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眩晕、梅尼埃病、耳鸣......倍他司汀天天用,常见 5 个适应证用对了吗?


倍他司汀是门诊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梅尼埃综合征,亦可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所致直立性眩晕、耳鸣等。合理使用倍他司汀,你至少需要知道以下五点。


药效学作用


本药为新型组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与组胺相类似,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药(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支气管、毛细血管、平滑肌及心脏)。本药具有扩张毛细血管、舒张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也具有舒张内耳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的作用。本药还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因此,倍他司汀在扩血管的同时可改善前庭功能,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闷感等症状。同时,由于倍他司汀扩张血管作用较组胺弱而持久,扩血管时不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胃酸分泌(H2受体)的作用较小、胃肠道刺激轻。



临床适应症


1、梅尼埃病相关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适应症:梅尼埃病是倍他司汀在临床应用最广的疾病之一,倍他司汀主要用于治疗梅尼埃病相关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用法用量:


起始剂量每次4mg,每日3次,最好随餐服用,根据年龄和症状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48mg。


通常成人一次1-2片(甲磺酸倍他司汀一次量6-12mg),一日3次,饭后口服,可视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2、治疗急性缺血性血管疾病


适应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致体位性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


片剂:每日2-4次,每次限1-2片(4-8mg),最大日量不得超过48mg。


口服液: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0-60mg,一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


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00ml(含盐酸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缓缓静脉滴注。或遵医嘱。


3、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


适应症:治疗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


用法用量


片剂:每日2-4次,每次限1-2片(4-8mg),最大日量不得超过48mg。


口服液: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0-60mg,一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


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00ml(含盐酸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缓缓静脉滴注,或遵医嘱。


4、眩晕症


适应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改善内耳微循环。


用法用量


片剂:通常成人一次1-2片(甲磺酸倍他司汀一次量6-12mg),一日3次饭后口服,可视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口服液: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0-60mg,一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


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00ml(含盐酸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缓缓静脉滴注,或遵医嘱。


5、其他临床应用


倍他司汀在治疗以眩晕为主的内耳疾病和脑缺血疾病的同时,其对于主观性耳鸣、颈源性耳鸣、顽固性耳鸣、持续性主观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也有缓解疗效。


此外,倍他司汀与奥氮平联合治疗还可以有效减少体重增加与嗜睡的发生。


注意,因倍他司汀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建议应餐后服用。


代谢和清除


在肝脏经过广泛代谢转化为两种代谢物,代谢物的达峰时间为 3~5 个小时。在三天内,多数药物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泄。


禁忌症


1. 倍他司汀与胃壁细胞H2受体结合,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因此有消化性溃疡史和活动期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2. 倍他司汀与支气管平滑肌H1受体结合,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慎用。


3.肾上腺髓质瘤患者、肝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此外,使用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削弱倍他司汀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在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胃肠道。此外,对倍他司汀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的 Cochrane 分析中,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和头痛,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罕见,倍他司汀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药物相互作用


倍他司汀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体外数据显示,抑制单胺氧化酶的药物可抑制倍他司汀代谢,同时使用这两类药物时须谨慎。


注意事项


患有荨麻疹、皮疹或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应用倍他司汀时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


严重低血压患者慎用。


患有半乳糖不耐受、拉普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罕见遗传问题的患者不应服用该药。


倍他司汀在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及脑血管疾病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其适应症及相应注意事项,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药物信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30


撰文:Arzt编辑:Arzt仅供学习交流!
Arzt@梅斯医学(微信号:Arzt-bo)
往期推荐:关于眩晕症的病因和治疗,至少需要知道这3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