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5名硕士考上博士,经验分享来了!
欢迎关注上方我们的视频号,来到直播间进行互动交流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将要奔赴各个工作岗位,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同样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选择继续行走在学术道路上,坚持理想,奋力前行,他们就是考博人!我们也有幸采访到其中部分学长学姐,为有读博意愿的的童鞋们带来干货满满的大礼包!
今年我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中,有15名成功考取国内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
焦龙保
2018级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共发表6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一篇,北大核心期刊两篇。曾经荣获优秀毕业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积学奖学金等荣誉,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孙瑞芳
2018级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共发表7篇学术论文,曾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积学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吉永桃
2018级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积学特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积学二等奖,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黄少澜
2018级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积学奖学金,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洪晨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在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分别获得积学一等奖学金两次,积学三等奖学金一次,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王哲文
01-Q: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的规划与收获?
孙瑞芳:在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每学期开始都会为自己制定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计划。此外,每周都会阅读文献和书籍,并做好笔记,以供自己翻阅,提高学习效率。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更自律,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
吉永桃:硕士研究生期间重心一直都在学习上,上好课、多读书、多思考,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小论文,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很多成长也就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对于读博,刚入学时也只是有这方面的想法,如果学习过程中能够证明自己适合读博,是乐意继续读下去的,当然,中间也怀疑过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下去,所幸,心中那一点不确信的希望最终还是支持我顺利地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洪晨:研究生阶段的生活与学习一定要有清晰的规划,态度认真,多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与文献,找到兴趣,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研究。
02-Q:对研究生学弟学妹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
黄少澜:在生活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次就是心理状态,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要积极面对,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最终无论结果的好坏都坦然面对。学习上,还是要把握好时间,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心里面要清楚,做好相应的规划。以我为例,一年级主要学习基本理论,二年级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后,重点学习量化研究方法,三年级开始收集考博信息,准备考博材料。
孙瑞芳:学习和生活并不是矛盾和孤立的,尽量将学习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保持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此外,也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状态。
03-Q: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呢?
黄少澜:一是,二年级将本科学习的知识和研究生学习较好的结合之后,发现自己对在数据中探索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越来越感兴趣,在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越来越积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进而确认了自己继续读书的想法。二是,在硕士期间参与了导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课题,逐渐对农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但研究生的学习对该问题只能是浅显的一些看法,这也让我产生了继续研究该问题的想法,进而选择继续读博。
吉永桃:读博的想法可以说或强或弱一直存在于我的内心。最终促使我坚定的选择尝试,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专业学习的喜爱。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科意识在不自觉中已在我脑海中萌生,教育的角度成为我思考与分析问题的重要视角;在听到对教育学的盲目质疑与恶意诋毁时总会生出一种想要辩护的冲动。二是,好奇的驱动与对宁静充实的生活状态的向往。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思考与求索未知理论的愿望,期望能够对教育问题的困惑做出有理有据地回应与解答,这些都推动着我做出继续深造的决定;享受阅读与思考带来的心灵的宁静,对思考能力不足、精神贫瘠的担忧与恐惧也促使我积极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三是,已有的研究经历与撰写论文的体验,让我觉得我或许可以去试试,同时导师的鼓励也给了我更多尝试的勇气。
焦龙保: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入学初就有读博的想法,由于本科学的就是教育学,长久以来对教育学研究有着学术热情与兴趣,同时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是在高校任教,因而读博是必要条件。并且在硕士期间,小论文的发表与所获得的奖项都进一步肯定了我继续读博的决心;此外,导师的鼓励与家人的支持也使得我放心投入学业。
04-Q:为读博所做的准备。
孙瑞芳:第一,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及相关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第二,在硕士三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强化自己专业知识和理论。第三,在备考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每天规划特定的时间学习英语,提升阅读和口语能力。自身优势:目标明确、良好的心态、科研成果。
吉永桃:硕士期间的学习经历甚至是本科阶段的学习积淀都为读博奠定了基础,读过的书、阅读过的文献,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思维与言行。针对博士入学考试的笔试与面试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准备:第一,聚焦专业领域的基础核心问题;第二,关注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第三,关注报考导师及学校其他导师的一些研究;第四,为外语考察做准备。
05-Q: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孙瑞芳:首先,要制定论文写作计划,以此进行自我约束;其次,多读、多思、多积累。一方面要阅读相关文章,另一方面要阅读相关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最后,多写。论文写作的过程也遵循“量—质”的逻辑思路,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升。
洪晨:研究生论文写作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文献与书籍的阅读帮助我们梳理清楚研究的脉络,此外,预调研也是重要的一环。论文写作也要与导师多进行交流,沟通想法,不断精进。
06-Q:如何与心仪的导师联系,在沟通上有哪些小tips?
