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儿娃子,帅到没朋友

2016-05-04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五四”青年节来啦,一起来瞧瞧咱村儿里的青年们都是怎么庆祝的?


《最后一公里》(ID:MqMsMx)记者 陈大庆 综合报道


从乌鲁木齐飞来的白衣天使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却如什村村委会大院时,这里已经被陆续到来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大早,他们到村委会干啥呢?


原来,这天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和自治区维吾尔医院医疗专家组前来义诊的日子。



就在大家忙着看病的时候,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眼科副主任艾则孜看到,一位年轻母亲抱着一个大概6个月的孩子在旁边围观。“咦,你家的孩子眼睛有点异常啊!”“啥?你们做父母的,都没有发现?!”和年轻母亲简短沟通后,艾则孜有些不安。


经过十几分钟的诊断检查后,艾则孜初步诊断出男婴右眼有斜视症状且视力较低。因义诊现场医疗设备条件有限,艾则孜建议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到县级以上医院及时接受治疗。


年轻母亲古丽拜克热依木听完医生的话说:“以前根本不知道孩子眼睛有问题,多亏义诊团队,他们就像从乌鲁木齐飞来的天使一样,我们一定尽快带孩子去县城看病。”(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住村工作组 李友智)


村民为啥叫他“贴心人”?


每周三是伽师县克孜勒苏乡的巴扎日,这一天总是工作组副组长张太西最忙碌的一天。


上周三,他一早赶到巴扎,自掏腰包购买了20只鸡苗和两袋精饲料,亲自送到他的扶贫结对子帮扶对象肉则·阿巴克的家中。每逢村民问他为啥对肉则家这么上心,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养鸡周期短、见效快,这些鸡很快能长大、生蛋。肉则家的娃娃多,有了鸡蛋吃,孩子们的营养就能跟得上了。”


亲自购买了鸡苗和饲料


这周三,张太西买回紫花苜蓿籽,再次来到肉则家中,建议他把耕地旁边的一块“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他对肉则说:“苜蓿营养丰富,对于提高禽畜质量作用明显,庭院经济搞好了,致富渠道也就拓宽了。”光说不干是假把式,张太西还和肉则一起“伺候”土地,让他尽快尝到科技致富的甜头。


现在,肉则逢人便说:“太西大哥是我家的贴心人。”(自治区气象局住村工作组 李冬梅)


咱村的双语课堂火了


“我要学好汉语,将来去学习修车!”“我要学好汉语,将来去学习纺织!”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喀力加克村村委会里传来村民们的声音。原来,工作组正在带领村民学习汉语。


为了满足村民学习汉语的迫切愿望,工作组结合村民掌握双语的程度和生产、打工的需求来编写双语教材,采取老师教授和学员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都选取身边懂双语而走出农村、融入现代生活脱贫致富的典型,让村民们从身边人学起。


现场与学员互动


在短短十几天内,来村委会参加双语课堂的人越来越多。下课后,经常能看到有村民追着老师问:“老师,这句话怎么念?我的发音还标准吗……”(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住村工作组 李根深)


萨拉麦提汗的医疗卡问题解决啦


“感谢工作组!” 65岁的萨拉麦提汗·达吾提老人手里拿着医疗卡激动地说道。


工作组的阿不都维力在走访入户时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买买提·买提塔拉的老母亲萨拉麦提汗·达吾提患有肺结核,每个月买药治病就要花费800元左右。


2015年,由于买买提·买提塔拉在农忙之中没能按时为她交上新农合费用,导致现在就医花费完全自理,医药费的支出成了这个家庭的一个大问题。


阿不都维力把萨拉麦提汗的家的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向工作组领导汇报之后,迅速和村、乡有关人员联系,到县卫生局和负责亚曼苏乡新农合医疗卡的买买江交流商讨,成功为老人办理了医疗卡,并及时交到了萨拉麦提汗·达吾提手中。



在替萨拉麦提汗·达吾提老人办理医疗卡的一个多月里,阿不都维力发现村民对新农合政策及城乡医疗救助的优惠政策并不是很了解,于是他积极和乌什县卫生局联系,邀请买买江给村民讲解新农合惠民政策,帮助了解看病报销比例等常识。对此,村民们都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工作组亚克西!”(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住村工作组 刘宇杰)


外交官“去极端化”宣讲开讲了


早晨11点,蓝天如洗,太阳当头,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墩加依村村委会大院的林荫下,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村干部、宗教人士、村民近300多人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工作组组长帕尔哈提·卡马力的“去极端化”专题宣讲。



帕尔哈提·卡马力结合自己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及所见所闻,就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反对极端、崇尚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围绕现代文化知识学习,给村民讲解。他还围绕党和国家、自治区对南疆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宗教正信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老党员肉孜巴克·亚森说:“今天宣讲的内容都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帕组长讲得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会为全村人做好表率!”(自治区外办住村工作组 马巍)


“孩子王”阿不都拉·比斯尔


最近,达吾孜亚村出现了一个现象:在街头闲逛的孩子少了。把这些孩子们从街头吸引而“走”的,正是工作组开设的“双语”夜校。


阿不都拉·比斯尔曾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辅导任务。重新执起教鞭的他如鱼得水,很快就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了“孩子王”。由于课讲得好,听课的孩子多,正常容纳24人的教室往往要挤进40多人。


前阵子,村委大院施工改造,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双语”夜校停课两周。开课之后,为了追赶课程进度,阿不都拉将“双语”夜校的授课从每周两天变成了每周五天。现在,阿不都拉每天忙得团团转,却很开心。用他的话说,这是一项“痛并快乐着的工作。”


受各种条件影响,能够在北疆地区使用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于南疆地区。所以,每天除了备课、上课,阿不都拉还忙着撰写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向单位反映这一情况,今后因材施教。(自治区教育厅住村工作组 张卫华)


-End-

郑言江,政说新疆,微信号:zheng_yanjiang,欢迎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郑言江

推荐阅读

技术员买合木提


想转成公务员编制?这里给你三招


新疆人春天の哪种野菜最好吃


汉族朋友打电话说想念我的馕~


托万克墩其格的大棚实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