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晒书单:2017金奖书单分享

高一 张越 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 2022-05-22





晒书单:2017,我读过的真书

金奖作品


     在林白的诗中最美的爱情在六月,而最美的相遇在七月。在暑假到来之际,不妨多来图书馆转转,借几本好书,与文字来一场最美的邂逅。

      那么,言归正传,这次的强烈安利是“2017晒书单”活动的金奖作品。那位“暖和和”的阿特先生和他“冷冰冰”的赛因斯儿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看看:

2020届高中(2)班的边昱佳的绝赞书单吧!




金奖得主介绍


(配图我自己画的!!!)

请忽略这篇玩意的生硬和短小。我是边昱佳,这篇书单的主人。

平时喜欢写点不知所云的东西,画些儿女,养养花,对天台有着谜之追求。有一点像热血漫主角一般的理想主义和唯努力论,正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不无聊的人。

读书是件好事情,特别是当读到与自己思想契合的作者的书,感觉自己好像得到了糖的孩子,可以抱着书开心一个晚上。不喜欢看的书也不用勉强去看啦,总是跟三观不同的书打交道很容易怀疑人生的。

我真的很想写一篇有趣的自我介绍啊。゚(゚´Д`゚)゚。!!

��们仍会摁下按钮吗?




金奖得主

——边昱佳(的书单)


一、吸收些人文关怀

1、《人的宗教》 

休斯顿·史密斯/著

     还是觉得宗教是一种高不可攀神秘而伟大的东西?是时候洗掉那些晦涩的外衣了。

    作为一本不错的入门读物,《人的宗教》主要列举了世界七大有代表性的宗教,并将目光放在了造成宗教间差异的社会成因上(当然其中包括了我们熟知的儒释道三教,外国人果然喜欢把儒家看成宗教…),而且难能可贵地横向比较了它们的差别。虽说内容严肃,但读起来十分流畅,一气呵成,让人有种一天刷完它的冲动。

     回归书名《人的宗教》,宗教由人创造,被人信奉,任何庄严高深的宗教溯其根源都是人与人性。本书将落脚点放在人和社会上,回归宗教最本质的属性,也许更能跟我们这群无神论者产生共鸣。在我们呼吸着宗教庄严肃穆的空气时,它也向我们指明了一条生命取向的路。




2、《文化苦旅》 

余秋雨/著

索书号 I267/Y75

     “文化,切莫自卑。”

    上面那句约莫是余秋雨先生在写炎帝黄帝那一篇的一句小小的感慨,却带给了我整篇文章都无法企及的震撼。于是我擅自在心中把它定义为整片文章的文眼了。

    这是一篇有着浓厚文学气息的历史散文:作者用中华文人特有的浪漫笔法,写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代表性历史和人物。于文字于内容都不负“文化”二字。而我最喜欢魏晋名士那章,名士们飘逸而沉静的性格与这本书的气质不谋而合,美妙极了。

     也许文化的确是苦的。即使用的是飘逸的散文笔法,这一本书依旧透露出许多天不遂人意的无奈,无论是甲骨文工作者悲惨的遭遇,亦或是明清时期文学的萎靡。但苦中作乐谁不会呢?从这一场苦旅中走来,特别是在现在文化最迷茫的时候,余秋雨先生将文化这篇广袤的大地铺展在我们面前,金乌即将破开雾霭,文化仍留存着生生不息的火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切莫自卑吧。




二、打破科学与狂想的墙

1、《元素的盛宴》 

山姆·吉恩/著

    什么?啤酒和粒子探测扯上了关系,镭竟然被当成保健饮料风靡一时,碲和淘金热竟然纠缠不清?

     看惯了化学书上死板的元素周期表和千篇一律的规律,你总是会觉得元素周期表下面那群冷门元素除了考试没有一点用处,连存在感都没有。是时候用这本书打破你们原有的观念了。作者用自己非同一般的脑洞发掘每一个元素背后的神秘野史,从冷战原子弹到拿破仑征战,从环球航行到印度争取独立,处处都有元素们的参与。什么冷门元素都能上场打出一番精彩操作从此让你印象深刻。

     作为一本科学读物,这本书罕见地没有从元素的性质说起,但却又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着元素们的物化性质,毒性,特征反应等等。稍加留心,你的化学常识题就稳过了。将元素与历史扯在一起,就如同看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果真是一席盛宴啊!