黄少澜:首先去官网找到老师邮箱,做一份个人简历、写一封自荐信、再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奖证明发给导师。导师不回复你的情况实属正常,但如果你的某方面引起了导师的注意,导师一定会积极回复你的。一般的回复就是“欢迎报考”“祝你成功”等等,如果是这样情况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筛选。如果导师回复较多,并主动提问你一些相关问题,或是直接指派一些任务交给你完成,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的,你要积极回复,指派的任务也要尽可能地完成好,进一步吸引导师的注意力。
王哲文:目前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学校基本都在实行申请考核制,也有极少数学校沿用普通招考,但所有学校录取原则都是“择优录取”,博士录取受诸多因素影响。博士生导师的选择空间较大,每年都会有几位比较优秀的学子报考。因此,提前联系通过各种资源获得报考导师的认可至关重要!也是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导师或许已经有了心仪的学生,或许今年压根没有名额,因此提前联系导师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地向导师展现自己读博的意愿以及自己的优势,态度一定要诚恳大方!同时,密切关注院校动态以及保持和各方的沟通联系!
洪晨: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心仪导师取得联系,在沟通过程中表明自己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意愿。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说清楚为什么想要选择该导师。介绍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学术研究经历与成果。
焦龙保: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首先是联系博导的时间,联系博导在博士招生简章发布前后都可以,但是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的话导师不确定自身是否有名额,过迟的话可能导师已经看中了其他优秀学生,那么自己就没有机会了;其次是联系导师的方式,一般各个学校的学院官网有博导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邮箱给博导发邮件进行联系;最后是联系博导邮件主题内容的撰写,必须写清邮件的主题,不要设置无主题邮件,在邮件的具体内容中简单介绍自己,写上自己的科研成果、参与课题、社会实践、获得荣誉以及为什么选择该老师等,适当展示自己的读博优势与潜力,态度诚恳,言语表述注意礼貌谦虚,可以做一份简历附加在邮件中。
07-Q:对于读博前所了解的读博压力是如何应对的?
黄少澜:目前看来主要是毕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毕业压力的话还是靠自己来解决,这个谁也帮不了你。经济压力的话,学校一般会给予一定补助,奖学金相对于硕士来说也会多一些,至于上述的两个压力的应对我认为还是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相信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即可。
王哲文:考博的过程也许会一击即中,也许会频频失利,记住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很多同学可能一路开挂没有经历挫败到了今天,但考博、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交织在一起,基本都会经历迷茫和不知所措以及失败,及时调整心态,坚持到最后一刻!
寄语
黄少澜:无论是读博还是工作,都积极做好准备,提前了解基本要求,让自己符合最低标准,心态摆正,事情一定能完美解决。另外我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有这方考虑的同学欢迎咨询。
孙瑞芳:脚踏实地,坚定自己的选择,心无旁骛地前行……
吉永桃: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勇敢选择自己所热爱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了心中那份向往不断努力。行动是化解焦虑与不安的良方,当焦虑成为一种普遍心态时,更应谨防焦虑成为一种标榜。习惯远行的人总是相信,坚持正确的方向,或许路途会曲折一些,但终归能够到达目的地,相信幸运与努力共在。
焦龙保:读博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正如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志业》演讲中所说的“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选择了“读博”就等同参与到这场“赌博”之中。既然是“赌博”,我们就要明晰自己所拥有的筹码与劣势,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增值。
王哲文:告诫各位弟弟妹妹,一定要胆大心细,勇敢地跟导师表达自己真实的困惑和无助,同时怀揣感恩之心前行会让你们更加顺利!祝大家一切顺利!
