越共(VC)的军事和政治叛乱活动中;(b)越共的基础设施增加——即它的政治分支机构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增加了越共发起攻击的概率;(c)美军进一步深陷于战争。
其次,导致南越的国家能力变弱,表现在:(d)村委会参与率降低,村庄公共品供应减少;(e)地方政府提供教育和医疗的能力变弱;(f)非共产主义公民参与下降。民意调查和军队行政数据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图三:安全指数对军事目标和国家能力的影响
这些研究证据表明,由于越共叛乱分子很难辨认并准确打击,“一刀切”地用炮火攻击平民反而让民众对美军产生不满并转而支持越共叛乱分子。暴力轰炸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起到了反效果。
在探究了轰炸给村庄带来的负面影响后,作者进一步利用了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来比较暴力轰炸和暖心援助带来的实际效果——即比较图一边界附近那些除了所属军事区不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都没有明显区别的村庄,看两个军事区不同的干预手段是否会给两侧村庄带来不同的军事结果和国家能力。
空间断点回归的估计结果表明:军事一区一侧的村庄公共品供给更为充足,且受到越共的攻击少,当地民众也较少参与到越共叛乱活动中。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这一军区的公民对美国和南越各级政府的态度较为积极。这进一步证明了民事援助比起武力干预在国家能力建设方面更为有效。
文章来源:Melissa Dell & Pablo Querubín. Nation Building Through Foreign Intervention: Evidence from Discontinuities in Military Strateg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orthcoming.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和龙登高(清华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激情、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声音!
轮值主编:何石军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