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心“搭起”贫困户的致富路

“用心完成驻村工作,坚定信念履行‘纪检人’誓言,不脱贫,不离开……”这是和静县纪委监委驻阿拉沟乡阿拉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向军写在民情日记上的第一句话。2018年,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当初的诺言,也用朴实无华的真心搭起了牧民的致富路。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蒋维、王金花报道


细处入手巧打算,找到致贫“短板”

 

阿拉沟村地处和静县“东大门”,因为地处偏远,传统产业单一,牧民们除了养殖牲畜再无其他致富增收手段,这也成为了制约阿拉沟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来到阿拉沟村的第一个月,张向军便整天泡在办公室,除了查看村里历年留下的扶贫数据资料,就是和村“两委”干部仔细交谈。


工作队队员实地查看扶贫牲畜的生产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村里贫困户的结构组成、年龄段分类、人均收入,以及村里年轻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贫困学生就学等情况,各项扶贫相关的内容、数据他都了如指掌。面对每一项细小的数据,他都会反复的计算,针对村里的贫困户,他按照“七个一批”进行分类,找出导致阿拉沟村致贫的关键短板。

 

经常会有人问他:“这些数据,既微小又复杂,你完全可以交给大家一起去做。”张向军摇摇头说:“这个过程很复杂,一定要我亲自计算才放心。这些数据更是关键,能够让我找到了村里牧民致贫原因,不仅是我,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来驻村的目的就是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增收。”


课堂开到山沟里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找到了关键短板,张向军和工作队队员开始想办法,补短板。因为阿拉沟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闭塞,很多贫困户想不出如何致富。“当前这个情况,得靠我们一遍一遍入户宣传,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打破局限思维,寻求增收致富的手段。”张向军在贫困分析讨论会上说。


可是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阿拉沟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最远的第四村民小组距村委会近40公里路程,要是一户户宣传,费时费力,要是邀请贫困户来村委会上夜校,可贫困户大多都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呢?

 

在村“两委”的联席会上,张向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村农牧民居住得比较分散,集中授课培训难度比较大,是不是把农牧民夜校办成流动性的,直接在农牧民家里开怎么样?”

 

“这办法好,不仅解决了贫困户来村委会上课的难题,而且我们宣传也能全覆盖。”大家一致赞同。说干就干,农牧民家里办起了一场场“流动夜校”。

 

2018年,工作队组织开办流动夜校30余场,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到全村每一个角落,从根本上扶志扶智。贫困户才仁说:“参加了夜校学习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生活要靠勤劳双手去创造。党的好政策给我们牧民带来了许多福利,我一定要努力,争取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搭起牧民致富路


贫困户有了脱贫的志气,还差脱贫致富的办法和渠道,怎么办?面对辽阔无比的山野草地,张向军突然眼前一亮:作为和静县的“东大门”,毗邻吐鲁番市,阿拉沟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吐鲁番市的葡萄产业对于肥料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同时也对肥料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阿拉沟村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牧场,优质的羊粪正是该村的优势。张向军一拍脑门:“对,要在羊粪出售上做做‘文章’,为牧民谋出路,找市场。”

 

工作队到吐鲁番市实地考察。(资料图)


为此,工作队召集了村里养殖大户成立了合作社,吸纳村里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8年7月,张向军多次实地到吐鲁番市高昌区查看葡萄基地,羊粪酵化池,并和当地葡萄基地负责人签订了羊粪销售的意向框架合同。村里贫困牧民的羊粪大批量被订购,一时之间,牧民家里羊粪变成“黄金”的故事传播开来。大伙儿纷纷对工作队竖起大拇指:“我们村的工作队好样的,能把村里的羊粪变成‘黄金’。”

 

工作队队员到牧民家里了解情况。


合作社的成立运营,羊粪销售合同的签订,整合了优质资源,使牧民羊圈里的“黄金”真正走了出去,在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该村打通市场的“敲门砖”。

 

“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是如此,扶贫工作亦是如此,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的张向军更是明白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他的带领下,阿拉沟村的牧民正幸福地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End-

编 辑 / 杨 凤

责任编辑 / 马 倩

推荐阅读


他们是最强“画师”


“村民的大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