在下一篇中,我们还会为大家介绍6位考上博士的学长学姐,同时为大家解答一些读博的相关问题,更多精彩内容见下篇~
策划 / 教育学部研究生会
采访 / 徐晶晶
编辑 / 刘婷
责任编辑 / 曹乐
姜嘉伟
2018级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曾经获得优秀生源奖学金、硕士积学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科研单项奖、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被厦门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张薇
2018级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曾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积学特等奖、积学三等奖、优质生源奖、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被厦门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李翔宇
2018级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谢金辰
201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文章刊于《教育研究》(教育学顶刊)、《teacher college record》(SSCI)等期刊,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社会学及统计学,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李阳
201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被天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阮琪
201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积学奖学金一等奖等,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01-Q: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的规划与收获?
阮琪: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的研,本科是英语专业,所以我的教育学背景基本来自于考研时的准备,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首先将补齐短板放在了首位,在研一积极学习专业知识,除此之外,由于导师个人项目较多,参与项目也是我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每次针对项目所做的准备与工作都是我获取教育学知识的途径。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我也在不同领域有了自己的见识与看法。
姜嘉伟:对生活的规划:一是要有规律的作息、二是把握好闲暇时刻的放松、三是与舍友、专业同学或是同师门伙伴进行适当的谈心,排遣自己遇到的烦恼。对学习的规划可以循序渐进,研一上学期阅读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积累学术词汇表达,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研一下学期和研二上学期尝试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多与导师保持沟通与联系,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会激发自己的思维火花。研二下学期和研三是学习的关键期,会涉及撰写毕业论文、申请读博等事项,要认真选择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进度有所规划和安排,对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合理安排。
李翔宇:研究生期间最好是能够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让自己能亲身体会和经历科研过程。有没有论文、有没有高水平论文,对于考博成功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或者导师的课题项目,写出论文并发表。另外,还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
李阳:学习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懂得了更多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规则。
02-Q:对研究生学弟学妹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
谢金辰: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工作or读博更多的是自我意愿与外界因素交织下理性思考的结果,早点明晰方向,早点做打算,读博的话和老师沟通好,多发高质量期刊,工作的话早点步入实习岗位,积累工作经验。
姜嘉伟:学习方面的建议:研一上学期建议广泛阅读,争取一周内读完一本有哲理的书,并对里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适当摘录或者批注自己的感受。研一下学期和研二上学期,要对专业领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论文的撰写,阅读的目的在于写作,对小论文不要有恐惧,它只是记录自己研究想法时的工具,关键要动笔写出来。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切记要多与自己的导师保持沟通交流,与老师交流的过程,自己也会产生更多的灵感。研二下学期与研三上学期,是准备开题报告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关键期,这段时期里除写作毕业论文外,还会有申请读博等方面的琐事,每一件事情都会消耗精力与时间,所以这一段时期非常宝贵,千万不要拖延,因为越拖到后面,自己会越来越焦虑,以至于有段时间自己什么都不想干,就只想逃避,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害怕,慢慢静下心来,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肯定会缓解自己的焦虑。研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基本完成,会开始参加部分高校博士笔试与面试。所以,尽可能从研三下学期开始之时(或者在寒假中),就全身心投入读博的准备中,比如提高英语口语、应试能力、学习专业报考方面的前沿热点等。
03-Q: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呢?
