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英国友人的一次交流(二):关于COVID-19及战狼外交

Chairman Rabbit tuzhuxi 2021-02-28



兔主席 20210221



按:晚宴交流在一个多月前进行,上一篇发在1月17日。链接:《与英国友人的一次交流(一)“五眼”、拜登、香港》。 如上篇所述,这些英国友人在北京生活,在各自的行业及职能部门里担任极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多能操中文。他们对中国有一些看法,虽然近在咫尺,工作也与中国相关,但对目前中国许多制度、政策和外交都不理解。他们主要提问题,表达的观点有限,也怕营造出一副批评中国的样子,都是出于礼貌。笔者主要简述与他们做交流的尝试。



5、COVID-19及中国的国际宣传


COVID-19目前仍然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前前后后讨论了许多。在座英国人在北京生活,自然都亲眼目睹了中国防疫抗疫的成就,对此并无疑问。我相信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也会向英国国内介绍中国的抗疫成绩与经验。


关于中国的防疫抗疫,英国友人们关注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


——中国在防疫抗疫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却无法得到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可与支持,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这个遗憾不仅仅是对中国而言,也是对全世界而言的。尤其中国不仅在对外介绍防疫经验,还在对外输出疫苗,这些努力都受此影响。


在座人士一致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指向“中国官方”(外交部发言人)及“官方媒体”(主要指《环球时报》)的COVID-19病毒起源口径。这几个声音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表达的观点其实可以总结为COVID-19起源暂不可知论,否定COVID-19中国起源。


其主要方法是:


     1)突出报道所有来自学术界的病毒起源未确定论(“最终起源还要看科学研究后的结论”),并将COVID-19“起源未确定论”演变成为“非中国起源论”。这个口径和宣传持续进行之后,逐渐在国内和国外建立了一套不对称的认知:


国外人士认为,除非能够明确、有力地证明COVID-19并非起源中国,那么COVID-19就是起源中国的,因为病毒最初爆发在中国。


前述的中国观点则认为,除非在科学实锤COVID-19起源中国,否则就不能说COVID-19起源于中国。


     2)努力报道COVID-19在更早期就在国外出现的各类信息:一旦其他国家有科学家称COVID-19在更早时候即在国外被发现,《环球时报》等媒体就会跟进报道,并带动其他媒体。笔者关注了若干这样的新闻,发现大多新闻都是《环球时报》跟进,而其他国际媒体往往只有有限报道,并没有引起关注。


对国外人士来说,COVID-19的起源和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已经认定COVID-19起源自中国,那么,COVID-19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发现得越早,只会说明病毒从中国向外传播得更早。譬如,如果说意大利在2019年11月就发现COVID-19病毒,那么意大利及西方公众只会认为,这是华人群体将这一病毒很早就带到了意大利。2019年11月份就在意大利传播,这正说明中国政府没有及时通报疫情,中国政府的罪责更大。此条丝毫不能说明COVID-19起源自意大利。因此,中国媒体跟进报道的这类早期传播消息,不会改变国外人士对COVID-19起源的认知——人们认定COVID-19来自中国——异地爆发越早,他们不相信中国政府越深。


对《环球》要表达的口径及许多国内受众来说,传播就暗示起源地。其逻辑是,既然你说病毒最早爆发在武汉,所以病毒来自中国,不就是把传播和起源混为一谈么。那我说病毒爆发在意大利,为什么起源就不是在意大利呢。


所以,《环球时报》的报道除了增加国内的民族情绪,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信任论外,对中国COVID-19的国际宣传抗疫成就并没有正面帮助,反而只有减损作用。


     3)病毒的持续变异使问题更加复杂。这个情况在过去几周里更加明显:一些变种COVID-19病毒是目前疫苗无法对抗的,而且这种变异还在不断发生:只要病毒大范围传播,就会发生变异。


笔者估计,未来,中国舆论会强调变异病毒的风险,认为各个国家都有责任——可以说,哪个国家不好好防疫,弄出大量传播者,“制造”了变异的COVID-19病毒,哪个国家就有责任。国外舆论则会认为,要看COVID-19病毒最一开始是从哪里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最一开始,也就没有后来的变异。



综上,可以看出,上面的两种观点实际上是没有交集的,双方各执一词,各说各话(而且中间有许多技术细节上的“游戏”)。结果是中国和国外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


英国友人们认为,中国应当改变对外官方口径,避免推广“COVID-19病毒起源不可知论”,而是暂时承认:在没有更好的证据出现之前,COVID-19确实最先爆发自中国,然后我们可以“move on”,没有人会再关心这个问题了。他们认为,中国做出这种承认纯粹只是表达一种姿态:国际社会早已认定中国起源论,认为中国目前是不坦诚,是“鸵鸟战术”。而中国在口径上拒绝“中国起源论”,对于改变国际社会持有的“中国起源论”看法不会有任何作用,相反,如能承认(哪怕只是暂时性、妥协性的承认),也说明中国的姿态和诚意。


英国友人们认为,中国这个口径,包括《环球时报》的宣传,以及尤其是外交部某官员去年的个人推特,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及外交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英国友人们认为,上述中国官方口径及媒体的行为非常令人费解,因为它们实际上非常不利于中国自己的抗疫宣传、疫苗国际推广、疫苗外交及国际形象——“中国在推广自己的疫苗。但如果中国自己不愿拿出坦诚姿态,外国人又如何能够相信中国的疫苗呢”。他们表示中国在COVID-19起源问题上的坚持是自伤,无从理解,认为唯一的解释是中国在借此挑拨民族情绪。


