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乡亲们给的!

2017-08-07 最后一公里


“我和村里的维吾尔族乡亲们相处13年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血缘关系。我告诉两个儿子,这辈子都要记住,老爹的第二条命是村里乡亲们给的。大家不分民族,都是一家人,以后无论谁有困难都要伸出援助之手……”会操一口流利维吾尔语的刘章祥对记者说。


《最后一公里》(ID:MqMsMx) 见习记者  付瑞雪 通讯员 汪霞 魏少鹏 报道


意外来临,换来救命之恩


意外发生在今年的4月初,忙碌了一天的刘章祥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涝坝前给拖拉机加水,想把剩下的一块地犁完,不幸出了意外。"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左小腿不慎卷进了拖拉机的传动轴,瞬间露出白骨,钻心的疼痛让我忍不住哭喊起来。"刘章祥回忆。


刘章祥的大舅哥拜得雄见状立即跑到村委会求救,正在村委会值班的艾买江·卡地尔、驻村工作队队长吐尼亚孜·卡斯木和其他2位维吾尔族村民闻讯赶到现场。村民帕尔哈提立刻把上衣脱下来,绑住刘章祥的大腿,用手抓住左腿膝盖止血。艾克拜·卡地尔抱着刘章祥的腰,鼓励他,大伙齐心协力地把刘章祥送上了施救车。


艾买江开着施救车,上高速、闪警灯、鸣警笛,一路飞驰,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约1个小时,到达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时,刘章祥只剩下30%的血液,70%的血已流失,只有截肢,才能保命。


据刘章祥回忆,如果不是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送的及时,再耽误一刻钟今天就再也看不到大伙了。


在地区医院做手术的日子里,村里农民不顾春耕时的农忙,一波接着一波来看望刘章祥,为他送去营养品、送去鲜花,空气里都弥漫着暖心的气息。当邻居亚森·买买提在医院找到刘章祥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柯坪县科克托格拉克村的村民赛买提·卡德尔听说刘章祥住院的事,跑到阿克苏市去看望,没见着人。回到村里放羊时碰到大舅哥拜得雄,立刻抓了一只羊送过去,给刘章祥补身子。


如今,村民们送的鲜花,虽已枯萎了,但是刘章祥仍然放在家中,舍不得扔掉。


捧出一颗真心,彰显民族团结之情

“命是大伙儿给的,地是大家免费帮忙种的,我现在虽然只剩下一条腿了,但是明年我将把自己农资店里的产品按照批发价给大家,把种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在柯坪县启浪乡努尔巴格村村委会大院里,村民刘章祥拄着双拐说完自己的心里话。


虽然左腿没了,但他依旧看起来精神奕奕。刘章祥和努尔巴格村的村民们是如何成为亲人的?这事要从多年前说起。


刘章祥(左)和前来看望的村民在一起(窦天龙 摄)


2003年底,在阿瓦提县生活的刘章祥搬入柯坪县启浪乡努尔巴格村。


2006年,村里并不富裕,但村子里有了唯一一台拖拉机,这是刘章祥买下的。平时,大伙要用拖拉机时,都是免费使用。


也是在那时,当年22岁的麦合木提·热扎克成了刘章祥的徒弟。他回忆,当时坐在拖拉机上,师傅可是手把手给他传授驾车经验。如今,徒弟技术好了,成了老师傅,还带出了更多的徒弟,全村会开拖拉机的人,几乎都是麦合木提带出来的。


不仅如此,刘章祥还教会村子里的人如何种棉花。


当年,棉花还是沟灌技术,刘章祥家的棉花亩产量最高达400公斤,而麦合木提家的棉花亩产量仅有100公斤,其它村民的亩产最高达250公斤。水淹,虫咬,不会打药等原因,都让棉花产量减产,最主要的还是大伙不懂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长多高?该打什么药?如何操作?刘章祥说着普通话,并夹杂着不标准的维吾尔语,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


麦合木提说,有一次,自己不知道一种农药的药性,就准备把给麦子除草的药用到自家棉花上,正好被刘章祥发现,挽救了整块棉花地。


刘章祥告诉他:“棉花一闻到这种药味,就会立刻死亡。你要及时通知其他村民。”麦合木提飞奔到每一户人家告诉他们事情的严重性。


麦合木提回忆说:“师傅除了教会我开拖拉机,还教会了我棉花的种植技术,没有师傅,我也不会这么快富起来”。


麦合木提(左)在师傅家(窦天龙 摄)


刘章祥和当地的村民们已经变成了一家人(窦天龙 摄)


“这几年,大家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家人,我打算今后继续教他们种植技术,一起致富。”刘章祥说。


现在,柯坪县启浪乡努尔巴格村各民族群众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平凡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营造出各民族和谐发展,融合、团结的氛围。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任编辑 /玛丽娜

主 编 /刘 焓


推荐阅读

脱贫攻坚队伍里“最后的骆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