阮琪:因为未来想在高校就职,与其以后读在职博士,还不如静下心来先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而且现在没有其他琐事困扰,是学习、做研究的最佳时机。
张薇:选择继续攻读博士的想法,是与自己对未来的职业、生活规划完美契合的一个方向。不仅如此,也是因为非常喜欢高校的氛围,有师长有同学,是一个始终充满活力和不断创新思考,一直在学习进步的环境。
04-Q:为读博所做的准备。
谢金辰: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高水平论文,直接决定了你读博成功与否;其次,就是研究潜力,大致可量化为两个方面,研究方法与英文文章撰写能力;最后,导师与家庭等社会资本的支持。
李翔宇: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要多读书、善思考、勤动笔,再次,要做好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
阮琪:我觉得最大的准备应该是心理上的建设,读博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就要不顾一切为了最终目标而努力,在这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不管是科研的枯燥和乏味,周围人的不理解等等,都要坚持自己的初心,所以在学习、做科研上也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只有学习的心是积极的,才能到达最后的终点。
05-Q: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姜嘉伟: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写第一篇小论文可能是痛苦的,但这并不妨碍第一篇小论文的完成,而在完成后更要多与导师进行交流与探讨,将小论文反复修改打磨。其次,要坚持写作,尤其是大量写作。因为通过写作可以积累常用的学术话语表达,并且对提升逻辑思维有所帮助,关键更会增强自己表达看法时的条理性。最后,要寻求导师的帮助,有时论文可能会存在写不下去的情况,这时要与导师及时保持沟通与联系,询问导师对自己撰写论文的建议,看是研究问题本身存在问题,还是资料搜集存在不足造成的问题抑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总之,导师对自己论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张薇:首先培养自己对于问题意识的敏感度,多关注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与前沿研究。其次多与导师沟通,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最后,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是经历了无数遍的打磨修改后才诞生的。
06-Q:如何与心仪的导师联系,在沟通上有哪些小tips?
张薇:如果在考博中有心仪导师,可以在学校或学院的官网中获取老师的邮箱,通过邮件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读博意向,并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科研成果与经历、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自己博士期间的规划。礼貌谦逊,不卑不亢,条理清楚,突出优势来打动老师。
07-Q:对于读博前所了解的读博压力是如何应对的?
姜嘉伟:我觉得读博压力更多在于外界环境,外界对读博的普遍看法是博士毕业难,但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我想说的是,想读博士现在也真的很难,不仅报考导师是否有名额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且同辈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有时所谓的运气也能够影响到读博是否能成功。总的来说,能成功读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然而,在面对来自外部压力的时候,关键在于自己是如何看待读博这一事情的,也就是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或者动机而选择了继续走科研道路的。所以,自己更要在外界纷繁嘈杂的环境中,坚定读博时的初心,如果有所动摇,也要及时找回前行的方向。
张薇:博士将会是一段孤独而具有挑战性的征程,面对着繁重的科研压力,同辈压力会有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但只要不去想结果,始终在努力的路上,那结果也不会负你。
阮琪:在读博前我做了很多心理准备,参考了很多人的建议,也咨询了博士学姐的看法,是做了充分准备才下这个决心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心态是比较乐观的,所以在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困难上我一般能很快地调节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且比较有效的解压方式和调节心态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寄语
谢金辰:无论是读博还是工作,都是自身的理性选择,放松心态尽人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阮琪:前路不一定舒坦,但一定能闻到花香。
张薇: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一模一样,学会忠于自己的选择。当选择了自己的未来,便只顾风雨兼程。
姜嘉伟:最想说的是,做事情不要有拖延,学术也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把学术当作洪水猛兽,学会与它相处,毕竟研究生总归是要“研究”的。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不要忘记生活,偶然抬头之际,定会发现别样精彩。
科研道路注定充满荆棘,同样也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但不经历困难怎能见彩虹?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努力必有所得!祝愿在学术道路勇敢追梦的上的人都可以实现心中理想。
策划 / 教育学部研究生会
采访 / 李小妮
编辑 / 刘婷
责任编辑 / 曹乐
早期中国十八位会计博导、指导的154位博士及毕业论文(截止1999年)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西湖大学考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