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看巨变丨菜籽沟村:老宅变民宿 村民富起来
【一线看巨变·乡镇篇】
菜籽沟村:老宅变民宿 村民富起来
国学大讲堂掩映在参天古树下、冰雪衬托出远山的洁白线条、艺术家在炊烟雾霭里挥动着画笔、乡间村妇在炉灶前做着香喷喷的饭菜……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清晨在翰墨清香中晕染开来,充满着生活和艺术的气息。
村民王淑香家的清晨,也和这个山村的清晨一样,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12月7日,记者走进王淑香家的院落。古朴的拔廊房镌刻着时光的印记,廊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棒和红辣椒,窗台上的三角梅开得正旺。推开门,屋内供排水、淋浴、标准化厨房、宽带设施等一应俱全,正如村民们所说:“室外五千年、室内五星级”。
王淑香的家,现在是一处民宿,每个房间都挂着几幅画。画上的内容都是菜籽沟村。凝神望去,仿佛能感觉到墨宝书香扑面而来。见记者来访,王淑香打开了话匣子:“村里一年四季都有艺术家来采风创作,还有大量的游客参观旅游。艺术家走的时候会送给我们一些画。”说话间,王淑香的手机响了,是乌鲁木齐的游客要订购当地的土豆粉条。
“几十年前可不是这样的。”王淑香说,过去的菜籽沟村是“贫穷”和“封闭”的代名词。土沟梁上挨饿劳作的日子、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泥泞不堪的土路……这些犹如一张张黑白照片,铭刻在王淑香的记忆深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实行了包产到户。王淑香家的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后来,他们盖起了新房,一家人住上了当年最好的砖混结构拔廊房。前些年,自来水、天然气、暖气又通到家里,生活越过越红火。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王淑香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
这些年,菜籽沟村古朴幽静的山村景观吸引着各地的艺术家。2014年,县上在这里启动打造“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发展特色观光旅游。先是有著名作家刘亮程在村里成立了“木垒书院”,接着,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画家王刚等先后在这里成立了“平凹书屋”“王刚画室”等。随后,又有很多疆内外的作家、书画家陆续进驻,在这里或建工作室,或旅居创作。这里先后举办的两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和各种文学艺术培训活动,更是让菜籽沟村声名远扬,由此激活了村里的旅游业。县、乡、村因势利导,以文化打造美丽乡村,推行“艺术+旅游+乡村建设”发展路径,完善各项功能布局,先后投资3000万元,在村里建成国学讲堂、乡村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菜籽沟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同时,政府不断增加投入改造村容村貌,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整个村庄的“颜值”和“内涵”得到了提升,慕名而来的疆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旺季时,常常一房难求。
“现在我们家就在景区,景区就是我们的家。”王淑香高兴地说。
这几年,开办民宿客栈在村里热了起来。村民们还纷纷经营特色餐饮,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全村128户村民每户都得到了1.8万元的补贴用于修缮保护传统老民宅。王淑香夫妇用家里的拔廊房开办了“香利”民宿客栈,每年的收入在15万元左右。同时,她家的土鸡、旱地面粉、胡麻油、土豆粉条等特色农副产品也成了热销的产品。
在优美古朴的村庄里,菜籽沟村的村民们端起了旅游“金饭碗”,念起了“致富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来村里旅游食宿的游客达30万人次左右。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说:“今后,菜籽沟村将被打造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文化名村。”
仍旧是那片山水,仍旧是古树老宅。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惠民政策的推动,乡村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变得更加美好。(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杨淑花)
-End-
来 源 /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 马 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