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大博士点新规:博士生发中文文章才能毕业!

考博之路 2021-09-1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从今年入学的博士生开始,必须发一篇中文文章或论文才能毕业,哪怕在媒体或杂志上发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闻报道都可以,但你不能没有。”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点立下的这一新规,引发网络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教授韩正甫说,他们做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要为难学生,而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实在太差,有些学生可能英文比较好,但中文文章累赘,错别字太多,有的连写个借条都面露难色”。


对于博士生,尤其是其中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习惯用外文发表研究成果,是学术交流国际化的必然。加强外语训练,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宽中文表达能力的要求。对于攻读最高学位的博士生而言,为什么会出现中文写作能力差的问题?长期脱离中文写作的环境,可能是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很多理工科学生升入大学以后,逐步远离了中文写作训练。


事实上,高校办学水平越高,对学生的外语要求也往往越高,很多核心专业课程甚至使用外文教材,教师也是使用外语授课。学生缺乏中文写作的机会,其中文表达能力自然逐步退化。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彭庭松曾对媒体透露,他们的调研表明,复旦、清华等高校的教授们一致认为理工科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比较弱。


陈吉德认为,这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导向分不开。“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过于模式化,写作都是有套路的,过于知识化、考点化,生活化、应用类的写作比较少。”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也曾分析,语言之妙,奇妙无穷,尤其妙在语文所达成的特殊感染效果。但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并没有唤起学生对语言,尤其是对汉语千变万化、魅力无穷的感觉,导致语文、写作变成了一些死气沉沉的知识。


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汉语写作课,中科大光学工程博士点要求学生发表中文文章,也是加强汉语写作能力的实际举措之一。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对大学教育过度外文化的纠偏,但何尝不是对基础语文教育的补课,你怎么看?

博士毕业的去向!

博士延期毕业的十大影响因素

浙财宝典:大神们的考博之路

四川两名博士生当选“最美大学生”!

80后清华博士挂任乌兰察布市副市长,还是考博好

四川一批年轻干部任前公示:两90后女博士拟任市管企业副职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分数线

西藏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资格分数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