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传奇
克孜勒陶的美丽传奇
编者按:
2017年,是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作出重大调整、不断深入深化的重要一年。为此,自治区党委坚持把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落实。8月4日起,《最后一公里》推出专栏“记者眼中的访惠聚”,我们的记者走进基层,走进新疆“访惠聚”,体会驻村工作的艰苦与不易,感受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挖掘其中最真实、动人、闪亮的故事。
记者第一眼看见看地西·萨日特巴依时,她正站在艳阳下。克孜勒陶的青青草原映衬着她一身湖水蓝的刺绣长裙,显得格外清爽出挑。
“她可是克孜勒陶女人们的骄傲。”8月7日,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工作队队长吕辉斌这样对记者说。
《最后一公里》(ID:MqMsMx) 特派记者 段清宇 克州摄影报道
看地西·萨日特巴依是克孜勒套村女人们的骄傲。她组建公司,注册商标,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段传奇……
这段传奇故事,要从看地西幼时说起。看地西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绣娘,自小她就跟着母亲学习柯尔克孜族的毡毯、床褥等刺绣手艺。除了学会母亲的一身本领之外,她还开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让看过她刺绣的人都赞不绝口,附近乡镇的人都慕名而来,请她做绣活。
徒手画花样的看地西
一套柯尔克孜族姑娘出嫁的嫁妆就有不下二十件绣品,接到的订单多了,看地西就开始找自己的姐妹们来帮忙做绣活。久而久之,看地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将它当做我的事业呢?”2000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敢想敢做的看地西开始慢慢搭建自己的刺绣小作坊。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地西越来越有经验,2008年,她组织起跟随自己学习手艺的十余名姐妹们成立了一个刺绣小作坊。
刺绣是一件辛苦活,一绣就是好几个小时,往往绣完一件绣品连抬头都觉得困难,看地西决心要购买一台绣花机。为了买绣花机,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省吃俭用,终于攒够钱托人从乌鲁木齐买到了单头绣花机。
那些日子看地西没踏出家门半步,闷在屋里一心一意地学着操作机器,一个月后终于绣出第一件成品。之后,她开始在家做绣品,专注于每一个绣样的设计,服装的裁剪,不断创新。
部分刺绣作品
订单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加,订单多,不愁做。“平常没有工作的姐妹们,闲了就来我这领活,也能增加三四千的收入。”看地西说。
为了增长见识,看地西不断参加各类展会、刺绣培训班,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学习、交流。经过6年韬光养晦,她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人脉,也提高了自己的眼界,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她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小刺绣作坊,而是筹谋着想要做一个村里妇女们都不会想的事——开公司。
“我对自己有信心,订单一直保持逐年翻番的速度,所以我是不愁会没有订单的。我只是担心我没有专业的刺绣设备,如果接到大点的订单就会拖慢我的速度。”虽然有着担忧,但看地西觉得自己应该闯一闯。2014年,积累了前期资金的看地西在自家房子旁新建了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厂房,大胆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公司。
记者来到工厂时,恰逢看地西的小姑子古丽努尔·阿不都卡德尔带着村里的返乡大学生来挑选租借演出服。
看地西帮古丽努尔挑选演出服
“我可崇拜我嫂子了,我小时候就觉得她很了不起。”说起嫂子,古丽努尔有说不完的话,“她不需要打比例,徒手就能画出一幅花样来。为了完成一件完美的绣品她能熬上几天几夜不合眼,经常我一觉醒来,还能看见她屋里的灯亮着。从她手底下出来的绣品都漂亮极了,并不是传统的民族刺绣,而是她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民族元素相结合后形成的新样式,很多人都喜欢她设计的图样。”
让古丽努尔心疼的是,看地西为了绣品都不知道爱惜自己。“她以前是不戴眼镜的,眼睛又大又亮,可漂亮了。可是刺绣本来就伤眼睛,她还经常熬夜刺绣,现在都不得不戴眼镜了。”听着小姑子批评自己,看地西只是站在一旁满脸宠溺地看着她笑。
古丽努尔出嫁时的嫁妆全部出自看地西之手。由于古丽努尔和丈夫是“闪婚”,这着实打了看地西一个措手不及。即便如此,她依然一丝不苟从被面到地毯一个不落的给古丽努尔准备了一份华丽的嫁妆。
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一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手工艺品展销会上,看地西结识了几位在阿图什市做民族工艺品销售的业界前辈,从此她的服装从哈拉峻乡的市场拓展到了阿图什市。在他们的指点下,她申请了自己的商标“达尼西拜克”。因为申请商标期间恰逢小儿子达尼西拜克出生,因此她决定以儿子的名字来命名。
商标申请后,陡然增加的订单让看地西更加忙碌。晚上孩子睡在摇篮里,她只能一只脚踢着摇篮,另一只脚踩着缝纫机的踏板。
忙碌总是有所回报,有了更多能力的看地西开始招收学徒、工人,免费为愿意学习刺绣的人进行培训。此时的工厂里,也不再只有忙碌的绣娘和缝纫机了。
玩偶娃娃
2016年,看地西搬到了乡政府协调来的新厂房。新厂房是原来的老村委会,占地1200平方米,比原先宽敞了许多。看地西看着新厂房喜得合不拢嘴:“原来,姐妹们聚在一起交流刺绣心得都没个好地方,嫌挤得慌,厂里的简易绣花机也全都换成了更专业的绣花机,再加上增加的羊毛梳理机、开松机,大大提高了绣品的产量和工艺质量。”
“还记得我刚成立工厂的时候,只有两台缝纫机。大家都舍不得用,只有遇到重要的绣品才会珍而重之地使用它,其他时候我们十几个姐妹都是用纯手工刺绣。”看着厂房里的四台机器,看地西感慨道。
姐妹们跟着看地西,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看地西告诉记者,每完成一件绣品,绣娘都能从中得到提成,手快活好的绣娘一个月最多能赚到4000元钱。“我有个好朋友,从2008年就跟我一起做活。现在,她已经有5、6万元存款啦。”看地西骄傲地说。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看地西的工厂还帮扶了3名残疾女性就业。此外,她还开班培训扶持克孜勒陶村的30余名女性自主创业。目前,她的工厂里一共有43名刺绣工人。
小手工艺品
不过,看地西并不满足于此,她还想要让自己的工厂变得更加高科技、更加现代化。“我正考虑要购置一台网套机,再添置三种不同功效的专业缝纫机和更专业的绣花机。现在我们不止做帽子、杯垫、被面等刺绣,我们还做玩偶、演出服装。等到工厂规模扩大,就能招收更多学员,让更多姐妹们都能通过这一门手艺改变自己的生活。”看地西兴致勃勃地计划着。
而她的计划能顺利进行,离不开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3月,驻村工作队来到村里后,了解到了看地西面临着规模小、机械少、人工效率低等困难,工作队就决定替她申请小微企业扶持资金20万元。
“目前,这笔钱已经申请下来了,就等手续完成就可以下发给看地西了。她需要培训学员,我们可以协调场地;需要购置专业设备,我们也会帮她作参考。”吕辉斌向记者介绍道。后续,工作队还将帮助看地西促进和带动妇女就业等事宜。
有感于工作队对自己的无私帮助,看地西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工作队对我的希望和帮助,不辜负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好政策。我会努力带领克孜勒陶的乡亲们一起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8月6日,看地西将自己一针一线手绣的一幅作品送给了吕辉斌表达自己的谢意。吕辉斌特意将它悬挂在自己的床铺上方,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它。
-End-
责任编辑 /杨 凤
主 编 /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