    “所以,我的元素老伙计们,今天又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




2、《What If》 

兰道尔·门罗/著

索书号N49/M47

    那么问题来了,让牛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可以把它烤熟呢?

     《What If》又名《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这本书简直是为我的大标题而生的。作为前NASA成员,本书作者用科学的演算,去解决那些一看就是脑洞大开的古怪问题:“在核反应废料池里游泳会怎么样?”,“地球上的海水全都去到了火星会出现什么效果?”,“小王子那颗星球的逃逸速度是多少?”像这样的问题书里比比皆是。更幽默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通过实验数据和演算的合理推断,所以即使它们看上去特别奇怪,在理论上它们也是无懈可击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从多高掉下来可以让牛扒烤熟?答案就在书里。这本书也许能帮助有心的读者学好物理。但更重要的是:脑洞拯救世界!




3、《三体I 地球往事》

 刘慈欣/著

 索书号I247.55/L717

     大概也只有我会推系列书只推一本的吧——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们恰恰好只能选一本来看,那么我觉得《三体I》是最佳选择。

     不像II和III将世界观定在未来,第一部讲的主要是三体文明入侵地球的缘起。受文革迫害的女科学家叶文洁将地球坐标广播出去,急于找寻新家园的三体人将地球定为目标迁徙,并用智子暗中操作实验结果阻挡人类科学的进步。于是亲三体人一派和抵御三体人一派便开始了争斗。

     《三体I》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三体人的关系不大。可能是世界观比较接近现今社会的原因,《三体I》给我的印象并不完全是一部科幻作品,而带上了文化的厚重感和济世感,是夕阳的光泽。

     《三体》三部曲中或多或少都有着老刘对于人性的考量。当浩瀚的宇宙中传来三句“不要回答”的回音,你们仍会摁下按钮吗?




三、 学会调剂生活

《雅舍谈吃》 

梁实秋/著

     所谓调剂生活当然是字面的意思:用调味料调。文人和老饕是分不开的,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正印证了这一点。从北京烤鸭到西湖醋鱼,再从酪到豆汁儿,美食每一丝细微的香气仿佛都经过了先生的仔细考量,然后用独到的笔法描绘出一盘盘美食的色香味,结合些北平往事慢慢叙来,真是饱足了读者的眼瘾,恐怕除了老饕祖师爷袁枚的《随园食单》,能和它一比的人寥寥可数。

     文章写就距现在五六十年不止,再加上很多菜品都是作者年轻时的回忆,那些菜肴可能距今已有近百年,改变颇多。比如,有人能想到20世纪初的西湖醋鱼竟是白醋加少许糖然后勾兑,清爽开胃,而不是现在的浓油赤酱糖醋鱼吗?看《雅舍谈吃》的同时,我们在提高自己对吃的品味和辨识度,顺便捡一些关于菜品正宗与否的冷知识,真是赚到了。

     最后: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四、文字的背后

    文字的背后是什么?是绘画。这个大标题里面都是一些非典型的书,或者说绘本。我不知道它们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书籍,但是它们实在太美妙了,于是我推荐了上来。毕竟文字与绘画是互通的。


1、《时间线》 

彼得·胡斯/著 绘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发展历程的绘本。绘者用自己高超的插画技巧,诠释了从人类诞生,到直立行走,再到建立城邦和辉煌的文明,最后不断发展科技的历程。

    推荐这本绘本的原因很简单:内容不错,最重要的是画风太赞了!绘者的线条张力十足,色块与留白的设计十分惹人注目,画风真的值得去仔细的咀嚼一下 





2、《万物解释者》

兰道尔·门罗/著、绘

索书号Z228/M47

    这是一本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去诠释复杂高端事物的绘本。作者本意是厌烦了那些总是显摆高端词语的书,想要写点平易近人的东西,结果一不小心就玩过火了。

    将高端事物用浅显的话描述往往显得非常搞笑,就如同把细胞叫成小水袋,把飞机称为天空船一样。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描述尽管可笑,但事实上是没有硬伤的,这大概是大佬装那啥的新操作吧。

    如果你们再细心一点,会发现这个作者就是写《What If》那个人(对,就是那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家伙),画出这样一本东西确实很符合他的性格,皮这一下特别开心。


今天的书单分享就到这里了,期待下一期的超赞书单与大家见面哦!


今天


排版:张越

责编:林翠贤


↓精彩推荐↓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