笔者认为,上面这个看法应当是国外比较普遍的看法,很具代表性,且说话的这些人还是相对比较了解中国的情况的。


但在今天这个时点上,中外的分歧和隔阂非常之大,中国已经进入自己的话语体系,外国人的这种观点已经很难获得国人的理解和认可。


就这个问题,为交流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角度,给了他们一个解释。


首先,不是所有你看到的行动背后都是有预谋的、有计划、系统的、经过一步一步深思熟虑的,也可能是经过一系列偶然事件包括错误,一步一步组合起来的。英国人有个说法,conspiracy theory vs cock-up theory,是深思熟虑,还是搞砸了。表明复杂的事情,背后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就是搞砸了。


然后,作为中国人,我自己的看法是,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可以不断内循环的叙事,而追溯到最一开始,其实是中了Trump的圈套。步骤如下:


    1)Trump为了自己的国内政治目的,刻意抹黑中国,说COVID-19是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Trump的说法马上遭到美国民主党/左翼/反对派的反对,认为这是种族主义。WHO则呼吁停止污名化,不要把病毒做这种冠名。


     2)许多中国人陷入了一个心结,认为这种污名化的冠名和起源有必然联系。只要说明病毒并非来自中国,就能消除这种冠名。同时,也只有说明病毒并非来自中国,才能消除这种冠名。(实际上,美国左翼、WHO、国际主流社会的观点是:冠名和起源不应当有任何联系)


     3)为了打破这个心结,中国网络上开始出现COVID-19病毒的“境外输入”论,尤其是美国起源论。其中主要都是阴谋论,最有影响的就是武汉军运会输入论及Fort Detrick(德特里克堡)。中国人的朴素心理大概是,如果证明病毒来自美国,就能彻底将反转“中国病毒”说。


     4)这几个说法由网络民间转向官方,为官方所引用。所谓官方即外交部新闻司。新闻司需要回应来自国外的抨击,也会考虑从国内网络舆论上提取素材。结果,武汉军运会输入论去年为外交部新闻司官员推特转发,引起轩然大波,Fort Detrick是去年3月在美国本土产生的反政府阴谋论(美国是全球阴谋论第一生产大户),在本土不登大雅之堂,没什么人知道,但流入中国,直到近期还在被新闻司引用,作为回应美国的论据。


     5)笔者认为,新闻司在做这些取材和回应时和许多普通国人的心态差不多,就是希望反击。不是每一个行动都经过充分考虑的,譬如个人推特转发这种形式。有的时候影响超过个人预期。中国体系体制庞大,也不是每个人的观点都一致。


     6)外界对中国政府体系是不了解的,认定中国的体制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铁板一块”,一定是一级级授权完成某个行动,不可能有个人行动。(这与美国政府所有官员、政客似乎都是独立的形成鲜明的反差,是180度的对比)。进而,外界认为这一定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姿态,并加大对中国政府的抨击。


     7)既要又要:中国政府一方面对相关人员保持适度的距离(“推特仅代表个人”),一方面又要维护政府的声音和权威,维护大的叙事的完整性,不能出现裂缝。这就在外界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一块铁板”的影响: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8)《环球时报》之类的媒体主要读者还是本土的。而本土读者对强硬姿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热烈响应的,群众们爱看。媒体都要扩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这点和美国媒体一样),因此会响应读者,也就使得他们更有动力推动这种叙事。不能简单的说“煽动”,假设读者没有行为能力。媒体也是在迎合和顺从。新闻司也一样,国内舆论响应热烈肯定会给他们鼓劲。我说,你们英国有句话,all foreign policy is domestic politics/policy。你看看Trump和Biden,哪个不是迎合国内受众。英国友人表示理解,说是的,我们英国就是这样的。


     9)这样,就产生了某种蝴蝶效应:一个行动可以影响整个体系内的各种后续发展。其背后,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代表了中国体制特有的惯性和逻辑。所以,Trump已经下台,而我们还陷在一年前他埋下的“中国病毒”陷阱里。这就是议程设置的可怕。


     10)而这种叙事和方向一旦在我们的体系里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惯性和逻辑,就可以自我生长,会不断循环,不断加强,在体系内形成更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获得合法性,并成为主流叙事。到后来,我们甚至还会看见,这种叙事还在不断得到加强。运用叙事的人更加自信和强硬(所谓的“double down”)


     11)这个闭环有没有可能打破或改变?有可能,当这种叙事制造了巨大问题甚至危机的时候,且问题得到有效反馈,促成新的决策。目前来看,一切还没有到这个阶段。顶多是台上台下台前台后有一些不同意见而已。本来,针对任何问题就都有可能存在不同意见,都有正方和反方,不到很严重的时候,谁也无法说服谁。


英国友人对COVID-19的讨论很多,其中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官方(主要是外交部新闻司)和官方媒体(主要是《环球时报》)对COVID-19起源的口径、姿态及讨论。他们对中国向外表达的叙事表示无法理解。笔者从一个相对抽离的不同角度,帮助他们去理解这个事件。当然,在具体聊天时,讲得没有那么多的颗粒度,只是讲出了这个主线。


笔者同时覆盖的不仅仅是COVID-19,还穿插了所谓的“战狼”外交。


讲完后,笔者以为英国友人的理解是加深了。他们更能从中国的角度、中国的内部看待问题。避免做价值判断,先看清楚问题是怎么来的。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是一个什么有预谋的计划,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有很多的背景、语境和发展演变。但这些背景、语境、发展演变其实也不难理解,一开始引入时觉得复杂,但稍加分析,又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都是可以理解的。


(未完待续)



上篇回顾:

与英国友人的一次交流(一)“五眼”、拜登、香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