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西村:厚植基层党建 盐碱地开满幸福花
【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达西村:厚植基层党建 盐碱地开满幸福花
达西村,村民在聆听“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图片由尉犁县委组织部“访惠聚”工作队提供)
尉犁县达西村,从一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发展到如今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的“小康村”。村民们都说,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在于他们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产业车头带 村民脱贫致富快
11月12日,达西村村民杨生章吃完早饭就钻进自家的大棚忙活起来,当前正是生产反季蔬菜的时节,他可不想错失赚钱的机会。
“我一共种了500亩棉花,两个蔬菜大棚,还在县城买了楼房和门面房。对比我刚来时,达西村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杨生章感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达西村的村训,也让我们农民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沙吾尔 · 芒力克,土生土长的达西村人,30多年前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沙吾尔看着一穷二白的村民,心里又苦又急,他下定决心改变村里的面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每个人必须豁出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就是我们的失职。”到任第一天,在村党员大会上,沙吾尔说。
此后,沙吾尔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经过一年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贫瘠的土地和戈壁荒漠改造成良田,又凭着这股子谋发展的劲头,陆续建起面粉厂、砖厂、蔬菜大棚、农贸市场、夜市,达西村各项产业步入正轨。
2017年,达西村集体各项收入达23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有136户住进了别墅、楼房,村里管道天然气、柏油路整齐布局,棉花种植用滴灌,采摘用机械。
村民参加民俗活动斗羊。(图片由尉犁县委组织部“访惠聚”工作队提供)
探索“智慧”达西路 村民致富渠道多
传统产业发展起来了,为突破达西村发展瓶颈,村党支部还提出“智慧达西”发展思路。
早在2015年2月,达西村就与江苏省华西村签订结对共建暨框架协议,就民族团结、人才培养交流、新能源开发、金融产业等达成协议。
同年,达西村成立新疆第一个县域电子商务协会,一批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纷纷落户村里。自此,达西村的红枣、核桃、罗布麻茶甚至烤全羊卖向全国。
同时,充分借鉴华西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达西村成立了达西发展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达西森木文化公司、达西金石榴投资有限公司、达西宏瑞枸杞实业公司等企业,推动村里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引领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快速提升。
近两年,达西村还瞄准新疆旅游业大发展的契机,建设3A级景区、鼓励更多创业者创业,于2017年启动达西村风情街项目建设,让浓郁的乡土特色吸引各地游客。
“以前家里房间都闲着,一年到头住不了几回。今年5月,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我把空房子腾出来搞民俗风情园,有了第二份收入。”达西村村民米日古丽·司马义说,她家的民宿风情园,夏季最多一天收入有2000元,未来她还要经营采摘游,通过多种渠道增收。
尉犁县委组织部驻达西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李艳凤说:“开发民宿既能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现在我们已经有36家风情园以及9家民宿,每户村民平均每个月能收入1万元。”
达西风情街。(图片由尉犁县委组织部“访惠聚”工作队提供)
口袋里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
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也要亮堂堂,除开拓村民致富路外,从1991年开始,达西村党支部陆续制定18项村民优惠政策,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补助,让村民都享受到集体经济收入带来的实惠。
此外,村党支部还引导村民制定36条“村规民约”,通过“不得乱砍伐树木”“村民要管理好自家牲畜”这样的日常行为约定,号召大家美化村容村貌,做诚信村民。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购置了电教设备和文娱体育器材,免费为村民征订党报党刊、科技图书……
同时,在村党支部指引下,村里还形成了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长辈带晚辈、老户带新户等方式,教育村民不忘历史、感谢党恩;成立村宣讲队、文艺小分队和广场舞队三支队伍,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村民精神生活日渐丰富。
“我现在养了100多只羊,通过养羊和种棉花我一年大概收入15万元,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52岁的达西村村民牙合甫 · 肉孜说,现在他没事就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坐一坐,琢磨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节假日和村民们一起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化活动,日子过得很充实。
牙合甫说,用一句话形容达西村人的生活,那就是“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记者赵敏)
-End-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