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点子找路子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新和县琼克其其村党支部:出点子找路子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伊力哈木 · 亚森(左)正在为毛驴养殖合作社出谋划策。
“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我成了养殖合作社带头人,不仅自己顺利脱贫,也开始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和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11月13日,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琼克其其村民艾则孜 · 斯依提说。
近年来,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琼克其其村通过夯实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为村民搭建就业、创业之路,而“公司+合作社+农户”也成为不少村民的增收模式,琼克其其村村民找到了脱贫增收的路子,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出点子找路子 帮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俗话说,好班子才能带来好日子,在村里当了5年大学生村官的伊力哈木 · 亚森深知,村里穷的主要原因是班子弱。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伊力哈木打出了一套强班子的“组合拳”——建立支部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日制度;定期组织党团员学习农牧业实用技术;建立村干部“1+1”带培制度,做好“传帮带”工作;实行村党员“带富”制度,一户带5户,发展特色产业。
村党支部真正成了老百姓的“主心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加村民的就业技能,促进贫困户稳定就业,鼓励村民依靠学会的技能进行创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脱贫攻坚是块硬骨头,单靠一家一户的力量很难啃下来。”不仅如此,伊力哈木还与村“两委”成员反复研究,决定建立外输内联的稳定脱贫机制,引导村级富余劳动力勇于“走”出去,通过转移劳动力,帮助村民脱贫增收。
“政府鼓励我们外出务工,今年我在村里和县上做泥瓦匠,赚了一万多元钱,明年我还要好好学技术,争取到企业里上班。”村民赛买提 · 依来提说,今年他靠外出务工再加上核桃和牛羊的收入就达到近4万元,这让他一跃摆脱了贫困户的身份。
和赛买提 · 依来提不同,村民克比尔 · 艾山则是通过自己创业,走向了脱贫增收路。
“去年5月,我在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开起了理发店,现在理发店每个月平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再加上家里的种植养殖收入,我们家一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克比尔 · 艾山说。
他发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现在已达75人,涉及贫困家庭55户,而这些贫困户如今每人每月平均可赚工资2000元。
如今,伊力哈木 · 亚森虽被组织重新委以重任,踏上了带领排先拜巴扎乡阿热买里村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家门口就业 农民增收渠道多
而在琼克其其村,“公司+合作社+农户”也成为不少村民的增收模式。
由于考虑到大多数村民要兼顾家庭,不想“走出去”,村“两委”联合“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立了服装加工合作社,并邀请专家给村民进行岗前培训,在家门口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平台。
该村服装加工合作社负责人吐热尼散木 · 依米提说,现在合作社有60余名女工,其中长期在合作社就业的村民就有40余人,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我们这些农村妇女也从家门中走出来,有了自己的小事业。
“合作社就在家门口,在家门口我既可以方便照顾孩子,又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现在我和丈夫的工作都很稳定,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海日古丽 · 依不拉音说。
除服装加工合作社外,2014年村里还通过小额贴息贷款,让部分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毛驴养殖合作社。如今,当年的贫困户艾则孜 · 斯依提通过养殖毛驴,获得了经济收益,尝到了甜头。
“现在我成了合作社的带头人,每年通过养殖毛驴合作社能收入70万元左右,不仅实现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领了村民在家门口发展致富。”艾则孜 · 斯依提说。
而对于琼克其其村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对村民收入贡献越来越少这一问题,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也找到了解决办法——种植紫苑(中草药),并与制药公司签订收购协议。
新和县人民医院驻琼克其其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周顺见介绍,2017年全村紫苑种植面积已有1000亩,其中村里有38户贫困户均种植了中草药,亩产达250公斤,企业按每公斤12元保底回收,每亩保底收入3000元,通过与传统农业相比每亩增收1700余元,350亩增加收入近60万元。
“因为天气原因,今年不适宜种植紫苑,今年我们又大力发展起了拱棚蔬菜,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周顺见解释说。
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党委书记张见军也表示,今后在促进就业脱贫中,我们将继续围绕“产业带动、就地就近”和“园区就业基地+乡镇卫星工厂+家庭工厂”三位一体就业模式,重点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基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稳定增收。(记者赵敏)
-End-
责任编辑 / 张婉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