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丨食物银行——拒绝浪费的双向受益“食物链”

2017-03-24 岳彩绚 零废弃联盟

粒粒皆辛苦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用一种叫做“食物银行”的模式处理浪费食物,是一件非常值得人们关注与推广的事情。



绿洲食物银行浦东运营中心


2014年,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借鉴全球已成熟的“食物银行”模式,发起中国第一个食物银行项目。该项目将超市、食品工厂、农场等食品积压地的食品,进行筛选分发到受助社区、NGO或直接发放到受助个人的方式,不仅帮助贫困人群解决食物问题,同时也让捐赠企业节约了处理余量食物的成本,减少生产、消费环节的大批量浪费。经过两年多的运营,上海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食物银行网络,众多社区和NGO加入网络,成为食物收集和分发网点。在两年多时间里,食物银行共募集了200余吨食物,6万人次从中受益。现在,绿洲公益又发起了中国食物银行网络联盟,希望全国更多的组织加入,推动食物银行在全国的发展。


门店一角


食物银行的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后经加拿大传入欧洲,在全球运营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全球食物银行网络建立于2006年,辅导与支持全球会员国的食物银行的推动。在2013年,绿洲公益在上海发起了一项针对食物浪费的调研。调研显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有不同程度的仍可食用食物被浪费;13.5%的餐馆对采购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浪费;38.5%的餐馆表示客人在餐桌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新鲜食材、零食、饮料等食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均超过50%。而同时,上海有23万人正在遭受低收入困境,这些家庭的老人可能会面临营养不足问题。因此,上海绿洲在2014年推出中国的首例食物银行项目,并在2015年3月作为大陆唯一一家食物银行加入了全球食物银行网络。


运作模式


1

联动合作,建立受助对接网点


食物的需求人群往往是分散的,要找到受助对象,并及时将食物送到受助对象手里,必然需要在社区建设更多的物资发放点。因此,食物银行寻求与不同机构、部门的合作,包括街道居委会、NGO、企业、学校等,将各个社会资源都吸纳成为食物银行的公益链条。而在选取社区合作机构时,食物银行首先也要进行调研,调查社区是否存在需要帮助的人群、对食物银行理念的接受度以及当地的志愿者资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通过这些工作,食物银行不仅建立了食物分发网点,同时也打造了一支可靠的志愿者队伍。目前,食物银行在上海共有2000多名核心志愿者和50个分布在上海各个区的食物授权分发点,负责食物银行的运营管理、食物分发、受益群体调研等各个环节。


通过这些合作方,食物银行通过采取包括在街道居委会设立长期固定联系窗口、接受社会公开申请、接受NGO及其他机构的推荐等方式,快速找到受助人群。了解受助人群的需求后,绿洲公益继而会制定相应的援助方案,发放的爱心食品包以大米、面粉、食用油为主,再根据实际情况搭配各类营养品和日用品。针对青少年群体,他们会搭配饮料、罐装食品,而针对老年人则会搭配适合中老年人的营养品等。


工作人员记录

食品暂存在食物银行仓库


2

找到合适的捐赠方及捐赠物资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捐赠方,食物银行前期需要做很多拜访,不停地将食物银行理念介绍给各个潜在捐赠方。除了寻找捐赠方,还要寻找价格和沟通都合适的物流公司。这些沟通过程作为前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需要花费非常多的人力和时间,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端,后期的合作则会相对容易。目前,上海的食物银行已有80多家固定捐赠方,往往是全国知名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和做进口贸易的企业,如光明生鲜、家乐福、现代牧业等。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食物银行要求捐赠方只能是企业或者零售商等单位,不接受个人捐赠,并且食物主要以易包装类为主。除了食品,食物银行也接受联合利华、西氏制药等非食品企业的生活物资捐赠,给受助人群匹配更多的日常需求物资。


暂存货架的食品


3

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食物银行项目里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食物银行将食品厂商积压的食品以及零售商店快过期食品分发给受助人群,往往会听到公众和受助者对食品是否安全的质疑。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食用,食物银行会第一步对捐赠企业进行筛选,查看企业提供的证书、背景资料、食品检验资格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对食物存放环境、能否食用等进行确认,签订捐赠合同,以做出食物安全的承诺;在食品运送到食物银行存储仓库后,一旦发现问题,食物银行同样会向捐赠企业追责;而经过专门培训的仓库志愿者还会在分发食物前,通过肉眼辨识,甚至是试吃的方式来确认食物能够食用。


除了在源头严格把控食物的安全和分发流程,食物银行还会定期安排志愿者对受助人群进行满意度调研。根据反馈结果来调整分发的食物搭配、分发流程,并监督是否出现质量问题。


 志愿者检查并分发捐赠物资


4

建立全国食物银行联盟


上海食物银行目前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通过社区食物银行和授权分发点的形式覆盖整个上海地区。基于已有的较成熟运营经验情况下,绿洲公益开始着手建立中国食物银行网络联盟,选择具有专业背景、拥有自己的受益群体、有志愿者基础以及认同食物银行理念的当地NGO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将食物银行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城市。


授权机构名单


执行团队


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成立后策划开展了上百次的公众环保活动,包括专业性调查项目;参与建立了100多所野生动物保护特色学校网络。


2014年开始,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首次发起食物银行项目。致力于将被浪费掉的食物免费援助给贫困家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使得他们能把购买食物的费用节省下来用于医疗和教育;使得企业节约处理余量食物的成本,减少生产、消费环节的大批量食物浪费。同时在社区进行惜食理念倡导,减少食用环节的食物浪费,在社区和商家之间构建一种新的资源、匹配营销生态模式,最终致力于创建环保节约型社区。


食物银行的理念


供稿丨岳彩绚

排版丨实习生-赵铮



周五,零废弃案例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案例丨五招看透杭州魅力城垃圾分类

案例丨点我,GET√园林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

案例丨零废弃校园,怎么造?这里有答案!

案例丨不带塑料袋玩耍的绿色时尚农夫市集!

案例丨2年多,4000+多场活动,13600+吨垃圾减量,南京志达是怎么做到的?!


下期预告:

留个惊喜!



关于垃圾,

请听我们讲讲“零废弃宣讲会”的故事


愿与君,共谱“零废弃”

(扫一扫支持“约会”,请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请扫描关注

零废弃联盟


零废弃联盟成立于2011年12月10日,是一个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我国垃圾危机的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合作。

官网:http://www.lingfeiqi.org

微博:@零废弃联盟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零盟”官网查看更多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