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读者 | 我的“酒鬼”父亲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我们在朗读中,获取文字的灵魂;

生命在朗读中,获取成长的力量。


当生命遇见《朗读者》,

总有一个故事能触动你的心。

我们欢迎正在聆听文章的你加入朗读者的行列,

你可以向公里君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并朗读部分章节;

你也可以自己挥毫泼墨写就一篇精彩佳作,

并亲自将它演绎出来。


《朗读者》的舞台为你敞开,

我们期待你的华丽演出!


本期朗读者由伊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刘秀峰创作的《我的“酒鬼”父亲》

HappyFather's Day父亲节快乐


我的“酒鬼”父亲,其实酒量不大,一辈子也没喝过什么好酒,他只是喜欢喝点小酒,就像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钟情于自己的土地一样。酒和土地都是父亲的“命根子”。

 

父亲生于1941年,30岁那年,他从山东阳谷县来到新疆伊宁县,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辛勤劳作。

 

父亲在山东老家时就爱喝酒,正值青壮年的他用板车自己装煤自己拉。距离家25公里的煤矿,父亲每天一个来回,空车下坡路多,回来时就得拉着沉重的板车上坡,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父亲近照。


爱喝酒的父亲每天都会小饮一口,但酒量却没有练出来,顶多喝二两。白天一杯是“鼓劲酒”让父亲自觉一身是劲;睡前一杯则是“解乏酒”。

 

后来,父亲到来到伊宁县讨生活,离乡前夜,他和家人吃了顿饺子,喝下了一场“离乡酒”。

 

初到伊宁县,住在地窝子里的父亲身无长物,有的只是踏实肯干。有时,他会和小队里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喝点散酒,在那些乏味和枯燥的日子里,父亲喝下的是一杯杯“苦闷酒”。

 

六年后,36岁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母亲。婚后,有了我们姐弟三人,父亲戒酒了。

 

刘秀峰和父亲。


父亲没啥文化,但他知道土地不会骗人,勤劳的庄稼人肯定能把日子过红火。所以他一再教育我们,吃苦耐劳、好好学习。

 

慢慢地,我们姐弟长大了,逐个外出上学,家里的光景渐渐好了起来,父亲又喝起了小酒。

 

那一年,我大学暑假回家时,用所剩不多的生活费给父亲买点散装白酒。看着父亲拿到酒时的表情,喝下去时的那种滋味,我想,父亲喝的是“满足酒”。

 

……

 

2011年,70岁的父亲不再耕地了,而我们姐弟也都成了家,终于卸下了肩上担子的他,过上了闲时打理家中菜园,没事坐下喝喝小酒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查出了高血压和严重的静脉曲张,医生说,他不能再喝酒了。但是,每逢过年过节及父亲生日时,他还是会忍不住喝那么一小杯“馋嘴酒”。

 

其实全家人都知道父亲爱喝酒,但他一辈子都没喝过什么好酒。即便日子宽裕后,二姐特意给父亲买了好酒,他到现在都没有喝完,更多的是在馋酒时,打开瓶盖闻闻酒香。每每我忍不住给父亲倒上一小杯时,母亲便会抱怨:“你就喝吧,喝病了没人管你。”此时父亲便不做声,就着母亲的唠叨,端起杯子小口咂摸,小小一杯酒至少分三次才喝完,母亲唠叨完了,父亲的酒也喝完了,我想父亲喝的是“幸福酒”。

 

刘秀峰(右一)与父母及儿子的合影。


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因为年少时他就没了娘,和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后来,爷爷续弦,他又多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未成年时,爷爷也走了,他只能扛起责任,养活一家人。

 

离乡近50个年头,父亲从没回去过。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条件允许了,他也从不提起。人老了,内心也变得脆弱起来,有时陪父亲喝酒时提及,他总是不说话,但眼神里藏不住,嘴上说着不想家,但心里一定是记挂着的,一杯酒下肚,那是“思乡酒”。

 

现在,父亲和母亲搬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面对年迈的父母,作为儿子的我有了更多时间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至于父亲的酒,还是能不喝就不喝了吧……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杨 凤
责任编辑 / 莫艾哈巴·阿哈提

推荐阅读


朗读者 | 我走了,但是爱,一直都在


朗读者 | 呵护童真 这是我的支教心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