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丨去爱芬环保服务的1/229个社区——上海樱花苑那里取取经

2017-03-10 爱芬环保 零废弃联盟

编者按:


2012年,爱芬环保成立至今的5年来,一直扎根社区,创造性地解决社区垃圾分类相关议题。5年来,服务了229个社区,覆盖了137548户,影响了343870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为什么5年间,爱芬环保在“垃圾分类”进程中有如此成绩呢?

柠檬君这就带您温故知新!


(该案例收录在零废弃案例集第一期。)


上海在2010年提出“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以2010年为基数每年减少5%”的硬性指标,并层层分解任务。基层街道和居委会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并开始尝试购买社会组织的垃圾分类服务。


2013年,樱花苑社区在爱芬环保退出前,每天有5-6桶湿垃圾分出。2年后,这里仍能维持每天3-4桶湿垃圾分出。爱芬环保认为,这已是不错的成果。


零废弃案例 

上海普陀区樱花苑



上海市普陀区樱花苑是爱芬环保2013年起开始推动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爱芬在社区推动“社区主导,爱芬协助”的模式,推动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组织发挥其组织调动作用,带动社区在地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的推进、监督等工作。


2013年3-4月,爱芬完成了樱花苑垃圾分类前期准备工作;5月正式推动垃圾分类,并且进行“撤桶并点”,将樱花苑的8个垃圾投放点减少为3个。2013年8月爱芬正式完成工作之后,开展的评估调研显示,樱花苑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达78%,垃圾减量率为42.7%。樱花苑参加2013年全国第二届“远洋社区环保公益奖”评选,获得全国一等奖。


2013年底爱芬撤出樱花苑社区,至今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垃圾分类维持期。爱芬近期回访时查看显示,樱花苑现在每天仍有3-4桶湿垃圾分出,虽然相对于2013年同期调研时的每天5-6桶的量有所下降,但仍算是不错的成果保持。



樱花苑小区位于普陀区,1988年建成,面积4万平方米,980户居民。樱花苑在1990年与日本鸟丁县结为友好伙伴,小区内种有150棵日本朋友赠送的樱花树,故名樱花苑。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之前,樱花苑本身具有不错的根基,为上海市市级文明小区,获得过“上海市米其林绿色小区”等荣誉。


爱芬环保专注于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有效的工作方法——“三期十步法”。


上海的垃圾分类方法,在经历1995年、2007年、2011年三次变革,逐渐稳定形成“2+X”的分类格局,即在干湿分类基础上,增加有害、可回收物等分类项目,有条件的再对可回收物进行细分。上海将居民分出的湿垃圾(厨余垃圾)进行独立运输,每个区都有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设施。例如樱花苑所在的普陀区,是用好氧发酵等生化方式处理湿垃圾,将最终产物用于园林绿化改善土质,从而减少混合垃圾处理量,达到垃圾减量目的。



三期10+ 步法


一、导入期(3个月:2013年2月-4月)


1.成立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小组




在基层实践中,爱芬都是依靠在地力量进行社区的宣传动员,发动和带领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需要长期持续地开展宣传教育,所以,一般符合条件的在地组织就是居委会。垃圾分类指导小组一般3-5人,由居委会书记或主任、业委会负责人、物业经理、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党员和积极居民组成。指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决策,提供资源和支持。2013年3月,爱芬在樱花苑小区成立了这样一个“指导小组”。


2.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


志愿者团队负责执行社区内的宣传以及垃圾分类值班监督工作。一个好的志愿者团队是垃圾分类成功的保障。


3.前期调研及业主意见征询



为了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愿、小区垃圾量、居民投放时间习惯等信息,在成立指导小组之后,对社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对垃圾桶进行称重、观察等。


发放问卷既是调研,也是告知和宣传,更是寻找志愿者的机会,很多居民都是通过调研才知道小区要开展分类。一般来说,进行过意见征询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更易获得业主支持,效果也更好。


4.宣传



垃圾分类的关键是居民,获得居民支持的第一步就是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爱芬在2013年樱花苑特有的樱花节上融入了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等主题,使到场的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5.硬件改造



爱芬将社区内老旧的垃圾投放硬件(一般指垃圾箱房)进行改造,使其具有鲜明、居民易识别的标识。为了方便爱芬倡导的“湿垃圾除袋”模式,爱芬特意要求在改建垃圾厢房时,在附近增建一个洗手池,方便居民除袋后洗手,这一步也促进了许多居民接受“除袋”这一流程。


6.撤桶并点


樱花苑有19栋楼,之前有8个垃圾投放点。多个投放点,意味着必须招募更多志愿者,保洁员工作量大,分类效果差。所以必须“撤桶并点”,把8个垃圾投放点减少为3个,撤掉之前的所有非厢房投放点。


但是,撤点必然给居民投放造成不便,这就需要指导小组和志愿者耐心动员说服,改变居民的习惯。樱花苑居委会书记徐培英曾经很犯愁,但工作真正开展后,虽然初期仍有居民把垃圾投放在原来的投放点,但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引导,居民还是很快调整了投放习惯。


7.培训动员



参与垃圾分类的核心成员不外乎以下几类:居委会干部、物业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志愿者、保洁员等,他们对垃圾分类达成共识,社区垃圾分类才能顺利开展,分类成果才能得以体现。爱芬利用“开放空间”等培训方法激发志愿者和居民的热情、积极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


二、执行期(2个月:2013年5月-6月)


1.发桶




上海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就是将“湿垃圾”(即厨余垃圾)分出来,因而政府会为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每户配送一个垃圾桶,便于居民将湿垃圾单独分出来。爱芬发现,发桶是对居民进行宣传的最好机会。通过发桶,可以对居民一对一宣传,面对面指导如何垃圾分类,并介绍垃圾后端处理流程,这样就最大程度保证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2.志愿者值班&保洁员二次分拣




志愿者是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宣传员、指导员和监督员。当垃圾分类进行到执行期,开始实行志愿者值班制度。居民每天投放垃圾最集中的两个时段为早上外出时和晚上运动时,也就是早上6:30-9:00、晚上5:30-8:00。爱芬在进入执行期的第一个月安排志愿者在这两个时段守在垃圾厢房处对居民进行投放指导。一个月之后,值班时间会视居民分类情况而定,如果居民分类率有明显提升,志愿者就会减少值班时间或次数。志愿者还会对分类做得好的居民进行记录,以便定期给予奖励。爱芬认为,每个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帜,他们站在垃圾箱房认真值班,就是用行动感染和影响居民。


同时,由于志愿者值班时间不是全天进行,一定会有少量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这时就需要保洁员对这部分没有分类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底工作”。


爱芬的志愿者和保洁员的身份并不重叠。在上海,志愿者作为监督员,需要在社区内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而在居民眼中,保洁员文化程度低、“素质低”,不太受尊重,甚至有保洁员遭受居民辱骂等情况。所以爱芬暂时不会在条件不充分的社区让保洁员充当监督员,而是采取志愿者和保洁员合作的方式:前者做宣传引导监督工作,后者做托底工作。


3.工作小组例会


分类工作开始后,爱芬和分类指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了解工作进程,并集中解决过去一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同时,爱芬还会不定期的引入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提高志愿者及指导小组的积极性。


4.宣传和反馈

在执行期中,爱芬要求社区将垃圾分类情况通过社区板报或广播及时传递给居民。并在楼组黑板公示分类做得好的居民,给予精神奖励。


5.感恩与激励




除了精神激励,爱芬还通过茶话会、表彰会等对志愿者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志愿者发放一些小礼品和工作补贴。


同时,上海市政府对于垃圾分类也有一些补贴政策,可以激励志愿者和保洁员。不同的区补贴数额不同,如普陀区,2014年之前对分类相对纯净的湿垃圾每桶奖励5块钱,但仅限于垃圾分类合同期内。在樱花苑2013年项目执行期,我们将这部分钱以3:3:4的比例分配给居委会、保洁员与志愿者作为工作补贴。从2014年开始,普陀区取消了5元钱的湿垃圾补贴。爱芬在与政府签订项目合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志愿者与保洁员补贴,虽然仅仅是一次性小额款项。同时,居委会也会向街道申请一部分针对志愿者的工作补贴,保洁员则暂时没有这部分款项。


上海其他一些区则有更长期的湿垃圾补贴政策。经济补贴确实极大激发了社区分类湿垃圾的热情,特别是保洁员的工作热情,给他们更大动力去做好垃圾分类的配套工作及二次分拣的工作。


但目前的激励制度也带来了很多隐患,比如,很多保洁员目前是冲着补贴来做分类,一旦补贴减少或取消,保洁员的积极性如何维持?另外我们也观察到,有小区出现了“偷垃圾”的现象——保洁员看到湿垃圾有利可图,甚至到菜场去“偷”垃圾回来冒充社区的湿垃圾。


幸而在樱花苑,居民分类率高,保洁员基本不用参与二次分拣,所以补贴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6.参观学习


爱芬组织社区志愿者和核心成员参加上海市市容绿化局开展的“垃圾去哪儿了”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参访活动,主要是参观虎林路等垃圾中转站及老港焚烧填埋场。但在参访过程中,绿化市容局的工作人员会避重就轻地将焚烧等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隐瞒,所以居民虽然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还是会对为什么将湿垃圾单独分出来等问题心存疑虑。


7.评估调研



当垃圾分类进入执行期一个半月之后,爱芬对社区的垃圾分类成果进行评估调研。这既是对社区现阶段工作的评价,也是对爱芬工作成效的评估。评估调研的方法主要有:对桶内垃圾进行称重、组分分析及观察等。


8.入户动员



2013年7月6日,爱芬与复旦大学可持续行为研究小组、樱花苑居委会等近40名志愿者对樱花苑进行入户宣传动员,当天入户率达到66.2%。7月中旬的调研评估显示樱花苑的湿垃圾分出率由入户动员之前的33.6%提高到42.7%。


三、维持期


执行期结束后,爱芬撤出樱花苑社区,项目进入维持期。


每个项目进入维持期的标准并不固定,一般是按照项目合同周期来定。据以往的经验,执行期两个月之后,大多数居民已经养成了比较好的分类习惯,就可以进入维持期了。


但维持期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志愿者值班,,居民分类参与率与湿垃圾纯净度难免会下降。这时就需居委会与各方协调,成立长期的志愿者小组,进行简单的巡逻值班,提醒居民配合垃圾分类。同时也需要物业方面督促保洁员进行更为精细的二次分拣。


在爱芬的协助下,樱花苑社区从2014年成立了一个有8名成员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该小组现在还在不定期进行巡逻值班。


制度建设


爱芬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场长期的、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所以在维持期中,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区基层组织认识到,只有确立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有效执行才能维持之前垃圾分类的成果。


爱芬所设立的制度有:

1确立以居委会为领导、业委会辅助物业管理、保洁员二次分拣为保障的管理机制。

2建立垃圾分类核心志愿者团队,在居委会的带领下,保持对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督促。

3增加和垃圾分类有关的垃圾减量相关活动宣传及实践,提升居民意识。

4定期宣传,及时反馈,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之,如何将垃圾分类工作移交给社区并且长期维持下去,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爱芬樱花苑实质性工作已经结束4年,但是,垃圾分类是一场长期的、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


爱芬,现在正和上海更多的社区在一起!


供稿 |  爱芬环保


周五,零废弃案例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案例丨五招看透杭州魅力城垃圾分类

案例丨点我,GET√园林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

案例丨零废弃校园,怎么造?这里有答案!

案例丨不带塑料袋玩耍的绿色时尚农夫市集!



下期预告:

留个惊喜!




关于垃圾,

请听我们讲讲“零废弃宣讲会”的故事


愿与君,共谱“零废弃”


(扫一扫支持“约会”,请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请扫描关注

零废弃联盟



零废弃联盟成立于2011年12月10日,是一个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我国垃圾危机的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合作。

官网:http://www.lingfeiqi.org

微博:@零废弃联盟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零盟”官网,查看2015年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